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阿左旗第九小學,內蒙古 阿拉善盟 750300)
德育教育對于學生尤其是小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可以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操, 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也有助于實現(xiàn)新課改對于小學生主體地位的要求。而在小學階段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促進小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引入德育教育教學思想至關重要。
隨著新課改的貫徹落實,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思想品德和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樹立,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將語文知識教學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在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可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雖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小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德育滲透仍然是依靠思想品德課或者班會課為主,許多語文教師并沒有很好地抓住語文課堂這一主要滲透陣地進行德育滲透。具體而言,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小學語文對于德育教育有著獨有的優(yōu)勢,許多教師也認識到語文課堂是進行德育教育的最好場地。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過程中,仍有少數教師認為成績最有說服力,教學只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完全忽視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德育觀念單薄。這些教師只認語文教學任務,而沒有認識到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在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審美情操、思想修養(yǎng)等高尚品德。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很少認真考慮教材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即使考慮到也大多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等因素而把德育教育融入教學設計當中。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只是在德育內容很明顯的地方簡單提一下,并沒有好好地抓住德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德育滲透隨意性大,重視不足。
德育滲透方式對德育教育的實施效果有著重要影響。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在滲透方式、方法選擇上不能抓住合適的內容和時機,往往只是生搬硬套的說教,毫無說服力,學生聽多也會產生厭煩感。滲透方式、方法不合適不僅達不到感染、熏陶、教育學生的效果,還有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將德育教育滲透進小學語文課程并發(fā)揮應用的辦法需要結合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比如小學生在學習高適的詩《別董大》時,教師在教小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同時,還能向小學生傳達友好待人的品德與情操,教給小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蛘呤菍W生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將文章翻譯過來后,向學生講述作者在異地不能與親人一起插茱萸的遺憾和失落心情,然后向學生拓展生活中親情對學生的作用,讓小學生在家充分理解父母,形成關愛父母、尊重父母的品質。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閱讀,不僅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還可以使學生對生活充滿無暇的想象。第一,主題詮釋中滲透德育。在語文教學時,對于主題的詮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綜合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還可以讓學生在理解語文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領略課外閱讀中各種優(yōu)秀人物的心靈美,與學生在思想上產生一定的共鳴。第二,在把握形象中滲透德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刻感受課文中優(yōu)秀人物的魅力,通過深入分析他們的性格特點,逐漸陶冶學生的情操。第三,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緊抓課文中的情感,這樣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不能只理解課文的表面內容,還需要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個人情感得到進一步的豐富,也可以真正地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第四,在語言感悟中滲透德育。學生只有通過語言才能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意義。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深入地了解和體會課文中的深刻含義,這樣可以不斷地陶冶他們的情操,并培養(yǎng)他們具有高尚的情趣。尤其是針對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或者段落,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融入到語境中,領會其深刻含義,進而真正地發(fā)揮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最終目的。
首先,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科目,其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具備著優(yōu)越的條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使用感情熏陶的方法,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上豐富的內容,對學生不斷地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培養(yǎng)和引導,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應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和教師的感情合二為一,而且還可以讓教師更好地開展德育教學,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也獲取了品德方面的教育知識。其次,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研究相關的問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不斷地支持和鼓勵。這樣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理解語文教學內容的深刻含義。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起好帶頭作用。教師對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應引導學生懂得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等良好的品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這些德育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最基礎的科目之一,可以更好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急需我們解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想盡一切方法把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并利用語文教材內容去影響每一位學生,用各種豐富的課外活動去感染每一位學生,最終將德育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