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韻方
又一次來到檳城。
第一次是我的結婚蜜月第一站,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國,對一切充滿了好奇。古城小巷,古老而滄桑,每個角落都充滿了藝術氣息。我漫步于檳城的大街小巷,感嘆于這里豐富的文化氣息。傍晚,我和丈夫坐在檳城的海邊長長的木棧橋上看滿天的晚霞與西斜的落日……這個小城,給我留下了太過美好的回憶。那是一場關于愛的旅程。
盛夏的8月,受檳城文友朵拉女士的邀請,再一次來到這個美麗的古城,這個讓我魂牽夢縈的檳城。我曾認為,第一次旅行到檳城,是因為愛,是因為初次的欣喜。而這一次,其實是想看看多次通信而熟知卻不曾謀面的朵拉女士。一直以來,她溫柔美麗才華橫溢,讓遠在中國的我為之傾倒,我著迷于她淡雅靈氣的畫作,著迷于她娓娓道來的美文,我想象著,這將會是一場何樣的相遇。她如我想象的一樣典雅大氣,帶著紫羅蘭花朵般的優(yōu)雅擁抱了我。我以為這就代表著這次旅行的意義完成了。而當我一步步地跟隨朵拉女士的步伐再次走進檳城,我才發(fā)現,在朵拉女士的身后,藏著一個更有魅力的古老城市,與我第一次見到的不同。
從前我本來是一個性格非常內向的人,從不敢嘗試新鮮事物。結婚以后,在丈夫的影響下,內心漸漸打開。我想起我第一次坐飛機他怕我害怕牽起我的手,他鼓勵我在美麗的博卡拉滑翔,鼓勵我爬雪山,鼓勵我做一切不敢嘗試懶于嘗試的事情。到檳城后,第一天的行程是學串花、穿紗麗、喝奶茶、畫海娜,坐著人力三輪車游覽大街小巷……對我來說好多都是不曾接觸過的。夸張絢麗的海娜繪在手臂上,對一直追求素雅的我來說無疑更是想都不敢想,這一次,我勇敢地任美麗的印度少女在我手上繪下海娜圖。檳城的第一天,我結識了來自韓國、德國、荷蘭等等各國的華人老師,他們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事業(yè)開放式的追求,對精神世界的仰慕,讓我這只井底青蛙大開眼界,對未來的幾天充滿更多的期待。
晚上,約了幾個初識的姑娘,走上檳城街頭,坐在夜市地攤上,感受檳城夜里浪漫的氣息,夜市上小伙和姑娘們熱情似火,極具東南亞風格的曲子飄蕩在檳城上空。正當我們癡迷于這座充滿喜和樂的故事的小城中時,檳城的夜似乎也因為我們的到來激動地翻云覆雨,上一秒還在溫文爾雅,下一秒就已經狂風呼嘯了,短短幾分鐘,街道上一片狼藉,許多大樹連根歪倒在路中間。令我感慨的是,第二天,我們坐車出行的時候,沒有一處公路因為昨夜而斷交、擁堵,檳城人連夜清理路障,絲毫不影響第二天人們正常出行。
檳城,是被聯合國教文衛(wèi)組織于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這座城市,至今還保留著完整的傳統(tǒng)的古建筑群,因為檳城華人比重占多數,其中大部分帶有中國嶺南文化特色。檳城最有名的還是散布在大街小巷各個角落的壁畫,它代表著檳城文化的精髓。在我看來,隨處可見的壁畫,恰是中西文化在檳城碰撞出的燦爛火花,構成了整個檳城令人懷古幽思的人文景觀。檳城人對古建筑的保護之重視,甚至有些個人出資將古建筑買下來就是為修繕、還原。這種執(zhí)著踏實的精神,值得我們大拆浪潮中的人們學習。這次,我特地又一次來到了最著名的姐弟共騎壁畫前,五年過去,壁畫絲毫沒有改變,與五年前不同的是,再與它拍照,需要排好長的隊。恰巧說明了檳城正在被更多的世人所期待,檳城的文化正在被更多的世人所熟知。
我很少出國,對海外華人了解得并不多。而接下來幾天的行程,給我的心帶來一次次柔軟而有力的震撼,讓我的眼睛幾次濕潤。我第一次知道這些海外華人,對祖國有多么深刻的愛,祖國在他們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們的華人祖先在陌生的土地上篳路藍縷,檳城每個角落都顯示著華人深厚的歷史,與中國建筑一樣的寺廟、古騎樓上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中國繁體字、滿大街溫柔的閩南話,若不是還有與我們膚色不同著裝不同的外國人,真的會以為自己并未踏出國門。記得上一次來到這里,我英語不是特別好,但是在問路時,隨便拉住一個華人,都可以隨意地用祖國的語言去交流,可見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的根。
參訪了幾所上百年的會館,每所會館都有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承,墻上古老發(fā)黃的照片,記錄了一代代海外華人艱苦卓越的奮斗。但無論哪一所會館,他們都有共同的愛與期望,愛祖國母親,將中華文化發(fā)揚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在自己生活的家園里為自己遙遠的鄉(xiāng)愁筑一方園地,讓世界各地都能了解中華文化。在熱愛祖國這件事上,生活在母親懷抱里的我們內地人,多少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離開了家,才更熱烈地感受到對家的思和念,我們享受著母親溫柔的懷抱,母親呢喃的私語就在耳邊,母親擔憂我們的衣食住行,母親每時每刻都在為中華兒女遮風擋雨……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家,甚至偶爾和母親發(fā)幾句牢騷。但這些漂泊在外的海外華人,讓我反思自己,他們濃濃的鄉(xiāng)愁,讓我心靈撼動,他們?yōu)榱藗鞒凶鎳赣H的文化而付出的所有不計回報的努力,讓我感動落淚。他們垂垂老矣,但他們熱情似火,他們在遙遠的大洋彼岸為祖國母親的一舉一動或喜或悲,他們?yōu)橐淮忠淮娜A人兒女抹不掉的鄉(xiāng)愁尋找慰藉。
我想起在山西平遙看的那場情景劇的結尾:無數扇門里走出不同姓氏的人,我姓張、我姓李、我姓王、我姓趙……無數懷有鄉(xiāng)愁的游子大聲呼喊,我回家了!那一刻的我,與現在站在檳城看著沖我微笑的海外華人們的我一樣,懂得了思鄉(xiāng),懂得了尋根。一直以來,我愛旅行,我愛在路上的感覺。人都說,人生的意義在于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要在路上。但走多了看多了,才知道,歸途才是那條最有情的路。而這次旅程讓我知道,無論我們的身體還是思想,走多遠,我們的家都在中國,無論我們在經歷著多么波譎云詭的變化的洗禮,我們的根都是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自信所在。
最后一天,我們將要離開檳城的最后一次晚宴,是在中國駐馬來西亞檳城總領事館。像是在外徜徉了幾天的我,又踏上了祖國的土地,有了回家的感覺。大使館里中國庭院小橋流水,紅色的鯉魚自由自在,頭頂上的藍天尤其清澈。餐具上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拿起勺子的手竟然有些顫抖,眼窩里溢滿了激動的淚,卻又怕人笑話。我昂起了頭,讓淚水自己慢慢退去……
這又是一次愛的旅程。是一次親情之旅,是一次華夏兒女探訪海外流著中華血統(tǒng)的華僑與僑胞之旅,更是一次洋溢著濃烈的兒女對祖國母親的深愛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