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振玲
【關鍵詞】 高中歷史;微課;應用;導入;復習;個性化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1—0114—0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電腦、智能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已經(jīng)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于是,“微風”刮起,微博、微信、微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使人們的學習方式變得更靈活,更便捷。同時,信息化也沖擊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微課這種形象直觀的課程資源隨之走入課堂。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學業(yè)成績。
一、微課在導入新課中的應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jié)成功的課應當能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習慣了舊知識復習導入法、師生談話導入法、故事典故導入法等傳統(tǒng)的導入法之后,用微課導入法將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中的“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為例,筆者精心制作了香港回歸祖國的微視頻,在上課預備鈴響之后播放,學生迅速安靜下來,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內心被香港回歸時的場景深深震撼:當國歌響起時,主動起立,當聽到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他們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學生能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合作學習,課堂效果良好。這充分說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地應用微課導入新課,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其學習的興趣。
二、微課用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是學科教學的核心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F(xiàn)階段,高中歷史課本以專題的形式呈現(xiàn)知識,而學生尚未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重點多且雜,難點不易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采用直接向學生呈現(xiàn)教輔資料上總結性的知識點的方法解決重難點,學生看過后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快就成了過眼煙云。微課因其自身的優(yōu)勢,有圖有聲有真相,應用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方面效果顯著。以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中的“近代中國經(jīng)濟結構的變動”為例,“自然經(jīng)濟逐漸解體”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學生不易掌握。我精心制作了微課“近代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從自然經(jīng)濟的含義、解體的原因、表現(xiàn)、影響等四個方面全面詳細地闡述了近代中國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同時微課中設計了典型事例和微練習,將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融入典型事例的講解過程,強化了學法指導;而微練習鞏固了學生知識,提升了其解題能力。這說明以微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可以起到化難為簡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微課用于復習整理知識
歷史是門嚴肅的學問,它的博大精深注定了理性與枯燥。好多學生在總復習時明顯感覺到無從下手,傳統(tǒng)的“過課本”的復習方法會讓學生更感無力。若將微課引入課堂復習,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會大幅提升復習效率。例如在復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時,學生對“三公九卿制”與“三省六部制”時有混淆。對此,筆者專門制作了微課“三公九卿制與三省六部制的區(qū)別”,既講兩者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又講繼承與發(fā)展,學生一聽豁然開朗。通過典型事例的闡述,學生更加明了,牢固掌握了相關知識??梢?,將微課用于高中歷史復習課中,將會使課堂變得生動、鮮活、有趣,從而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微課用于開展個性化學習
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決定了學習水平的差異,不同的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要求也不同。在課堂上,教師只能滿足多數(shù)人的需求,無法充分照顧每一個人的需要。鑒于此,微課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層次和能力制作相應的微課,給學生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而學生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需求在課下隨時隨地地開展自主學習,遇到無法自主消化吸收的內容可以反饋給老師,由老師來親自講解。這樣的自主性學習,既不會影響到整體的教學進度,又可以充分照顧到學生學習的差異性,這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
綜上所述,將微課合理地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還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提升其學業(yè)成績……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信息化時代應用微課教學,將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提高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還能促進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