江蘇省板浦高級中學 (郵編:222241)
數學的嚴謹性是極為重要的,嚴謹性也是人們對數學的一種普遍認識.為了便于他人的理解、便于交流、便于研究的深入,數學的嚴謹性才變得異常重要.[1]嚴謹性的功能在于解釋知識.許多學生只關注解答題的最后的結果,往往忽視中間的推理過程的規(guī)范性與嚴謹性,最后導致答題的不完整而失分.這也暴露出部分考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沒有很好達成.邏輯推理是得到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證,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思維品質.[2]
圖1
(2019年江蘇高考卷18題)如圖1,一個湖的邊界是圓心為O的圓,湖的一側有一條直線型公路l,湖上有橋AB(AB是圓O的直徑).規(guī)劃在公路l上選兩個點P、Q,并修建兩段直線型道路PB、QA,規(guī)劃要求:線段PB、QA上的所有點到點O的距離均不小于圓O的半徑.已知點A、B到直線l的距離分別為AC和BD(C、D為垂足),測得AB=10,AC=6,BD=12(單位:百米).
(1)若道路PB與橋AB垂直,求道路PB的長;
(2)在規(guī)劃要求下,P和Q中能否有一個點選在D處?并說明理由;
(3)在規(guī)劃要求下,若道路PB和QA的長度均為d(單位:百米),求當d最小時,P、Q兩點間的距離.
本題主要考查三角函數的應用、解方程、直線與圓等基礎知識,考查直觀想象、數學建模、邏輯推理及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題為實際應用問題,背景清晰明了,求解方式開放.要求考生能合理運用所學知識、思想方法,構造合適的數學模型解決問題,讓考生有較大的發(fā)揮余地,更能顯示出考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圖2
解法一:
(1)過A作AE⊥BD,垂足為E.因為BD⊥l,AC⊥l,所以四邊形ACDE為矩形.
因此道路PB的長為15百米.
(2)①若P在D處,由(1)可得E在圓上,則線段BE上的點(除B,E)到點O的距離均小于圓O的半徑,所以P選在D處不滿足規(guī)劃要求.
綜上,P和Q均不能選在D處.
(3)先討論點P的位置.
當∠OBP>900時,在△PP1B中,PB>P1B=15.由上可知,d≥15.
再討論點Q的位置.
圖3
解法二:
(1)如圖3,過O作OH⊥l,垂足為H.
(2) ①若P在D處,取線段BD上一點E(-4,0),則EO=4<5,所以所以P選在D處不滿足規(guī)劃要求.
②若Q在D處,連結AD,由(1)知D(-4,9),又A(4,3),
即線段AD上存在點到O的距離小于圓的半徑.因此Q在D處也不滿足規(guī)劃要求.綜上,P和Q均不能選在D處.
(3)先討論點P的位置.
當∠OBP<900時,線段PB上存在點到點O的距離小于O的半徑,點P不符合規(guī)劃要求;
當∠OBP≥900時,對線段PB上任意一點F,OF≥OB,即線段PB上所有點到點O的距離均不小于O的半徑,點P符合規(guī)劃要求.
設P1為l上一點,且P1B⊥AB,由(1)知,P1B=15,此時P1(-13,9).
當∠OBP>900時,在△PP1B中,PB>P1B=15.由上可知,d≥15.
再討論點Q的位置.
以上是江蘇省考試院給出的官方標答,主要是基于解三角形、三角函數與基于直線與圓解析法來求解.回顧標答,發(fā)現有很大篇幅是用數學語言進行說理的,如第二問中線段AD是如何與圓相交的,第三問中在開頭更是濃墨重彩地討論位置說明為什么d的最小值為15,對考生要求較高.而應用題整個建模過程對數學運算的要求其實并不高,這道應用題看完解答感覺不難,用到的知識與技能較為常規(guī),許多考生也寫出最后結果.若是放到中考,初中生是否也可解?筆者將此題給初三剛畢業(yè)的學生求解.
(1)過A作AE⊥BD,垂足為E.因為BD⊥l,AC⊥l,所以四邊形ACDE為矩形.
(2)①若P在D處,由(1)可得E在圓上,則線段BE上的點(除B,E)到點O的距離均小于圓O的半徑,所以P選在D處不滿足規(guī)劃要求.
圖4
(3)基本上同法一后半段,前半段說理d的最小值為什么是15同樣推理不到位.
初中生運用平面幾何的知識也可解決此題,特別是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的應用.當然,初中在不知情(高考題)的放松狀態(tài)下完成此題,但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此題的確可以下放到初中去解.那自然要問,高中多學了三年,高中生處理此題是不是更輕松?求解的方法手段更豐富?高考對考生檢測考查主要體現在哪?
本題總分16分,均分不到6分,說明這道應用題具有一定的“殺傷力”,我們不禁要追問缺失.通過調研考生答題情況,除了考生對應用題恐懼而放棄第二問與第三問外,很多考生自認為答案對,但卻沒得滿分,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推理的嚴謹性欠缺,可謂是直觀直接,而推理不足.這正是高考命題者想要考查邏輯推理這個核心素養(yǎng).本題是道應用題,符合邏輯推理素養(yǎng)水平二,要求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述論證過程;能夠通過舉反例說明某些數學結論不成立(本題第二問).
史寧中先生認為:“數學知識的形成依賴直觀,數學知識的確定依賴推理.”此題中很多考生關注直觀,如初中生也學習過平面幾何,利用勾股定理也能求解,與高中考生一樣會出現相對忽視基于直觀的推理,即用數學語言來表述推理的嚴謹性欠缺,造成了解題的不完整.通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按理來說理應強于初中生,但不容樂觀的是和初中生一樣還會在推理嚴謹性方面不夠重視,通過反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第二問存在的問題
剖析直線AD與圓O相交,并不能說明線段AD與圓O相交,即沒有給出“線段AD上存在點到點O的距離小于圓O的半徑”嚴密推理.
事實上高中生面對這道應用題,可從多個角度切入,因為高中在初中簡單的勾股定理基礎上學了正余弦定理,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學習解析幾何,知道了直線與圓的方程,學會了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有了這些,高中考生具有初中生不具備的推理途徑.
另解一找出線段AD上到O點距離的最小時的那個點.
另解二將線段AD直接表示,取點直接表示兩點間的距離.
當然也可以求解不等式
②第三問存在的問題
第三問中d的最小值為15,有些考生輕描淡寫就直接給出.
如:由(1)得,道路PB的最小值為15,所以d的最小值為15.
剖析沒有說清楚PB的最小值為什么是15,就貿然給出d的最小值為15.當然,考生自己直接看出來,這個就是正確的結果,但卻是不講理的,即便不影響后續(xù)解答.
除了標答中的兩種解法外,我們還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推理.
答題是做給別人看的,呈現給閱卷老師看的,閱卷時考生是不在場的,不用考生解釋,一切盡在答題卡上,無需口頭補充說明.答題卡上便反映出考生對此題的理解程度,考生的數學素養(yǎng)也在答題過程得到體現,閱卷老師見答題卡如見考生.如果說“問題和解是數學的心臟”,那么對數學問題求解過程進行“嚴謹性”的審視無疑是保證提升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機制.在進行思維和表達時都需要借助語言,而這些語言都必須合乎邏輯.這些語言應該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表述規(guī)范.“步驟完整”是指出不要“跳步”,例如,如果本來需要五步推理,就不要只說出三步.“理由充足”是指不要缺少理由,例如由第二步推到第三步需要有三個理由,就不要只說出兩個理由.“表述規(guī)范”是指表述要準確、嚴謹、完整、簡潔.[3]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結論的最終表述僅僅涉及符號和邏輯術語,平淡乏味,但在事實上,大多數數學結論的內涵是豐富多彩的,而其中的推理過程是生機勃勃的.平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思考的邏輯性與推理的嚴謹性,在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時要按邏輯段進行賦分,若邏輯段斷裂,甚至不講理式答題,教師應給予指出并及時糾正,培養(yǎng)思維嚴謹、邏輯連貫、書寫清楚.要做一名好的教師,就要“想明白、說清楚”.[4]“想明白”是要能夠準確地把握所教授知識的本質,明晰知識邏輯,洞悉數學教學的教育價值.“說清楚”是要依據數學學科教學的知識邏輯和思維邏輯,引導學生去理解問題、思考問題.數學教師最好每一節(jié)課至少要板演一個題的完整的解析過程,要學生做好,教師必須示范在前,將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