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
1954年8月6日,現(xiàn)代著名歷史學家、民俗學家顧頡剛先生在給畫家劉旦宅的繪畫作品《木蘭從軍》寫的序中動情地稱木蘭是一個“奇女子”,是一個“突出的傳奇性的人物”,“《木蘭詩》是中國古代敘事詩里最好的一篇……每一個讀它的人,不論孩子或成人,在情感上沒有不激起高度的共鳴的”。(顧頡剛:《木蘭從軍》序,劉旦宅繪《木蘭從軍》,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55年)伴隨著《木蘭詩》的傳唱,木蘭的故事穿越歷史的時空一直流傳至今,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木蘭至忠至孝、大智大勇、不圖名利的精神,千百年來也一直為后人所推崇和敬仰。不過圍繞著木蘭世人還有一些疑問:比如木蘭真的姓花嗎?木蘭最后的結(jié)局如何?木蘭的事跡為何正史無載?民間究竟又流傳著怎樣的木蘭傳說?帶著這些問題,2019年暑期筆者來到“中國木蘭之鄉(xiāng)”——河南虞城,踏訪木蘭曾經(jīng)生活過的故地,找尋隱匿于中原民間的木蘭傳說。
虞城木蘭祠
關(guān)于木蘭的故里,一直存在著諸多說法:湖北黃陂說、陜西延安說、安徽亳州說、河南虞城說等。河南虞城縣營廓鎮(zhèn)保留有木蘭祠等古跡遺址和詳細記載木蘭身世的元、清記事碑,而且民間還流傳著大量關(guān)于木蘭的傳說。2007年,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組織專家反復考察論證,最終認定巾幗英雄木蘭的故鄉(xiāng)就在虞城,為此前曠日持久的“木蘭故里之爭”畫上了一個句號。
木蘭祠位于虞城縣城西南35公里的營廓鎮(zhèn)周莊村。2013年12月經(jīng)河南省政府批準,木蘭祠所在的營廓鎮(zhèn)更名為木蘭鎮(zhèn)。木蘭祠始建年代目前可追溯至唐代。雍正《河南通志》《歸德府志·烈女上》記載:“木蘭,宋州人,姓魏氏……唐封為‘孝烈將軍,鄉(xiāng)人為之立廟。”乾隆《歸德府志》卷二六《人物傳略五·烈女上》也說:“木蘭,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將軍。追贈將軍,謚‘孝烈。今商丘營廓鎮(zhèn)有廟存,蓋其故家云?!苯?、元、清時期均有重修擴建,至民國時期,祠宇面積一萬平方米,祠田四百余畝。
原祠坐北朝南,有三進院落,依次為大門、大殿、獻殿、后樓,此外還有各院東西配房及僧人住室等,有百余間。原祠大門過道內(nèi)塑有木蘭戰(zhàn)馬像,大殿內(nèi)中間塑有木蘭戎裝像,兩側(cè)塑有侍衛(wèi)像,后樓塑有木蘭少女像和全家像。大殿內(nèi)外有歷代官吏、名人撰文、題詩、書畫及香火碑40余通。
令人非常惋惜的是,原祠于1943年6月毀于戰(zhàn)火,僅兩通石碑得以幸存。一通為元代元統(tǒng)二年(1334年)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碑。碑文詳細記載了木蘭身世、事跡及歷代修祠情況。碑文開篇即言:“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碑文還寫道:“睢陽境南,東距八十里曰營廓,即古亳方域,孝烈之故墟也?!保I廓在歷史上一度歸亳州譙縣管轄,今歸商丘市虞城縣管轄。睢陽為商丘舊稱)這通碑被專家認定為全國保留最完好、年代最早的關(guān)于木蘭和木蘭故里記載的實物資料。另外一通為清代嘉慶十一年(1806年)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碑,碑文對一段時期民眾對祠名的誤稱作了辨誤和正名。
從地方志和木蘭祠碑可以看出,木蘭原本是姓魏的,那為何我們現(xiàn)在都叫她花木蘭呢?這其實和明代戲曲家徐渭有關(guān),他創(chuàng)作了雜劇《雌木蘭替父從軍》,劇中給木蘭冠以“花”姓取名花木蘭,后世京劇、豫劇等戲曲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演繹,花木蘭的名字就變得深入人心了。
1993年,商丘市、虞城縣、營廓鎮(zhèn)三級政府投入資金重建了木蘭祠?,F(xiàn)木蘭祠景區(qū)占地7000余平方米,祠內(nèi)修建大殿一座。大殿內(nèi)有英姿颯爽的木蘭戎裝立像和描述木蘭出征、木蘭返鄉(xiāng)的人物立像;殿內(nèi)墻壁上繪有當代著名畫家劉旦宅繪的木蘭從軍組畫,生動再現(xiàn)了木蘭從軍的故事。大殿兩側(cè)四副楹聯(lián)對木蘭的英雄事跡和高尚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代父從軍成大孝,
為國戍邊固金甌。
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明大義,
功成身退辭官拒賞見高風。
十年沙場萬代楷模,
一片真心四海崇敬。
大智大勇使須眉動魂,
至忠至孝知巾幗丹心。
木蘭祠大門外為木蘭文化廣場,廣場中央立有木蘭戎裝石像,廣場西側(cè)建有毛澤東手書《木蘭詩》詩壁,廣場南側(cè)墻壁上是我國當代著名將軍、書畫家為歌頌木蘭精神而題贈的書法碑林,廣場南側(cè)、木蘭祠的正前方是木蘭陵園。
虞城流傳的木蘭故事
關(guān)于木蘭的事跡,木蘭祠內(nèi)元碑《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有詳細記載:
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亳之譙人也。世傳可汗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佩韉囊,操戈躍馬,馳神攻苦,鈍挫戎陣,膽氣不少衰,人莫窺非男也。歷年一紀,交鋒十有八戰(zhàn),策勛十二轉(zhuǎn)。朝覲天子,喜其勇武,授以尚書。隆寵不赴,肯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衛(wèi)兵振旅還,以異事聞于朝。召復赴闕,欲納宮中,將軍曰:“臣無媲君禮制?!币运朗木苤萘悠?,遂自盡。所以追贈有“孝烈”之謚也。
話說可汗募兵在即,木蘭看父親年老羸弱,弟妹年幼無知,毅然代父從軍,在疆場神勇殺敵,建立赫赫戰(zhàn)功,不斷得到嘉獎。打仗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喜其勇武,授其尚書一職,木蘭堅辭不受只愿返鄉(xiāng)省親?;丶倚断氯盅b換上閨裝,同行伙伴驚愕不已,紛紛表示從古至今未曾見過。這些情節(jié)和我們熟知的《木蘭詩》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基本一致。
頗為罕見的是碑文記載了《木蘭詩》中未曾提到的木蘭返鄉(xiāng)后令人唏噓的慘烈結(jié)局: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事情很快被朝廷得知,朝廷召木蘭入宮,木蘭表示不知宮中禮制,發(fā)誓以死拒之,后朝廷再施壓,木蘭無奈自盡。后來被追贈“孝烈將軍”的謚號。關(guān)于木蘭代父從軍發(fā)生的時代,目前學界比較接受的觀點是,木蘭從軍發(fā)生在北魏與北方的柔然征戰(zhàn)時期。
在虞城當?shù)?,民間流傳著與碑文記載基本一致,卻與《木蘭詩》情節(jié)稍異,更為鮮活生動,也更動人心魄的傳說。(根據(jù)木蘭祠講解員程鳳華2019年8月1日的講述整理而成,同時參考趙玉清主編《木蘭傳說》,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2~5頁)
木蘭姓魏,名木蘭,生在北魏年間,家就在虞城營廓鎮(zhèn)。木蘭全家五口人,父親魏應(yīng)漢,母親魏周氏,木蘭排行老大,妹妹木惠,弟弟木棣。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多次進犯中原,朝廷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征兵。木蘭的父親是兵戶,在應(yīng)征名冊之內(nèi)。由于父親年紀大了,弟弟又年幼,想著自己從小跟父親學就一身武藝,木蘭就打算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只是這一想法很快遭到家人反對,最后決定通過比武較量來做決斷。魏應(yīng)漢畢竟上了年紀,比武中敵不過木蘭,最后只好答應(yīng)木蘭從軍。之前木蘭經(jīng)人介紹已經(jīng)和一個叫岳明的小伙子訂立了婚約,木蘭怕耽誤岳明的終身大事,就在出發(fā)前告訴岳明自己準備從軍的事情,并說道:“木蘭此一去,何時是歸期自是不知,是死是活難以預料,還請另選佳偶。”岳明對木蘭的壯舉十分敬慕,當即表明:“木蘭代父從軍,遠離家鄉(xiāng),一定要愛惜身體,我會一直等到你歸來?!?/p>
為了給木蘭從軍作準備,家人陪同木蘭去市場買來馬匹、鞍韉等打仗用品。出發(fā)這一天,木蘭的父母、妹妹弟弟都舍不得木蘭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木蘭送到兩公里外的小孟樓村村西頭。木蘭看到汗流浹背的父母很是心疼,就停了下來稍微休息一下,把她的戰(zhàn)馬拴到了路旁的一棵小皂角樹上,然后跟爹娘告別說:“爹娘,你們都回去吧,別再送了,女兒就要上戰(zhàn)場打仗了,等打完仗這棵小樹長大的時候,女兒就會回來?!彼詮哪且院螅慨斈咎m爹娘想女兒的時候,都會來到這棵樹下去等。天天等,月月盼,一直盼到木蘭歸來。這棵樹至今還在,歷經(jīng)千年風雨長成參天大樹了,2007年被認定為國家一級古樹,作為木蘭從軍的一個見證,老百姓已經(jīng)把這棵千年皂角樹當成神樹來看待了。
木蘭告別爹娘,騎上快馬,奔赴兵營,并由兵營統(tǒng)一帶隊日夜兼程直奔元帥府。元帥讓大家展示武藝,見木蘭眉清目秀,武藝高強,很是喜歡,就把木蘭留在身邊當帳前侍衛(wèi)。木蘭怕在軍營露出破綻,就向元帥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和別人一起住睡不著,睡不著就沒有精神去打仗,所以懇求元帥允許自己單獨住一個營帳。元帥很爽快地同意了木蘭的請求。有一次,敵軍偷襲軍營,元帥不幸被困,危急中木蘭單槍匹馬力戰(zhàn)群敵,突出重圍,把賀元帥救了出來。從此以后元帥對木蘭更加敬佩,任命木蘭為大將軍。此后,木蘭領(lǐng)兵打仗屢戰(zhàn)屢勝,幾年之后全殲敵軍,元帥率軍凱旋。
回到京城,元帥在朝堂之上奏明皇帝,說木蘭功績大,皇帝當即冊封木蘭為尚書郎。木蘭表示不愿做官,只愿回鄉(xiāng)給父母盡孝,皇帝見狀只好作罷。元帥見木蘭不愛功名、孝順父母,十分敬佩,就將木蘭請回家中設(shè)宴招待。席間元帥說家有小女尚未婚配,如不嫌棄愿將女兒許配為婚。此時木蘭不得不將自己是女兒身的情況說給元帥,元帥聽后十分驚訝。第二天,元帥為木蘭打點行裝,備足盤纏上路。木蘭回家后,父母弟妹都出來迎接,親人相見非常高興。木蘭回到閨房卸下戎裝,換回閨裝出來后,同行的伙伴都萬分吃驚,沒想到共同戰(zhàn)斗十來年的木蘭竟然是一位漂亮女子!
元帥出于好心,覺得木蘭年輕貌美,武藝高強,不如奏明天子讓木蘭入宮為妃,木蘭也可享盡榮華富貴。天子知道后大喜,命元帥到魏家傳旨,納木蘭為妃。木蘭跪著聽完圣旨,內(nèi)心十分復雜。如果不進京為妃吧,就是違抗圣旨,會滿門抄斬殃及全家;入京為妃吧,就會愧對自己的未婚夫岳明。木蘭思前想后,無奈之下就說回閣樓換下裝就出發(fā),眾人遲遲不見木蘭出來,沒想到木蘭竟然在閣樓里自縊而死。元帥見狀悲痛萬分,覺得愧對木蘭,心情復雜地回京復命去了,天子知曉后也只好作罷。因為木蘭死去的時候還沒有出閣,所以魏家人就把木蘭葬在了魏家墓地。
木蘭為國盡忠,為父母盡孝,可以說是萬世楷模,但其違抗圣旨自縊而死的慘烈結(jié)局終歸有損帝譽,于是沒人敢寫入正史,只有民間贊美木蘭的民歌流傳于世。到了唐代,為了表彰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英勇殺敵的壯舉,于是追封木蘭為“孝烈將軍”,并為木蘭修祠立廟,接受后人的瞻仰敬拜。
木蘭祠所在的村子叫周莊,為何不是魏莊?據(jù)說,周莊是木蘭母親娘家所在的村子,在現(xiàn)在周莊東南200米左右,歷史上曾有一個小魏莊。木蘭違抗圣旨自縊身亡后,她的親戚鄰居怕受到牽連都逃走了,因為女扮男裝本身就是欺君之罪,再加上違抗圣旨,肯定是要砍頭的。再加上后世的戰(zhàn)亂,村民數(shù)量大量減少,導致這個村子后來就慢慢消失,最終和周莊融為一體了。
紀念木蘭 ?護佑桑梓
四月初八是木蘭的生日,人們?yōu)榱思o念木蘭,每逢木蘭生日這天都會到木蘭祠致祭緬懷,逐漸形成每年四月初八前后持續(xù)三天的廟會,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變?yōu)槌跻坏匠跏掷m(xù)十天的廟會。廟會期間,人山人海,豫魯蘇皖四省交界百余里的群眾紛紛來趕會上香,至今綿延不衰。除此之外,每年的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也會舉辦木蘭廟會。
木蘭生前沒有出閣,還是個姑娘,當?shù)匕盐闯黾薜拈|女稱為姑娘或者姑姑,為了紀念木蘭,當?shù)鼐椭饾u形成了姑姑當家的習俗。人們在木蘭祠上香許愿時,也稱呼木蘭為“木蘭姑娘”。在虞城,木蘭祠里的木蘭早已經(jīng)成為百姓心目中“神貺靈異,有禱即應(yīng)”的神明。當?shù)刂两窳鱾髦咎m在大旱之年顯靈送雨以及木蘭為常年無子夫婦送去孩子的靈異傳說。
當?shù)睾枚嘀V語也與木蘭和木蘭廟會有關(guān)。比如“四月八,霧啦啦”,說的是廟會期間往往會瀝瀝啦啦下雨,老百姓認為這是木蘭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連龍王爺都感動了。還有“一年一個四月八,我們回家看看媽”這樣新出現(xiàn)的俗語,指的是近年來好多年輕人出去打工,但在四月初八這一天,往往都會返鄉(xiāng)看望父母,由此可見木蘭廟會在當?shù)匕傩招哪恐械姆至俊?/p>
為了紀念木蘭,當?shù)孛癖妼⒑枚嗍挛锒技由夏咎m的名字。據(jù)說“木蘭拳”“木蘭劍”都是木蘭發(fā)明的,一直在當?shù)孛耖g流傳,人們用以習武健身。明清時期,當?shù)赜峙d起了木蘭扇、木蘭盤鼓等民間舞蹈和以木蘭形象為主題的剪紙等。目前在當?shù)?,許多名字中都有“木蘭”的身影,如木蘭火車站、木蘭劇院、木蘭公園、木蘭中學、木蘭湖等。木蘭已成為當?shù)刂匾奈幕瘶俗R和文化符號。
木蘭的傳說在后世被各種文藝形式所演繹。京劇大師梅蘭芳演的《木蘭從軍》和豫劇大師常香玉改編演出的豫劇《花木蘭》使木蘭聲名遠揚。近些年來,木蘭傳說也被改編成電視劇、電影、歌舞劇等形式,木蘭的形象借助現(xiàn)代媒體走進千家萬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的面世,使木蘭的形象走向了世界。
為傳承木蘭文化、弘揚木蘭精神,1993年虞城縣委、縣政府舉辦了聲勢浩大的中國首屆木蘭文化節(jié),邀請全國專家學者對木蘭文化進行研究與探討。為進一步擴大影響,2009年第五屆木蘭文化節(jié)升格為商丘市主辦。2000年,國家郵政局在商丘虞城舉辦了《木蘭從軍》特種郵票首發(fā)式,郵票共4枚,分別為“木蘭紡織”“木蘭從軍”“木蘭征戰(zhàn)”和“木蘭還鄉(xiāng)”,采用民間皮影和剪紙形式設(shè)計,藝術(shù)地再現(xiàn)了巾幗英雄木蘭的光輝形象。2007年,虞城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木蘭之鄉(xiāng)”的稱號。2008年,木蘭傳說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8年,木蘭祠守護人陳時云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木蘭傳說》傳承人,她的兒媳程鳳華也已成為一名出色的木蘭祠講解員,如今婆媳兩代守祠人仍在為傳承木蘭傳說、宣傳木蘭文化、弘揚木蘭精神做著不懈的努力。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社區(qū)參與理念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模式研究”(2018-ZDJH-140)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