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鳳 謝瑋
摘 要 本文以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現狀出發(fā),分析體育教學的本質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意義,并提出了體驗成功、快樂體育、提倡競爭、安全意識、自我鍛煉、評價反饋等提升學生興趣的對策。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學 學生興趣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文獻標識碼:A
我國目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是連接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的橋梁,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當前素質教育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更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學應該朝著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及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方向發(fā)展。本文從當前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現狀出發(fā),分析體育教學的本質和意義,提出了公共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興趣的針對性對策。
1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現狀
1.1教學觀念陳舊,形式單一
我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時間一般設定為兩年四學期,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足球、籃球、排球、太極拳、田徑、健美操、武術、乒乓球、羽毛球等,理論課內容更少。課程設置千篇一律,教學內容陳舊而枯燥,教學形式單一。教學中普遍注重教師的主導地位,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學生興趣降低,學習積極性下降。這些現象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出發(fā)點,更了學生個性的發(fā)揮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1.2公共體育教學地位低
目前,公共體育教學在部分高校中處于被忽視的地位,體育工作者對體育教學的工作熱情普遍不高。有些高校體育教學隊伍中呈現出優(yōu)秀人才匱乏和現有人員過剩的現象,一方面當前急需的人才引進困難,原有人才流失嚴重,教師隊伍結構不穩(wěn);另一方面現有人員過剩造成人才流動困難,人才評估機制缺乏科學性合理性,教師隊伍無法合理優(yōu)化和配置。
1.3體育教學重實踐輕理論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明顯存在著重實踐輕理論的現象,調查顯示,每學期體育理論課程往往僅占全部課程的十幾分之一,體育實踐課程的比例遠遠超過理論知識傳授的比例。這種只是為了完成教學工作量,單純強調提高學生體質,而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的課程構造直接導致終身體育和健康體育的觀念無法在深入學生內心,造成體育意識不足,缺乏自我鍛煉能力,運動理念滯后的后果。
2體育教學的本質和提升學生興趣的意義
我們知道,體育教學是通過運動技術的傳授使學生形成相應的運動技能,從而促進學生身體結構的不斷完善,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健康狀況。高校體育教學是學生掌握體育技能、運動習慣和培養(yǎng)正確的體育觀念的關鍵時期,也是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渡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更是我國實現國富民強和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一步。體育教學的本質就是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的動力,更是最好的老師。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體育教學中技能的掌握往往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探索行之有效的提升學生興趣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提升學生興趣的對策
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有很大的關系,經過多年實踐和實驗,依照重要性排序體會如下:
3.1運用科學教學方法,使學生體驗成功
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只有在學習獲得成功而產生鼓舞的地方,才會出現學習興趣”。體育課教學應該想方設法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從而激發(fā)鍛煉熱情,產生體育興趣。
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呢?高校公共體育教學面對廣大非體育專業(yè)學生,班級中學生身體素質必然參差不齊。要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就需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制定具有彈性的標準和要求。目前比較常見的有分層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法等。
3.2倡導快樂體育,設計教學手段
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努力倡導快樂體育的教學宗旨是要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克服運動恐懼心理,滿足其趨樂避苦的欲望,從而產生體育興趣。
要使體育課上學生能快樂地學習,就必須使課堂中教與學本身就成為愉快的過程。體育課技能練習是學生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教學中設計多變新穎的教學手段、優(yōu)化練習設計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另外,大學生都已有具備一定的專項喜好。因此,滿足學生的專項興趣也可以帶動其它體育教學內容的開展。
3.3提倡競爭,結合游戲
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普遍是爭強求勝,渴求表現自己。在我們的公共體育教學實驗中,課堂上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通過游戲等形式提供競爭機會,可以讓學生在競爭中展示自己激發(fā)學習興趣。
3.4培養(yǎng)安全保護意識,避免后顧之憂
在公共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不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另外,還要對每一次體育教學過程進行掌控,保證場地器材安全,為學生祛除體育運動的顧忌。
3.5提倡課外練習,鼓勵自我鍛煉
體育教學雖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體,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有許多技能的培養(yǎng)必須依靠課外練習才能來提高教學質量。如果在教學中只注重課堂教學而忽視課外的作用,就會阻礙學生體育的自學性和自主鍛煉意識。提倡課外練習,鼓勵自我鍛煉,可以有效增進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
3.6運用評價反饋,教學相長
教學中運用形成性評價理論,設計教學方法,安排評價反饋,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他們的“學”和教師的“教”共同進步,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目前,高校體育教學已經開始了改革的步伐,在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上都進行了一系列的規(guī)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體育認識,培養(yǎng)健康意識,并掌握相關的體育健康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努力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在校期間就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養(yǎng)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鄭賀等.學校體育理論實踐與探索[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Z].2002-08-06.
[3] 糾延紅.高校體育改革現狀與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03(03):46-47.
[4] 何愛紅,吳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03):54.
[5] 王曉貞,鄭壯榮.普通高校體育俱樂部學生興趣與動機的調查研究[J].上海體育科研,2003,24(04):73-75.
[6] 郭秀蘭,徐曉燕.當議學生體育興趣與教學效果的關系[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