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今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幼兒啟蒙教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兒綜合素養(yǎng),是幼兒園重點思考與解決的課題。在現(xiàn)行的幼兒園教育中,教學方法日益多元化,尤其是家園共育模式的運用,能夠促使幼兒各項能力不斷提升,是培養(yǎng)幼兒自理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歷,對家園合力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與途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家園共育;生活自理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35-018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5.175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需要掌握的一種技能,關系著幼兒的成長與發(fā)育,通過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導幼兒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生活與衛(wèi)生習慣,還要具備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家庭作為幼兒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需要家長發(fā)揮啟蒙教師的作用,與幼兒園加強配合,這樣既能減輕教師負擔,還為幼兒成長創(chuàng)造更有利的條件。家庭與幼兒園作為幼兒最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關系著幼兒的成長與發(fā)育,只有充分發(fā)揮家園共育的教育作用,增強幼兒生活技能,才能促使幼兒自理能力不斷提升,達到應有的教育目的。
一、家園共育的內涵及意義
家園共育是幼兒教育中的一種重要形式,需要家長與幼兒園加強互動,一起協(xié)調與配合,共同為幼兒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在家園共育模式中必須關注幼兒園與家長的實際需求,并將幼兒放在首位,因為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幼兒都是主要的服務對象,需要以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這就要求幼兒園和家長保持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家長要有強烈的責任心,給予幼兒足夠多的關愛,信任并支持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教師要積極與家長聯(lián)系與溝通,熱情接納每個家長。通過家園共育,可以讓幼兒在各個方面都得到培養(yǎng),家中和園里都有良好的學習與生活條件,為幼兒營造一個知行統(tǒng)一的教育環(huán)境,從而引導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使幼兒不斷提升自理能力,幼兒的知識接納水平也會更高。
二、家園合力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一)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增強思想認識
教師與家長都要適時加強對幼兒的引導,讓他們不斷提升生活自理能力。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需要教師和家長意識到不能一味幫助幼兒,應該讓幼兒學著自己獨立完成一些事,若是盲目地包辦代替,會導致幼兒缺少實踐操作的機會,變得過于依賴教師和家長。對此,教師與家長應該更新教育觀念,充分意識到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意義,在幼兒園與家庭中為幼兒創(chuàng)造學習與動手的機會,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促使幼兒不斷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二)信任幼兒,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實踐機會
在家園共育模式中需要給予幼兒足夠多的信任與尊重,將幼兒視為獨立的個體,只要幼兒可以自己做的,都應該放手讓他們獨立完成。對家長和教師來說,應該充分信任幼兒,鼓勵他們積極動手,自己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服、系鞋帶、吃飯,能夠獨立取放玩具與餐具、睡覺和大小便等,這樣幼兒不僅可以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也增強了他們的成功體驗,自信心會隨之提升。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讓幼兒完成,例如幼兒園每日午休起床時,就要求幼兒自己穿衣、疊被、洗漱等,教師則指導幼兒具體怎么做,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幼兒自己動手完成自己的事,并適時滲透對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抓住每個機會對幼兒生活技能進行培養(yǎng),鼓勵幼兒積極實踐,即令使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不斷提升,也讓幼兒綜合素質得到培養(yǎng)。
(三)及時溝通與交流,持之以恒地促進幼兒成長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必須注重循序漸進,通過大量的練習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與教師要避免急于求成,要知道只有大量的學習才能達到顯著的效果,尤其不能單靠幼兒園或家庭一方的努力,那樣是無法促進幼兒快樂成長的。例如,幼兒在家中時,家長可以多問問幼兒在幼兒園的情況,如“今天在幼兒園有什么收獲呀?”“今天你學會什么本領啦?能不能教教媽媽?”多與幼兒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幼兒的具體情況。教師在與幼兒溝通交流過程中,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信心,高度重視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精心呵護每個幼兒。這樣幼兒不僅可以逐步實現(xiàn)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能讓幼兒變得更加自信,提升獨立性。
(四)明確家園共育標準,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通過明確家園共育模式,能夠讓幼兒保持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這也是幼兒成長經(jīng)歷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一些家長在吃飯問題上對幼兒要求不嚴格,通常滿足幼兒的一切需求,卻忽視了健康飲食。幼兒園一般都比較注重飲食的科學性,目的在于讓幼兒保持健康的生長狀態(tài),合理攝入營養(yǎng)。由于家園要求不一致,阻礙了幼兒自理能力發(fā)展的持續(xù)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幼兒自理能力要求上,家園標準一致非常重要,只有共促共培才能使幼兒盡快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及時糾正幼兒出現(xiàn)的不良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通過對家園共育模式的應用,能夠共同制訂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計劃與方法,在家中和幼兒園里都能夠讓幼兒接受正確的引導。這樣才能整合教育力量,讓幼兒有更多獨立自主的機會,通過親自動手實現(xiàn)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為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打牢基礎。
參考文獻:
[1]高亞楠.淺談如何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2]陳莉莉.淺談家園共育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4(10).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李慧榮(1978.2— ),女,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一級崗位(八級),研究方向:幼兒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8]GHB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