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早已結束,但各大高校的花式宣傳路線依然令人津津樂道。唯美的畫面、曲折的情節(jié)……別吃驚,這不是網(wǎng)絡小說劇情,而是最近走紅的“土味招生海報”——海報下方赫然放著該大學的?;?、“去報考”等字樣。隨著高考的結束,全國各大高校又陸續(xù)進入了下一年的招生季,也例行發(fā)出了“歡迎報考xx大學”的招生文章和視頻。和校方的嚴肅風格不同,各校校友們紛紛自制招生海報,走出了一條“野路子”。
00后最愛的“亮麗”路線
究竟“亮麗”與否,各方各有說辭,難以達成一致共識。有高校管理者認為,在自媒體語境中,不管是高校推送還是學生出品,都不應以迎合大眾的方式降低大學文化的品位和格局。也有人認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信息傳播的方式和特征發(fā)生著深刻的改變,受眾需要更多內(nèi)涵豐富、形式創(chuàng)新的信息產(chǎn)品。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nèi)行看門道?!备呖颊猩拘麄鞑粌H要博取眼球,更要能深入人心,讓外界看到高校更美好的一面,使他人認識到大學獨特的文化特色,甚至運用一些創(chuàng)意設計、設計手法和傳播手段加以藝術化呈現(xiàn),這都屬合情合理之舉。在新的時代語境下,文化表達富于當代化、青春化,心理認同感便會撲面而來。唯美畫面也好,新鮮內(nèi)容也罷,曲折情節(jié)亦好,猶如小說、戲劇等表演體裁一般,富有趣味,讓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比如近些年,很多高校流行將美女學姐的照片放在學校官網(wǎng)上作為迎新頭圖,而中科大的迎新頭圖卻是兩只在雪地里嬉戲的狗,堪稱高校中的一股“泥石流”。還有的高校校友把美味食堂、最美圖書館等元素搬了出來,并融入招生宣傳的文案設計也是無可厚非。要知道,如果不改變宣傳風格,不用00后所樂于接受的形式,招生廣告所傳遞的大學文化可能就會曲高和寡。
新穎形式的背后應傳遞精神內(nèi)核
招生宣傳畢竟是一所大學對外文化表達、形象推介的一個窗口,更是面向考生和家長進行宣傳展示的平臺,校方應努力傳遞出大學的核心育人理念和精神內(nèi)核。
那么,高校應該如何真正把握好招生宣傳,去吸引高考的學子呢?首先,對歷史史料、數(shù)據(jù)信息、政策解讀要做到精準不含糊,話語表達當嚴肅不隨便,這樣才能維護招生宣傳和人才選拔的權威性和公平性。比如,招生章程中的政策性加分、調(diào)檔比例、錄取原則、學費標準等,務必做到公開、透明、準確。
其次,還要圍繞大學精神內(nèi)核展開,充分彰顯學科特色、歷史底蘊等。當下,一批批高校正在充分挖掘提煉自身的文化內(nèi)涵,通過建筑物、環(huán)境風貌等校園物質(zhì)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進行充分展現(xiàn)。比如,今年上海交通大學推出的《了不起的工科》原創(chuàng)系列視頻便是以前沿科技、科研場景、硬核畫面,充分展示學科專業(yè)特色,通過學校全媒體平臺進行推送,引發(fā)了不少關注和好評。而在話語表達方式上,則可以盡力活潑,猶如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把大學校訓、大學精神作為故事的骨架,把師生熟悉的名人逸事和貼近師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故事的鮮貨,善于從小人物的視角承載具有家國情懷的宏大敘事。而新穎、接地氣的形式背后始終要圍繞學校本身的精神內(nèi)核來展開。
如今,高校更加主動地走近高中,下大氣力選派大量專家、教師團隊與考生家長面對面,推出可視化的專業(yè)介紹,開展名教授宣講團進高中校園等。事實證明,高校主動多思考作為,多傾注真情投入,將眼界放大放遠,更有利于贏得考生和家長的認可,自然能達到良好的招生宣傳效果。而從長遠來看,高校還應該一以貫之、苦練內(nèi)功、以質(zhì)取勝,如此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