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福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興趣;多讀;筆記;心得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58—01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是: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結(jié)合多年的教學積累,就如何開展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運用輔助手段,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一種巨大動力。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學習中才能產(chǎn)生很大的積極性,才能有強烈的學習需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生動的故事、巧設(shè)的問題、多媒體手段等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到閱讀情境中。例如,在教學五年級課文《松鼠》時,筆者首先利用教室內(nèi)電子白板播放了一段小松鼠的視頻,將一只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呈現(xiàn)在屏幕上,一下子調(diào)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學生帶入課文之中。
二、引導學生多讀,讀中體會和感悟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層次、多形式朗讀,讓學生在讀中練兵,在讀中感悟。教師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精心選擇朗讀形式,如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引讀等,使學生在讀中品味作者的神思妙筆,并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tài)。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漁夫的故事》時,筆者采用了自讀、輪讀、議讀、分角色讀、聽讀等閱讀形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主旨。自讀,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chǔ)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輪讀,指定不同程度的學生,按自然段順序朗讀課文;議讀,學生邊讀邊議,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漁夫的善良、機智和魔鬼的下流無恥;分角色讀,讓學生讀出語氣變化,體會人物心理變化;聽讀,讓學生跟課文錄音聽讀,進一步感悟人物情緒變化和課文語境。
三、做好閱讀筆記,增強閱讀效果
“讀書不做筆記,猶如雨點落入大海,無蹤無跡?!遍喿x只單純地去讀是遠遠不夠的,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學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閱讀時做好閱讀筆記,增強閱讀效果,豐富語言積累。教給學生閱讀過程中要圈點批劃、摘抄要點,寫出所讀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及各部分的大意,評價文中的人物、事件等,培養(yǎng)學生總結(jié)概括的能力。還可以在學完課文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課文,總結(jié)文章寫了什么內(nèi)容,哪些詞句用得好,讓學生把好的詞句、段找出來。集中討論分析后,可以讓學生選擇性地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段抄下來,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四、交流閱讀心得,升華學生認知
在學生充分閱讀、主動思考的基礎(chǔ)上,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將自己的見解與看法表達出來,在學生間充分討論與交流。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交流與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在與他人的交流與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延伸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拓寬認知空間。例如,在閱讀教學中筆者通常是先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煉自己的閱讀心得,并整理在筆記本上,然后設(shè)計“實話實說”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各抒己見、交流心得,對不同的見解和看法進行充分“碰撞”、討論,在討論中形成共識,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升華認知。
五、要建構(gòu)群文閱讀,提高閱讀效益。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大膽嘗試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有關(guān)聯(lián)的文章,按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然后指導學生一起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產(chǎn)生并發(fā)表自己觀點,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這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閱讀材料的選擇整理,做好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結(jié)合,在課堂上把閱讀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閱讀的數(shù)量、閱讀內(nèi)容、閱讀目的,用多種方式去閱讀,在閱讀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閱讀中學習閱讀。
總之,閱讀教學是一個學習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fā)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教師要努力探索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珍視學生的獨特閱讀體驗,尊重多元理解,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愛上閱讀,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