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瓊芳
[摘要] 目的 分析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該院78名護理人員,由計算機編號,按照單雙數(shù)法分為觀察組(n=39)與對照組(n=39),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觀察組實施分層級管理,比較兩組護理管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綜合能力評分、各項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安全事件發(fā)生率為3.3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3.33%(P<0.05)。結論 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可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能力,改善護理質(zhì)量,降低護理工作中安全事件的發(fā)生。
[關鍵詞] 護理管理;分層級管理模式;綜合能力;護理質(zhì)量;安全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b)-0081-03
Practice Analysis of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in Nursing Management
REN Qiong-fang
Langzhong People's Hospital, Langzhong, Sichuan Province, 637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es'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 in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78 nursing staff from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by computer.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39) and control group (n=39) according to single and double number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routine manage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management.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score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safety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3.33%)(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a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for nurses in nursing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safety incidents in nursing work.
[Key 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work;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model; Comprehensive ability; Quality of care;Security incidents
護理干預屬于臨床治療中重要輔助手段,護理不當或護理不安全事件的發(fā)生不僅會加重患者生理與心理負擔,還會降低患者診療積極性,直接影響治療效果以及醫(yī)院綜合競爭能力[1]。不斷提高與完善護理質(zhì)量對于強化護理人員管理、及時滿足患者病情需求具有重要意義[2]。該研究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選取該院78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78名護理人員,由計算機編號,按照單雙數(shù)法分為觀察組(n=39)與對照組(n=39)。對照組39名,男1名、女38名,年齡22~43歲,平均年齡(32.61±9.85)歲,工齡2~18年,平均(10.03±2.54)年。觀察組39名,男2名、女37名,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1.97±9.68)歲,工齡1~19年,平均(10.12±3.0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采取常規(guī)輪班制度、輪崗制度等模式。觀察組實施分層級管理,具體為:①成立護士分層級管理小組。由副主任擔任組長,依據(jù)護理人員職稱、年齡、工作經(jīng)驗以及業(yè)務操作水平等基本資料合理分配,共包括5個等級。其中N0級護理人員完全由上級指導工作;N1級護理人員具有1~5年工齡,其中有工作1~3年具備護師資格證的人員,對于病情較輕患者可獨立護理;N2級護理人員具有5年以上工齡,學歷為大專以上,可獨立照護病情嚴重患者,同時能夠參與臨床管理與教學等活動;N3級護理人員具有10年以上工齡,學歷為本科或本科以上,獲得護師或護師以上資格,可獨立照護急重癥病情患者;N4級護理人員擔任主管護師時間不低于5年,并取得副主任護師資格證。在完成分層級后,由小組組長領導N0、N1、N2、N3、N4等級護理人員開展相關護理工作,滿足患者日常生活所需。②明確分組。在護理層級管理中每一層級護理人員存在差異,小組組長需要依據(jù)實際情況明確責任到人,合理安排不同層次護理人員主要工作范圍、責任范圍,同時簽訂不同層次護理人員責任管理工作協(xié)議。醫(yī)院管理人員不定期對各護理人員工作進行抽查,特別注重N0級護理人員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存在問題,并予以糾正。③加強培訓指導。不同層級護理人員工作重點存在一定差異,臨床依據(jù)病區(qū)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培訓方式,完善臨床護理方案,提升不同層次護理人員業(yè)務能力。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護理人員綜合能力。由主管部門醫(yī)師制定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掌握情況,考核內(nèi)容包括病理知識(100分)、護理理論(100分)、實踐操作(100分),得分與綜合能力成正比。②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采用該院自制護理工作質(zhì)量評分量表對兩組護理人員工作質(zhì)量進行評價,涉及感染管理、文書記錄、基礎護理、病室管理、??撇僮鳌贤ń涣?、患者安全管理等方面內(nèi)容,每項采用10分制,得分與工作質(zhì)量成正比。③兩組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情況。主要護理安全事件有藥物外滲、標本錯誤、醫(yī)囑執(zhí)行錯誤、跌倒等護理安全事件。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120例患者,其中60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管理,60例實施分層級管理,記錄其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78名護理人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綜合能力
觀察組護理人員病理知識、護理理論、實踐操作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質(zhì)量評分
觀察組各項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3.33%)顯著低于對照組(13.33%)(P<0.05),見表3。
3 ?討論
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對于護理質(zhì)量要求不斷提高,促使醫(yī)院護理工作范疇得到不斷拓寬,其關注重點問題始終為患者安全[3]。以往臨床護理管理形式過于單一,內(nèi)容中存在缺陷,對于不同資質(zhì)護理人員以及不同病情患者缺乏分層針對性,導致臨床中護理安全事件仍頻繁發(fā)生,影響患者病情康復。分層級護理管理屬于一種縱向管理模式,要求醫(yī)院中各崗位設置完全依據(jù)各護理人員實踐技能、溝通、職稱以及資歷等因素實施分級,不同層級護理人員需按照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治療護理、健康宣教、生活干預等護理方案,確保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全面性護理服務,盡可能滿足臨床醫(yī)護人員與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可最大程度發(fā)揮每位護理人員潛能,改善護理質(zhì)量[4-5]。該文將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應用于護理管理工作中,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人員病理知識、護理理論、實踐操作評分以及各項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可明顯提高患者個人實際業(yè)務水平,全面改善護理質(zhì)量。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分層級管理模式首先依據(jù)各護理人員基本資料進行分級,包括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以及助理護士等級別,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進行分組,保障各個等級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實現(xiàn)護理人員個人價值。工作進行中實施彈性連續(xù)排班,安排8 h或24 h責任制開展護理干預,保證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與靈活性,動態(tài)調(diào)整護理人員排班,體現(xiàn)護理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提高醫(yī)護人員的接受程度以及工作積極性[6]。加強護理人員日常培訓工作,由高級責任護士指導教學下級護士,充分利用資歷豐富護理人員臨床經(jīng)驗。在完成培訓后期對護理人員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核,及時發(fā)現(xiàn)工作中存在問題,對其不足之處予以針對性指導,避免各種護理疏漏,逐步提升護理人員業(yè)務水平,并鼓勵其積極應用于護理過程中,實現(xiàn)提高醫(yī)院綜合服務水平[7]。故該文中觀察組護理安全事件發(fā)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13.33%,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分層級護理有助于保障治療與護理工作的安全性,降低各種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效果良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改云.探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作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26(48):140-141.
[2] ?耿文麗.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zhì)量中的效果[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9):110-111.
[3] ?張麗麗,黃蘭,李玲燕.護理管理工作中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升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7,14(16):103-105.
[4] ?盛傳玲.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18):123-125.
[5] ?許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效果分析[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6,35(10):96-97.
[6] ?周志堅.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管理質(zhì)量的效果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22):179-180.
[7] ?田瑩.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臨床護理管理質(zhì)量中的效果[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8,15(6):56-57.
(收稿日期:2019-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