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林
之前,衛(wèi)生部、國家標準委發(fā)布《中小學生一日學習時間衛(wèi)生要求》(GB/T17223-2012)顯示: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日睡眠時間分別不應少于10小時、9小時和8小時,但由于當前教育的評價指標沒有得到實質性改變,中小學生睡眠不足的情況普遍存在,飽受各地社會、家長的詬病。就拿浙江省為例,2016年浙江省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jiān)測結果顯示,睡眠是該省學生發(fā)展指數(shù)中較低的指數(shù)之一,在被調查的四年級學生中,只有54.1%的學生每天睡眠時間在9小時及以上,中學階段情況更不樂觀。
然而,“晚9點不作業(yè)”落到實處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讓其真正成為孩子們的“紅利”,需要規(guī)避“劇場效應”,否則,“晚9點不作業(yè)”只能是“戴著鐐銬跳舞”,難以達到預期。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重視教育的國度,而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夙愿。特別是進入社會轉型期后,身份的焦慮、競爭的惡化等各種復雜的因素,最后都傳導到孩子的教育上?!俺缘每嘀锌?,方能人上人”依然是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這也是減負無論使出什么招數(shù),都難以奏效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即便“晚9點不作業(yè)”赫然在目,相信也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坦然簽字。
客觀而言,如果大家都是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搏殺,那些做更多作業(yè)、經(jīng)歷更多考試、補更長時間課的學生會獲得相對優(yōu)勢,自然就會產(chǎn)生典型的“劇場效應”。當?shù)谝慌庞^眾站起來,后排觀眾也只能無奈站起來。同理,當周圍很多孩子、很多學校“搶跑”,其他家長和學校也無法淡定,只能“跟跑”。
規(guī)避減負的“劇場效應”,屬于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得到更大領域的認同。第一,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引導廣大家長用理性的思維正確看待孩子的成功,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競爭壓力和焦慮,讓他們在花季能盡情綻放自己;第二,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更不能將自己的目光盯在學生的分數(shù)上,在減少重復式書面作業(yè)的同時,還應該做一番加法,適當增加一些實踐性強的非強制性的素質作業(yè);第三,“晚9點不作業(yè)”等類似舉措的出臺,還應該有相應的配套政策,強化監(jiān)督和獎懲,對肆意加大作業(yè)量,或對政策陰奉陽違的學校和教師進行懲處;第四,從更現(xiàn)實的角度看,要真正走出減負的“劇場效應”,我們還需要一批學校在探索“輕負高質”之路上走在前面,只有這些學校的成功才能帶來巨大的示范效應。
而要讓“晚9點不作業(yè)”等減負措施真正落到實處,根本的辦法還是改變博弈規(guī)則,只有推進課改和啟動更科學、合理、公平的考試評價體系,給學生更多全面發(fā)展的空間,教育減負才能夠真正規(guī)避“劇場效應”。筆者希望,浙江省能在這方面走在前面,給其他地市以可資借鑒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