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建
(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河南駐馬店 463700)
玉米產量提升有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但在實際種植中需要與氣候、土壤、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緊密結合,并且還會受到種植技術與病蟲害的影響。因此要提升玉米產量,就要推廣新技術。
玉米根系十分發(fā)達,因此適應能力較強,無論土地貧瘠還是肥沃,其生長態(tài)勢都比較良好。但玉米的莖桿十分粗壯,根系分支較多,生長中需要的水分與養(yǎng)分較多,提升了對土壤的要求[1]。因此在種植玉米時,要保證土壤肥沃,利于排水,這樣才能提升玉米產量。由于河南地區(qū)容易發(fā)生干旱,因此在耕種土地時要保證覆土,同時選擇疏松的土質,努力構建適合玉米種子萌芽與生長的外部土壤環(huán)境。在種植玉米前,加強土壤耕作[2]。
玉米種植中,精選種子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需要剔除病蟲粒。選擇優(yōu)良的種子會對玉米產量產生直接影響,在選擇優(yōu)良玉米品種時要以具體的農業(yè)狀況作為參考依據。通常,選擇種子包括粒選與穗選。粒選是根據種子大小選粒,保證玉米能正常出苗;穗選是清除病蟲害與發(fā)育不完全的玉米穗,選用優(yōu)良種子進行種植。選擇晴天曬種,能提升種子的吸水性能,提前出苗,使玉米出苗齊、勻、全、壯,降低種子的發(fā)病率[3]。另外,經過曬種的種子發(fā)芽率高,利用清水進行浸種能促進發(fā)芽,保證出苗整齊。浸種通常使用冷水或溫水浸泡,經過浸泡的種子不能在陽光下暴曬,要保證種子通風,若有需要還要進行化學處理。
由于種子存在差異,玉米苗的高度明顯不同。影響玉米播種的因素較多,例如土壤條件、氣候等。在播種時可以適當提升播種量,保證能出壯苗,種植密度取決于播種方式、氣候條件等因素。早熟品種生長周期較短,因此可以選擇密集種植。由于玉米品種產量存在差異,因此種植密度也明顯不同。另外,灌水條件的差異也會對其產生影響,缺水時要保證灌溉的及時性,這樣種子才能正常生長和發(fā)育。播種時,要注重覆土厚度及播種深淺[4]。施肥中要保證種子與化肥的距離,避免直接接觸而影響種子的發(fā)芽甚至燒死種子。
進行田間管理時,查苗與補苗十分重要,如果缺苗情況嚴重,可以通過帶土植移的方式進行補種,對根部澆水提升存活率。在苗期對玉米進行有效管理能促進苗情轉化。做好壯苗工作,根據玉米的品種選擇適宜的留苗密度。如果條件適宜,要適當松土避免土壤板結,及時清理田間出現的雜草。
玉米成熟后要挑選合適的時機進行采收,提升玉米產量。最好的時機為玉米表面發(fā)白同時裂開。玉米收割后要進行晾曬,使玉米水分達到水分含量標準以下。在乳熟期進行玉米收割會降低玉米產量與品質,因此要在乳熟期后進行收割,提升產量,減少收割以后產生霉變。農戶在進行收糧時要盡量散開保持通風。玉米成熟后要及時收割,否則與地面接觸會產生霉變,不利于玉米產量與質量提升。因此在收獲時要選擇適當的時機[5]。
2.1.1玉米螟
玉米螟是一種鉆蛀性害蟲,在實際生產中十分常見。玉米螟會在玉米苗上留下許多小孔。玉米螟自身具有特殊性,可以蛀穿玉米苗的心葉,當玉米抽穗后,害蟲會直接洞鉆玉米的雄穗,基部會因此折斷。害蟲吃掉剛剛結出的籽粒,取食玉米后,在大風天氣容易將玉米吹斷,對玉米的質量與產量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
2.1.2大斑病
玉米葉面的主要病癥危害為大斑病,嚴重危害玉米葉鞘與包葉。在病情初期,葉片表面會有一些較小的灰色斑點,隨之會影響到玉米的葉脈,最后玉米葉片中間發(fā)生褐色與黃褐色大斑。若在空氣濕潤的地區(qū)產生這種病癥,大斑會進行迅速蔓延,逐漸擴散在葉片上,葉片就會逐漸變黃甚至枯萎,也會影響到果穗與包葉。大斑病在濕潤的地區(qū)發(fā)病率明顯更高,尤其是溫度高的地區(qū)更加容易產生這種疾病[6]。
2.1.3玉米病毒病
玉米生長時十分容易感染矮花葉病,玉米出苗期到七葉期是玉米生長最關鍵的階段,但這個時期也是矮花葉病高發(fā)時期。若發(fā)生這種病癥,花葉上會存在綠色的點和條,擴散后存在于整個葉面,整個葉片發(fā)生黃綠色或黃色的條紋。一旦發(fā)生這種病癥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與正常生長的玉米相比,其高度差距十分顯著。
2.2.1物理防治
為了提升玉米的產量,在種植玉米時要以預防為主,以治理為輔的原則。在選擇玉米種子時,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的玉米種子,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率[7]。在播種玉米前,應該通過藥劑拌種,這樣能顯著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施肥時,要提升玉米鉀肥的用量,可以在平常用量基礎上多施用一些,這樣能提升玉米自身的抗病性能。另外,及時清理玉米植株中的殘體與枯心苗,避免病蟲害進一步傳播與擴散。如果玉米植株中存在病變苗,應該及時鏟除病變苗,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避免發(fā)生病蟲害的傳播。
2.2.2化學防治
玉米在種植中,玉米斑病、玉米紅蜘蛛與玉米螟都是十分常見的病蟲害。當玉米植株抽雄后,容易產生玉米斑病,一旦產生病害則會造成大面積發(fā)病,玉米植株中超過1/5 的葉片會發(fā)生斑病??梢岳脻舛葹?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防治,配置成500 倍液的防治作用更加顯著。百菌清可濕性粉劑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將濃度為75%的藥劑配置成700 倍液,通過玉米噴液進行防治。每隔7 ~10 d 對玉米植株噴灑1 次,連續(xù)噴灑3次就能顯著提升防治病蟲害的效果[8]。當玉米成長到心葉期,可以通過辛硫磷顆粒劑進行防治,每畝玉米地使用1 ~2 kg,濃度保持為2%。當玉米成長到打苞期,利用溴氰菊酯乳油(濃度為3%)配置成1 000 倍液,進行蟲害防治??梢岳谜旱位ńz方式對二代玉米螟蟲害進行防治,當玉米發(fā)生玉米紅蜘蛛蟲害后,發(fā)生初期可以利用甲拌磷顆粒(濃度為5%)進行防治,每畝使用1.5 ~2.5 kg 拌干細土15 kg 撒施土表。如果玉米紅蜘蛛蟲害比較嚴重,可以通過索朗乳油(濃度為5%)與噠螨靈乳油(濃度為20%)配置成2 000 倍液進行植株噴灑,間隔1 星期進行1 次噴灑,這樣能獲取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玉米是我國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種植范圍十分廣闊,其產量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玉米高產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是一門十分復雜與系統的工程,從選地整地、選擇良種、播種到防治病蟲害,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十分重要,需要在種植玉米時嚴格操作規(guī)程。因此需要對高產技術進行積極探索,提升對玉米病蟲害防治,實現玉米高產高效栽培的目的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