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少先隊張明敏名輔導員工作室、連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學 張明敏 王祥兵
在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qū)的夾谷、抗日、廖家三山腳下,有一座特別的水庫。這座水庫凝聚著500多萬名少先隊員的夢想和4000多名青少年的汗水,灌溉著萬傾良田。它就是江蘇省“紅領巾水庫”。
這座水庫為什么會叫“紅領巾水庫”呢?隊員們對此十分好奇。
為了增強隊員們對少先隊組織的光榮感和組織歸屬感,在中國少年先鋒隊建隊70周年之際,連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學“火眼金睛小記者團”的隊員們開展了“尋訪新中國偉大足跡——走進紅領巾水庫”活動,主動探尋“紅領巾水庫”的故事。
(請掃二維碼,觀看隊員們的尋訪活動)
通過搜集資料,隊員們了解到:“紅領巾水庫”是1957年由江蘇省500多萬名少先隊員響應國家“一五計劃”中“農(nóng)業(yè)綱要四十條”的號召,支持蘇北革命老區(qū)農(nóng)業(yè)建設,每人捐出一分錢而建的。對于這個水庫的建設,毛澤東同志還有專文批示。
“當年是什么鼓舞隊員們行動起來的?”“6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紅領巾水庫’變成什么樣了?”隊員們帶著自己的問題開啟了尋訪之旅,去了解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去尋找那些催人奮進的力量。
來到尋訪目的地,最先映入隊員們眼簾的是一片蒼翠的綠樹和碧波蕩漾的水面。再走近一些,隊員們發(fā)現(xiàn)了一塊寫有“紅領巾水庫”字樣的景觀石,還有一座刻有毛澤東同志對當年“紅領巾水庫”新聞批示的石碑。
站在開闊的“紅領巾水庫”邊,隊員們心潮澎湃,對少先隊組織的光榮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隊員李璐用手指描摹著“紅領巾水庫”五個大字,激動地說道:“這是‘紅領巾’們的杰作,體現(xiàn)了國家發(fā)展大計劃中‘紅領巾’的小行動!”
輔導員和隊員們懷著崇敬的心,親手用鮮紅的油漆,將刻有“紅領巾水庫”字樣的石碑和景觀石上的五個已經(jīng)變淡、變淺的大字重新涂了一遍。他們真切地感受到,那一抹紅就像自己胸前飄動的紅領巾,正鼓舞著自己奮勇前進。
為深入了解“紅領巾水庫”建設的故事,隊員們在輔導員的幫助下,找到了當年參與修建“紅領巾水庫”的少先隊員、現(xiàn)已75歲的贛榆區(qū)關工委主任、政協(xié)副主席朱孔崗爺爺。
朱孔崗爺爺說:“當年修建水庫的時候,我就是你們現(xiàn)在的年紀。那時,我們沒有工業(yè)機械,整個水庫都是靠人工一鐵锨一鐵锨挖出來的。少先隊員雖然年齡小,但都主動來幫忙搬磚、倒水,干自己能干的活……”
聽了朱爺爺?shù)闹v述,隊員們都為當年少先隊員心系家鄉(xiāng)、無私奉獻的“小主人”精神感動。
朱爺爺還告訴大家:當年,南京市雨花臺區(qū)第一中心小學的少先隊員利用課余時間,積攢了13萬斤肥料,搬了5000塊砌溫床的磚頭,消滅了147只老鼠,還上山挖草藥曬干了賣錢。他們把自己用勞動換來的錢全部捐獻給了“紅領巾水庫”,并呼吁全省少先隊員開展積肥、修水溝、除“四害”等義務勞動,以實際行動為家鄉(xiāng)的農(nóng)業(yè)建設貢獻力量。他們還將少先隊集體勞動的一部分收入集中捐獻,用于中國建設最有意義或最需要幫助的地方。
隊員們沒想到,自己眼前的這座400萬立方庫容的“紅領巾水庫”竟是贛榆縣4610名青少年肩挑手提,戰(zhàn)天斗地,用8個月時間建成的。當年少先隊員用實際行動支援祖國農(nóng)業(yè)建設的精神,令他們深感敬佩。
隊員們尋訪“紅領巾水庫”
圍站在石碑前,看著眼前的美景,聆聽過去的故事,隊員們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到底是什么支撐著當年的少先隊員參與“紅領巾水庫”建設呢?
一位“紅領巾水庫”的守庫人說:“是‘熱愛祖國、心系家鄉(xiāng),勤儉節(jié)約、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怕困難、勇?lián)厝?,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領巾水庫精神’支撐著他們?!?/p>
他還告訴隊員們:62年前,江蘇省500多萬名少先隊員響應黨的號召,每人捐出一分錢,興建紅領巾水庫;贛榆縣4610名青少年建成了440萬立方庫容的“紅領巾水庫”,并帶動社會各界掀起了興修水利、建設家園的熱潮,促進了當?shù)剞r(nóng)業(yè)的發(fā)展。
朱爺爺為隊員們講述當年建設“紅領巾水庫”的故事
隊員程靖茜感慨道:“正是有了無數(shù)像朱爺爺這樣甘愿辛勤付出的人,才有了我們今天美好的新生活。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成為朱爺爺那樣的人,多為社會做貢獻!”
隊員們采訪朱爺爺,并記錄尋訪收獲
隊員趙言豪分享自己的感受:“朱爺爺參加‘紅領巾水庫’建設,他家的田地也有了水庫里的水澆灌。他既是參與者,又是受益者。朱爺爺參加建設家鄉(xiāng)活動的最初目的是愛家鄉(xiāng)、助他人,其結果改變了他自己的生活。這印證了輔導員平日教導我們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從現(xiàn)在起,我也要做一名助人助己的踐行者?!?/p>
隊員李璐自豪地說:“‘紅領巾水庫’是江蘇全省少先隊員在50年代捐資建設的標志性工程,更是少先隊員的驕傲。60多年前,少先隊員人小力量大,為今天的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為紅領巾增光?!?/p>
隊員盧錦霏也說出自己的感受 :“‘紅領巾水庫’是由少先隊員一分錢一分錢地捐建起來的。這讓我深刻地理解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意義。我要傳承前輩們勤儉節(jié)約、勇?lián)厝?、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領巾水庫精神’,爭當新時代合格的祖國建設者。”
隊員們一邊分享自己的尋訪感受和收獲,一邊將“紅領巾水庫精神”銘記在心。
為表達對“紅領巾水庫”建設者的敬意,隊員們討論并設計了“新中國建設者紀念章”,鄭重地頒發(fā)給朱爺爺。隊員們還在“紅領巾水庫”前莊嚴宣誓:作為新時代的“紅領巾”,將傳承和弘揚“紅領巾水庫精神”,像老一輩“紅領巾”那樣,勤儉節(jié)約,胸懷祖國,情系家鄉(xiāng),樹立“成長在校園,奉獻在明天”的遠大志向,將自己的小夢想融入“中國夢”的大追求,并為之努力奮斗。
尋訪后,隊員們又自發(fā)組織開展了傳承“紅領巾水庫精神”系列活動。有的隊員結合“創(chuàng)文明城市、衛(wèi)生城鎮(zhèn)”活動,走上街頭,號召市民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從規(guī)范車輛停放、不亂丟垃圾等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有的隊員自創(chuàng)歌謠,拍成視頻或進行“快閃”表演,在校園和社區(qū)中宣傳,倡導人人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做貢獻;書法社團的隊員們,還開展了“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倡議活動……隊員們從點滴做起,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紅領巾水庫精神”。
隊員們?yōu)橹鞝敔旑C獎并合影
輔導反思:
如何在少先隊員心里播下理想信念的種子,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自主實踐體驗是隊員們喜愛的有效方式之一。因為深入社會、深入生活的自主實踐活動,會引發(fā)他們更多的思考和共鳴,會在潛移默化中增進他們對黨和祖國的樸素情感。
隊員們走近“紅領巾水庫”,看到了哺育贛榆山區(qū)人民的水庫。在探尋家鄉(xiāng)少先隊員歷史故事的過程中,他們被當年捐建“紅領巾水庫”的少先隊員們真實的事跡感動,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而驕傲,更為自己是一名少先隊員而感到自豪。在這種特殊的情境感染和熏陶下,隊員們自發(fā)地以當年的少先隊員為榜樣,積極傳承“紅領巾水庫精神”,有效地增強了對少先隊組織的光榮感和歸屬感。
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少先隊工作者肩負的神圣使命。我們要始終聚焦主責主業(yè),在少先隊活動中進行思想引領,在實踐中啟發(fā)隊員自主思考,將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根植于隊員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