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新課標給學校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在實際的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師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等,這些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就需要教師對數學教學工作進行透徹地思考,并對各方面出現地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從而能達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和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數學;教學思考
一、 教學觀念上思考
新課改提出了新概念,部分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現在已經不再適用,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實際主導者,學生在其中充當著課堂的配合者,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牢牢把握著。教師的教學手段也很單一,只是簡單的采取知識灌輸的方式將知識教給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少自己動腦主動積極地去接受新知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而新課改強調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教學,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能夠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相關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只是要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就算教學完成了。為了順利完成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及時針對學生的課堂反饋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微調,從而確保課堂的高質量進行。教師在現在的教學中需要轉變自己的定位,從原本的課程掌控者轉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通過觀察或者問詢,及時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再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引導和點撥。在教學中貫徹引導式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進而能達到學與教的統(tǒng)一。
二、 教學方式思考
想要貫徹新課標的要求,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改進。新課改強調教師要善于利用探究式教學來進行教學,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單單使用探究式教學,也是不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的。高中數學這一科目難度較大、知識點眾多,在實際教學中就能發(fā)現,探究式教學雖然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數學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探究式教學也有比較明顯的缺點,即其消耗的時間很長,如果單純地使用探究式教學來進行全部數學內容的教學,會造成課程進度過慢的問題出現。所以在實際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多種教法結合使用,從而實現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就目前來看,講授式教學在目前仍是必不可少的。固然講授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但其授課效率的優(yōu)點仍然極為明顯。并且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決不能簡單地將講授法與“填鴨式”教學歸為一類。新課標倡導的探究性教學,其核心在于教師要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教師要在教學中要做到對知識進行分類,對于適合使用探究法進行教學的內容,應該使用探究教學的方法,發(fā)動學生進行探究。同時,針對這些內容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課外探究活動,發(fā)動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針對另一些內容,使用探究教學的方法可能會導致教學進度過慢。所以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使用授課法進行教學。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使用授課法進行教學時應注意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不能過于強調知識教學,也應注意讓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
三、 教師教學中的思考
(一) 變教學主導為教學引導
將學生作為課堂核心,是當代教育的基本教學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自己作為教學主導者的身份轉變?yōu)橐粋€教學引導者,要能做到利用合適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來推進教學的發(fā)展。在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進行思考和操作。將一些原本教師負責的內容轉移到學生身上,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從而能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在實際進行操作的方面,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的目標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劃分,將其變?yōu)閷W生需要挑戰(zhàn)的目標,通過合適的提問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思考中學會將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數學化。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看現實生活,并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掌握靈活解題的思路和辦法。
(二) 變知識灌輸為合作教學
數學教學的過程除了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師生彼此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和共同發(fā)展進步的過程。長期的交流則代表著平等和共進,這就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在建設和諧課堂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對等的情況,教師要放下身位,學會與學生做朋友,做到與學生彼此之間相互溝通了解,共同進步。
教師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讓學生體會到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中的娛樂和成功,使其喜歡上數學學習。為了順利地實現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當今,單純的接受性教學已經不再是教學的主旋律,探究式、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相結合才是學習數學的潮流。另外學生還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做出自己的評價,指出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哪里講得太快了、有哪些部分又顯得比較啰唆了,通過這樣來改進教師的教學,實現教師的進步。
(三) 統(tǒng)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
由于學生的個性及身心發(fā)展階段的不同,各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也不相同。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面向所有學生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再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因材施教,使學生得到各方面的提升。如針對計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需要督促其多進行計算練習,且要求其在解題過程中規(guī)范答題步驟,理清解題思路,以減少解題中出現的錯誤。又比如有的學生公式總是記不住,針對這類學生,教師要幫助其對公式進行推導,讓其知道公式是如何整理出來的,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
四、 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思考
在前文已經提到過,高中階段的數學相比前一階段的數學在知識難度、深度、數量和抽象性上都有巨大的提升,如果學生在過去的數學學習中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數學學習方法和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也會受到巨大的影響。這就造成初中數學學習好的同學在高中數學往往不會很差,而初中數學成績本就較差的學生,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就顯得慘不忍睹。學習方法好的學生往往成績都比較好,且學習也不會感覺非常吃力。而沒有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學生往往會成績越來越差,學習越來越吃力,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如果學生可以及時認識到這點,找教師或者同學幫助自己改良學習方法,總結經驗教訓,還可以奮起直追。但有些學生不會的數學知識累積過多,與其他同學差距過大,導致補也不知道怎么補,最終徹底對數學喪失信心。所以,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而為了防止有學生因為學習方法的問題導致徹底“掉隊”,教師需要對班級所有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普查,通過對成績、聽課表現、作業(yè)完成情況、筆記記錄情況、是否預習復習、有無學習計劃、數學公式記憶情況、提問問題情況等多個方面進行總結評分,找出數學學習方法存在嚴重問題的學生,抽取課下時間,幫助其對數學學習方法進行完善。
五、 對習題、試卷評講的思考
在課程結束后的習題講解和考試結束后的試題講解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不能簡單地對學生出現的錯題或不會的題進行講解就算完成了教學。而是需要著眼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錯誤的習題或試題表現出了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的部分,教師要可以從錯題入手,找到題目所關聯的知識點,再結合學生題目錯誤的原因,找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針對問題,結合教學實際,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教師還可以要求每個學生準備自己的錯題本,并對錯題本定期進行抽查,教師也可以將考試或者練習中發(fā)現的易錯題或者有代表性的題目總結到一張測試題上,以查驗學生對這些題目的掌握情況。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進行思考的地方還有很多,只有多進行思考,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對其進行補全,才能切實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多注意新課程中關于教學要求的變化,結合實際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進行合適的革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行為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程玲.淺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思考[J].讀與寫(上,下旬),2015(23).
[2]張乃達.數學文化教育特征初探[J].中學數學,2002(7).
[3]劉素敏.《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評價[J].甘肅教育,2015(1):12-13.
作者簡介:
馬旭,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