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文化
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周年,高校用“甲骨文橫幅”迎新
“我家小孩,我會擔待@小萌新”“水果小香蕉不如你,櫻花缽仔糕也不如你”……2019年9月8日是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新生報到的日子,校園里掛滿了迎新橫幅。與其他學校的迎新橫幅不同的是,這里所有的橫幅內容都采用甲骨文形式,吸引了不少師生駐足觀看。
湖南民族職業(yè)學院宣統(tǒng)處教師劉曉毅說,2019年是甲骨文發(fā)現(xiàn)120周年,為了普及甲骨文知識,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學校國際教育學院自6月就開始策劃這次別出心裁的標語迎新活動。學院面向師生廣泛征集,從1080幅作品中精心挑選了近50條健康向上的迎新標語,邀請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謝兆崗先生手書,使往日的標語變得既有文化溫度,又有文化品位?!坝眉坠俏淖鳛闄M幅迎新,對我們而言,是新的嘗試?!痹撔H教育學院院長余思慧認為,甲骨文不是故紙堆里的東西,通過一定方法可以輕松認知,她希望能將甲骨文大力推廣:“希望以后能夠有更多的嘗試,將甲骨文帶給年輕的學生們?!?/p>
美·書皮
課本也能美上天!爸爸為女兒手繪書皮
你包過書皮嗎?2019年9月,陜西漢中的一位爸爸李曉東把書皮做出了新花樣,哪吒、流浪地球、漫畫等都被他畫在了書皮上,女兒也因此一開學就成了班上的小紅人。據(jù)李曉東說,插圖中的這些人物形象都是和孩子一起看過的電影里的:“哪吒”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代表著傳統(tǒng)文化,所以畫在了《語文》課本的封皮上;“流浪地球”代表著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電影里面有很多和數(shù)據(jù)計算相關的內容,所以就畫在了《數(shù)學》課本的封皮上;“復仇者聯(lián)盟”則是正義與規(guī)則的代表,因而就繪制在了《道德與法治》的封皮上。包書皮本來是枯燥乏味的事,可是有心的李曉東卻將煩心事演繹成了一系列藝術品,而且一堅持就是數(shù)年。李曉東說:在繪制書皮的過程中,讓孩子也參與進來,這樣就更能讓她明白做事積極參與的重要性,而且在提倡環(huán)保的同時,也給了孩子一份愛的禮物。李曉東通過這暖暖的手繪,表達出對孩子的濃濃愛意,讓人看完不禁被感動。
拍·成長
支教老師為學生拍攝的創(chuàng)意粉筆照亮了
一名學生用自己的雙手托舉地球;一個女生坐在蘋果樹下,思考著什么;還有一個男生手拿棍子“踩”在一片筋斗云上……2019年9月初,一組有趣的照片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這些照片是廣西百色一所中心小學的支教老師為孩子們拍攝的。張老師和同伴從2016年開始到這所山區(qū)小學支教,并在此度過了兩年時光。支教期結束時,張老師和同伴決定為每個孩子拍一張肖像照。2019年 6月,她再次回到學校,和同學們一起拍攝了粉筆畫的創(chuàng)意照。張老師說,這些學生中不少都是留守兒童,粉筆畫是孩子們提出想要的場景后,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作出來的,“這些照片一方面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好玩的記錄,另一方面是希望打破外界對于山區(qū)里的孩子的刻板印象。你從他們的表情里,看不出誰是安靜的,誰是比較調皮的,每個人都融入力量四射的這個背景里,顯得很有活力”。除了粉筆畫創(chuàng)意照,張老師和一起支教的同伴從2016年開始,就自己購買了單反相機,為孩子們拍攝“大片”,其中不少孩子拍照時才認識單反相機。
AI·大師
人工智能模仿齊白石作品,科技和藝術實現(xiàn)跨界、融合
繼下圍棋、寫作、玩麻將之后,AI又新增了一項技能——畫國畫。2019年9月12日,《新京報》報道了一套人工智能系統(tǒng)——“道子”,它可以借助機械臂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不僅能把齊白石作品模仿得惟妙惟肖,還能自己創(chuàng)作國畫。其原理是利用計算機將自然圖像通過風格遷移的方式變成藝術圖像,然后通過機械臂變成實際的繪畫作品。據(jù)悉,該系統(tǒng)于2013年開始研發(fā),設計者是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博士后高峰。高峰稱,其團隊研發(fā)“道子”的目的之一是探索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下人工智能時代的創(chuàng)新性。他們的研發(fā)結果顯示,科技和藝術之間其實是可以實現(xiàn)跨界、融合的。作為出過個人畫冊的“另類”計算機博士,高峰表示因為自己很喜歡國畫,周圍的朋友就經(jīng)常找他要畫,懶得滿足朋友們不斷的要畫需求的他就設計了這個程序來替他畫畫。這個最具科技感的智能中國畫AI系統(tǒng)還在2018年登上央視《機智過人》節(jié)目,跟現(xiàn)場的畫家PK畫蝦,就連齊白石的孫女、著名畫家齊慧娟也對“道子”畫蝦的水平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