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墾殖種稻年限對蘇打鹽堿土主要鹽堿特性和磷素養(yǎng)分的影響

    2019-12-18 05:17:163
    土壤與作物 2019年4期
    關鍵詞:種稻鹽堿土蘇打

    3

    (1.中國科學院 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102;2.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8; 3.中國科學院 大安堿地生態(tài)試驗站,吉林 大安 131317)

    0 引 言

    土壤鹽堿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要環(huán)境問題之一。據(jù)統(tǒng)計,全球每年因鹽堿化而喪失的耕地超過150萬hm2[1],耕地面積和質(zhì)量的不斷下降以及人口數(shù)量的日益增加是人類未來發(fā)展面臨的雙重壓力。鹽堿地是重要的潛在農(nóng)業(yè)資源,改良和利用鹽堿地已成為我國農(nóng)業(yè)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2]。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出許多有針對性的鹽堿土改良方法[3-4],其中墾殖種稻對蘇打鹽堿土改良利用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5-6]。

    蘇打鹽堿土廣泛分布于我國東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區(qū),該地區(qū)土壤鈉離子含量高、堿性強、質(zhì)地黏重、氮及磷等養(yǎng)分貧瘠。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在墾殖種稻過程中就提出了“以水為綱,以肥為中心”的綜合治理措施[5,7]。隨著近年來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面積的不斷擴大,人們過度依賴水肥,單純依靠以水洗鹽,以肥增產(chǎn)的觀念普遍,常常造成了水肥資源的浪費。有研究發(fā)現(xiàn)蘇打鹽堿地種稻僅靠灌排水洗鹽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一個生長季結束鹽分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增加[8]。同時,過量施用化肥,特別是在高pH土壤上氮肥施用導致氨揮發(fā)損失嚴重[9],區(qū)域環(huán)境污染的風險加大。研究表明,隨著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年限的增加,耕層土壤鹽分不斷降低,無機氮含量不斷增加[8],部分土壤酶活性增強[10]。在鹽堿脅迫環(huán)境下,土壤無機磷有效性降低[11],影響磷在土壤中的運移[12],由此而導致的植物生理性缺磷[13]的現(xiàn)象也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針對蘇打鹽堿土磷素養(yǎng)分有效性低,弄清墾殖種稻過程中土壤磷素含量的變化,合理施用磷肥至關重要。本研究對中重度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不同年限后的土壤主要鹽堿特性和磷素養(yǎng)分含量變化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旨在探明土壤磷素含量隨種稻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與主要鹽堿特性之間的相互關系,為蘇打鹽堿地農(nóng)業(yè)開發(fā)和水稻科學施肥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吉林省大安市中國科學院大安堿地生態(tài)試驗站(45°35′58″~45°36′28″N, 123°50′27″~123°51′31″E),站區(qū)平均海拔150 m左右,氣候?qū)儆诎霛駶?半干旱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4.3 ℃,≥10 ℃的有效積溫為2 900 ℃,年日照時數(shù)3 000 h,無霜期137 d。該地點屬于松嫩平原西部蘇打鹽堿土的典型分布區(qū),土壤類型多為草甸土、鹽土、堿土以及鹽化或堿化土,通常土壤pH值在8.5以上,屬中度或重度鹽堿土。從2003年開始,部分草甸陸續(xù)被開墾種植水稻,目前試驗站內(nèi)擁有多塊不同墾殖年限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墾殖種稻前表層(0~20 cm)土壤pH為9.5~10.0,鹽分電導率(EC)為0.39~0.7 mS·cm-1,有機質(zhì)含量6~8.3 g·kg-1,全氮含量0.36~0.8 g·kg-1[8],全磷含量0.13~0.25 g·kg-1。墾殖種稻后統(tǒng)一施肥管理,每年施氮量為N 180~200 kg·hm-2,施磷量為P2O575~90 kg·hm-2,施鉀量為K2O 75~90 kg·hm-2。種植水稻品種先后為耐鹽堿水稻品種長白9號(2010年前)和東稻4號(2010年后),長白9號為吉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1994年培育審定的中早熟水稻品種,生育期130 d左右,抗稻瘟病和抗紋枯病能力均較強,耐肥不倒伏,適宜吉林省中西部的白城、松原等中早熟區(qū)栽種,在鹽堿地和小井稻區(qū)尤為適宜。東稻4號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研究所2010年培育審定的耐鹽堿水稻新品種,生育期131 d左右,屬中早熟常規(guī)粳稻品種,中抗苗瘟、葉瘟和穗瘟中感紋枯病,適于吉林省中早熟稻作區(qū)種植。

    1.2 樣品采集方法

    本研究選取了于2011年、2009年、2006年和2003年開墾的不同鹽堿土稻田,依次命名為A地塊、B地塊、C地塊和D地塊。從土壤鹽分含量上,A和B地塊土壤特征接近,C和D地塊土壤特征接近。本研究土壤樣品主要為2011年11月初和2017年11月初在上述4塊不同開墾年限稻田上采集,在同一開墾鹽堿土稻田上先后分別得到墾殖1 a和7 a(A)、3 a和9 a(B)、6 a和12 a(C)以及9 a和15 a(D)的土壤樣品。樣品采集深度為0~100 cm,分為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和80~100 cm 5層采集,每層隨機采集相同開墾年限的3點土樣作為3次重復。所有采集的土壤樣品帶回實驗室放于陰涼處自然風干,研磨后過20目篩,留用待測。

    1.3 測試方法

    土壤樣品鹽分含量和磷素含量的測定參照土壤農(nóng)化分析手冊進行[14]。

    (1)土壤pH的測定采用pH-25酸度計應用電位法測定,稱取5.0 g風干土樣于50 mL的燒杯中,土水比為1∶5,用玻璃棒劇烈攪動15 min,靜置30 min后測定。

    (2)土壤電導率的測定采用電導法測定,稱取過1 mm篩風干土20.0 g,置于250 mL干燥三角瓶中,加入蒸餾水100 mL,振蕩5 min,過濾至干燥三角瓶中,得到澄清濾液。吸取土壤浸出液30 mL,放在50 mL小燒壞中,用電導儀測定。

    (3)土壤鈉吸附比的測定:采用醋酸銨浸提滴定法測定交換性鈉離子含量及鈣離子和鎂離子含量,土壤鈉吸附比按下列公式得到:

    (4)土壤全磷含量的測定:采用氫氧化鈉熔融—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5)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采用鉬銻抗比色法測定。

    1.4 統(tǒng)計分析

    土壤樣品測定數(shù)據(j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進行整理和作圖,使用SPSS 22.0對不同處理內(nèi)及處理間的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方差分析(ANVOA),采用不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方差顯著性(P<0.05)。采用逐步回歸分析方法找出影響磷素含量的主要鹽堿指標,分別以pH、EC和SAR為自變量,以全磷和速效磷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并根據(jù)分析結果建立關系模型,利用相關分析對主要鹽堿指標與磷素變化的相關性作圖。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墾殖年限對土壤鹽堿的影響

    2.1.1 土壤pH變化。4塊不同時間墾殖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pH具有大體相同的變化趨勢,隨著種植水稻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層的pH呈下降趨勢,40~100 cm土層的pH呈不變或略有增加趨勢(圖1)。對于同一地塊,開墾種植水稻7 a較墾殖1 a的0~40 cm土層土壤pH平均下降了0.2個單位以上(圖1A),墾殖9 a較墾殖3 a的0~40 cm土壤pH平均也下降了0.2個單位(圖1B),但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而墾殖12 a較墾殖6 a,墾殖15 a較墾殖9 a的0~20 cm土壤pH平均下降了0.4個單位(圖1C和圖1D),二者的pH變化達到顯著水平(P<0.05),20 cm以下土壤pH變化均不顯著。說明墾殖種稻降低了0~40 cm蘇打鹽堿土土層的pH,不同墾殖年限導致土壤pH下降的程度不同。

    2.1.2 土壤電導率EC變化。不同墾殖年限的鹽堿地稻田土壤鹽分電導率的變化與土壤pH變化趨勢大體相近,4個地塊均表現(xiàn)出隨著開墾種植年限的增加,0~40 cm土層EC下降,40 cm以下土層的EC變化不顯著(圖2)。其中,墾殖7 a較墾殖1 a的A地塊,墾殖9 a較墾殖3 a的B地塊和墾殖12 a較墾殖6 a的C地塊0~20 cm土層的鹽分EC下降均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尤其是墾殖12 a較墾殖6 a的C地塊20~40 cm土層的鹽分下降也達到了顯著水平(P<0.05,圖2C)。結果也表明,蘇打鹽堿地墾殖年限在6~12 a間,土壤表層0~40 cm的鹽分下降最快,而隨著墾殖時間的增加,表層鹽分雖然仍有小幅降低,但EC降低的結果不再顯著(圖2D)。同時,不同時間開墾的地塊,無論種植年限如何增加,60~100 cm土層的鹽分EC均未出現(xiàn)下降,甚至會出現(xiàn)逐漸升高的趨勢(圖2C和圖2D),說明蘇打鹽堿地開墾種稻,具有降低土壤表層(0~40 cm)鹽分的作用,但鹽分主要以下移為主,在60~100 cm土層可能出現(xiàn)鹽分累積現(xiàn)象。

    注:*表示處理間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下同。 Note:*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at 0.05 level.The same is as below.圖1 不同墾殖年限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pH的變化Fig.1 Changes of soil pH in saline-sodic paddy field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2.1.3 土壤鈉吸附比SAR變化。蘇打鹽堿土的鈉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n,SAR),通常用來表示土壤中鈣鎂離子存在對交換性鈉離子堿化作用的中和作用,可以用于指導土壤的灌溉,對于衡量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特征的變化具有實用價值。4塊不同年份開墾的稻田,隨著墾殖年限的增加,鈉吸附比具有相近的變化趨勢,即0~20 cm土層的SAR明顯下降,除C地塊外,A、B和D 3塊地0~20 cm土層的SAR下降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而20 cm以下土層的SAR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圖3)。其中,墾殖7 a較墾殖1 a的0~20 cm的SAR下降達到了37.9%,而20 cm以下土層的SAR則略有升高,但二者間僅在40~60 cm土層達到顯著水平,其它土層差異不顯著(圖3A);墾殖9 a較墾殖3 a相比,40~60 cm土層的SAR也呈顯著增加趨勢,其它土層的SAR沒有顯著差異(圖3B);墾殖12 a較墾殖6 a相比,在60~80 cm土層的SAR呈顯著升高,其它土層的變化不顯著(圖3C);而墾殖15 a較墾殖9 a相比,0~40 cm土層SAR都呈顯著下降(P<0.05)(圖3D)。上述結果表明,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后,土壤不同深度的鈉吸附比SAR呈不同變化規(guī)律,總體上表現(xiàn)為,墾殖初期0~20 cm表層SAR下降,鈉離子有向40~60 cm土層聚集累積的趨勢;隨著墾殖種稻年限的增加,20~40 cm土層SAR也出現(xiàn)了下降,鈉離子繼續(xù)向更深土層(60~80 cm)移動。

    圖2 不同墾殖年限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鹽分電導率EC的變化Fig.2 Changes of soil EC in saline-sodic paddy field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2.2 不同墾殖年限對土壤磷素含量的影響

    2.2.1 土壤速效磷含量變化。不同開墾年限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速效磷素含量變化基本呈現(xiàn)出隨著土層深度增加而顯著降低的共同規(guī)律(表1),不同墾殖年限的稻田都是表層(0~20 cm)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20 ~ 40 cm土層次之,隨著深度增加依次下降。對于同一地塊2個不同墾殖年限而言,基本表現(xiàn)為表層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隨墾殖年限增加而升高的規(guī)律,而深層土壤速效磷含量隨墾殖年限增加變化不大。其中,A地塊(墾殖1 a和7 a)和B地塊(墾殖3 a和9 a)表層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雖然呈增加趨勢,但2個墾殖年限的差異并不顯著;C地塊(墾殖6 a和12 a)和D地塊(墾殖9 a和15 a)表層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都呈顯著增加,墾殖年限增加6 a,C和D地塊表層(0~2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別增加了77.1%和155.6%,特別是D地塊20~6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也達到了顯著性水平(P<0.05)。上述結果表明,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速效磷含量隨墾殖年限增加呈現(xiàn)緩慢增加的趨勢。

    2.2.2 土壤全磷含量變化。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全磷含量變化與速效磷含量變化具有相似的規(guī)律(表1),對于同一地塊同一墾殖年限的土壤,全磷含量隨土層深度增加呈顯著降低趨勢(P<0.05)。不同地塊間全磷含量的差異較大,A、C和D 3地塊表層(0~20 cm)土壤全磷含量在2個不同墾殖年限間均呈顯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分別達到了75.4%、40.1%和33.1%,A地塊墾殖7 a較墾殖1 a相比,0~60 cm土壤全磷含量均顯著增加,C地塊墾殖12 a較墾殖6 a僅0~20 cm全磷含量增加達到顯著水平,D地塊墾殖15 a較墾殖9 a相比,0~40 cm土壤全磷含量增加達到顯著水平(P<0.05)。與上述3地塊不同,不同墾殖年限B地塊全磷含量無變化,這可能與B地塊在墾殖3 a時的全磷含量較高有關。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全磷含量隨墾殖年限的緩慢變化,可能與土壤鹽分的變化有一定關系。

    圖3 不同墾殖年限的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鈉吸附比SAR的變化Fig.3 Changes of soil SAR in saline-sodic paddy field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表1 蘇打鹽堿地稻田不同開墾年限土壤磷含量的變化Table 1 Changes of phosphorus contents in saline-sodic paddy field with different cultivation years

    注:小寫字母表示同一開墾年限內(nèi)不同土層間土壤磷含量的差異顯著性(P<0.05);大寫字母表示同一地塊同一土層深度2個開墾年限間磷含量的差異顯著性(P<0.05);未標記字母表示2個開墾年限間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Note: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osphorus content between different soil layers within the same reclamation period (P<0.05); upp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hosphorus content between two reclamation years at the same soil depth of the same plot (P<0.05); unlabeled letters indicat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reclamation years (P>0.05).

    2.3 鹽堿土稻田土壤磷素含量與鹽堿變化的關系

    通過逐步回歸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蘇打鹽堿土全磷含量與土壤pH關系最為密切(R2=0.649,P<0.001),而土壤EC和SAR與全磷含量間無線性關系。全磷含量與土壤pH之間為一元線性關系,其回歸方程為y=-0.129x+1.432 5(圖4),說明土壤pH是全磷含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若增加土壤全磷含量水平,必須不斷降低土壤pH。

    土壤速效磷含量則與電導率EC關系密切(R2=0.5126,P<0.001),土壤pH和SAR與速效磷含量間無線性關系。土壤速效磷與鹽分電導率之間也為一元線性關系,其回歸方程為y=-34.524x+35.444(圖4)。因此,若要提高蘇打鹽堿地稻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磷素的有效性,就必須不斷通過淋洗鹽分來降低土壤電導率。

    圖4 蘇打鹽堿土磷含量與鹽分和pH的關系Fig.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sphorus contents and salinity and pH in saline-sodic paddy field

    3 討 論

    3.1 墾殖種稻具有降低蘇打鹽堿土鹽分和pH,提升磷素養(yǎng)分的重要作用

    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是在20世紀前蘇聯(lián)“豎井排鹽”理論和我國科研人員的機井排灌措施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15],利用水分水平和垂直運動降低耕層土壤鹽堿含量。由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勢低平,土質(zhì)黏重,洗鹽的速度較為緩慢,在水稻生長期單純依靠灌溉無法有效洗脫鈉鹽離子[8],但土壤表層鹽分隨著墾殖年限的增加呈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8,10,16]。本研究也顯示墾殖種稻年限越長,稻田表層0~20 cm土壤pH和EC下降越顯著。土壤表層減少的這部分鹽堿究竟到哪里去了?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本研究分析了0~100 cm不同土層鹽堿的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除0~40 cm土層pH和EC略有下降,60~100 cm土層二者則呈不變或增加趨勢,特別是墾殖種稻12 a和15 a的地塊,土壤EC增加明顯。有研究也指出,蘇打鹽堿地開墾種稻后,鹽分運動以垂直向下移動為主,并且在下層土壤有聚集的趨勢[8]。造成鹽分聚集的主要原因,一是該區(qū)域種稻未形成水平方向排水,許多農(nóng)民墾殖種稻后只灌不排或多灌少排,沒有真正發(fā)揮以水洗鹽的作用;二是蘇打鹽堿土中大量交換性鈉離子吸附于土壤膠體表面,在沒有外力解析作用下,很難被水分洗脫,同時低平地勢造成排水緩慢,水平洗鹽效果并不理想。

    墾殖種稻降低了蘇打鹽堿土表層鹽堿含量,這符合“淡化表層”構建的觀點[17]。由于水稻是淺根系作物,在蘇打鹽堿地上創(chuàng)造一個30 cm左右的厚淡化土層就基本可以滿足水稻生長,但要想獲得較高的稻谷產(chǎn)量是遠遠不夠的。要想改善蘇打鹽堿土惡劣的物理環(huán)境,快速有效降低鹽堿含量,采用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加速土壤的脫鹽降堿是非常必要的[18-20]。長期以來,人們對鹽堿土的研究多關注于水鹽運動規(guī)律或各種改良措施的應用,對于區(qū)域大尺度下鹽堿是否減少,各種改良措施應用后糧食增產(chǎn)潛力以及鹽堿障礙與地力培育的關系不夠重視,常常造成鹽堿地墾殖種稻投入大,產(chǎn)出小,效益差,進展慢等尷尬局面。鹽堿地墾殖種稻若要獲得高產(chǎn),僅有“淡化表層”是不夠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快速建立起肥沃耕層。因此,解析土壤鹽堿指標與土壤主要養(yǎng)分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必要。

    磷素是水稻生長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磷素水平對水稻的產(chǎn)量形成也起著關鍵作用。施磷對鹽堿脅迫下水稻莖、根及分蘗能力增加有促進作用[21],能增加水稻單位面積穗數(shù)、結實率和產(chǎn)量[22-23]。蘇打鹽堿土磷素含量普遍較低,本研究發(fā)現(xiàn),蘇打鹽堿地稻田墾殖耕種多年后土壤全磷含量仍在0.1~0.4 g·kg-1之間,屬于磷素嚴重缺乏狀態(tài)。由于種稻過程中磷肥的持續(xù)施用,表層0~40 cm土壤速效磷含量基本都在10 mg·kg-1以上,顯著彌補了天然磷素的不足。這與肥沃耕層的構建尚不匹配,由于土壤嚴重缺乏全磷,水稻生長所需的速效磷只能依靠施用磷肥,雖然土壤速效磷得到提高,但土壤保肥能力弱,磷肥損失大,效率低。只有提高鹽堿土全磷含量,才能為作物生長提供穩(wěn)定的有效磷補充,而不是過分依賴磷肥投入。另外,土壤全磷含量提高才能真正起到培育肥沃地力的作用。因此,蘇打鹽堿土墾殖種稻過程中應采取增施有機肥或秸稈還田等措施,逐步提升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進而提高磷素養(yǎng)分。另外,采用一些含磷礦物(如磷石膏)進行蘇打鹽堿土改良,在鈣離子置換鈉離子有效降低土壤pH和鈉離子含量的同時,對磷素養(yǎng)分提升也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3.2 土壤pH和EC是限制蘇打鹽堿土磷素含量的重要因子

    蘇打鹽堿土由于鹽分組成特殊,以Na2CO3和NaHCO3鹽為主,性質(zhì)有別于我國內(nèi)陸或濱海地區(qū)鹽堿土,突出特征是堿性強,養(yǎng)分水平低[24]。引發(fā)堿性強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鹽本身是強堿弱酸鹽,其水解導致了土壤水溶液呈堿性。但土壤主要養(yǎng)分含量低,究竟是土壤本身該養(yǎng)分背景值低還是由于鹽堿的存在所引發(fā)的含量低,這方面一直沒有明確的答案。有研究認為是土壤鹽堿的存在降低了磷素的有效性[25],土壤中大量Na+、Cl-和CO32-與有效磷競爭,易形成難溶的磷酸鈣鹽,導致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減少[26-27]。然而,土壤全磷含量普遍較低,究竟與土壤鹽分含量高還是堿性強有關,一直未得到明確的答案。關于磷素有效性與土壤pH的關系,國際上普遍認為,土壤pH達到8.5時磷素有效性最低,隨著土壤pH繼續(xù)升高,磷素有效性則恢復正常。本研究中所有土壤pH都在9.0以上,土壤pH對磷素有效性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通過逐步回歸分析,排除了pH對速效磷含量的影響,也證實了這一點。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pH是全磷含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鹽分EC是速效磷含量提升的主要限制因子。相關分析也表明,pH與全磷,EC與速效磷之間的相關性達到顯著水平(P<0.001)。這一研究發(fā)現(xiàn)也能充分解釋為什么鹽堿化耕地雖經(jīng)耕作多年,但全磷含量仍較低,因為相比土壤脫鹽,堿度的降低更加困難。眾所周知,土壤全磷含量的變化主要受土壤母質(zhì)、成土作用和耕作施肥的影響,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衡陽紅壤實驗站報道了長期施肥導致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28],也有研究報道了水稻旱作后,土壤全磷含量會有所增加[29]。這可能與耕作改善了土壤水熱狀況,增加了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等有關,因為土壤磷素變化與有機質(zhì)含量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30]。蘇打鹽堿地通過墾殖種稻,不僅會增加磷肥投入,水稻根茬和部分秸稈也會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有關墾殖種稻對蘇打鹽堿土有機質(zhì)含量的影響,以及有機質(zhì)如何促進土壤全磷的增加等問題值得今后進一步研究。

    此外,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無論對土壤鹽分還是堿度都具有降低作用,但這種降低和磷素含量的提高速度都是緩慢的,這為短期內(nèi)大幅提高水稻產(chǎn)量帶來了較大困難。因此,今后應加強從土壤鹽堿和養(yǎng)分指標上對限制水稻產(chǎn)量的主導障礙因子進行全方位解析。

    4 結 論

    隨著蘇打鹽堿地墾殖種稻年限的增加,土壤表層(特別是0~20 cm 土層)pH、EC和SAR均呈顯著降低趨勢,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則呈增加趨勢,墾殖種稻具有改良蘇打鹽堿土、不斷培肥地力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土壤EC和pH限制了速效磷和全磷含量的增加,蘇打鹽堿地稻田磷素含量的提升是一個緩慢過程,通過適當?shù)霓r(nóng)藝措施實現(xiàn)土壤的快速減鹽降堿是關鍵。

    猜你喜歡
    種稻鹽堿土蘇打
    花叢中的“園丁”
    湖里的怪鴨子
    玉米秸稈和Al2(SO4)3對蘇打鹽堿土 主要鹽堿化指標的影響
    李家平
    新型復合改良劑對蘇打鹽堿土的改良效果研究
    卷首語
    中國教師(2021年8期)2021-08-14 05:21:52
    吉林省黑土與鹽堿土中氮形態(tài)及含量預測方法
    蘇打魔鬼手
    七日
    翠苑(2019年4期)2019-11-11 04:27:26
    晚育晚插栽培技術是節(jié)水種稻的發(fā)展趨勢
    太和县| 同心县| 祁阳县| 湖南省| 乌拉特后旗| 石渠县| 马尔康县| 深水埗区| 辉南县| 上栗县| 应城市| 神木县| 财经| 南郑县| 阳高县| 多伦县| 和林格尔县| 阿拉善左旗| 安图县| 阿坝县| 惠东县| 尼木县| 庄浪县| 英德市| 乡城县| 古交市| 榕江县| 巴彦县| 福海县| 崇州市| 同江市| 嘉峪关市| 灌阳县| 平邑县| 宁安市| 谢通门县| 长岛县| 中西区| 诸城市| 江华| 红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