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芳
(貴州省印江自治縣第二中學,貴州 印江 555200)
提高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目前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所占分值較高而且較為多變,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之后,語文試題中關于閱讀的比重有所增加,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閱讀能力包含文字處理及信息接收兩個主要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更加習慣針對自身所需要的信息來開展閱讀,比如,與他人簽訂合約,或者讀書、看報時對于相關內容進行的閱讀分析,由此可見,閱讀分析能力是我們生活中十分重要也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在中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針對性指導,對其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教育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廣泛關注的問題。新課標實施之后,教師們對于教學的相關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都給予了廣泛的關注。伴隨著全球范圍內教育改革的實行,新的教學問題也在不斷產生,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階段——青春期,這個時期正是人最為活潑好動的階段,因此,這個時期的學生往往比較貪玩、好動。那么,在進行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必須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而不是單純地采用傳統(tǒng)的言傳式教學。首先,教師要賦予課程一定的趣味性,否則,學生就會喪失對于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此外,初中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教師必須杜絕程式化的教學,積極地對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及想象力進行培養(yǎng),這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另外,由于新課標要求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還必須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預習是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但很多人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直接忽略。究其原因,是這個過程相對比較空泛,當中沒有具體的內容。但如果學生在課前不對相關內容進行有效預習,就會影響課堂學習,當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預習內容的講授時,學生就不能準確地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就更是無從談起了。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學生必須養(yǎng)成有效預習教學內容的習慣。比如,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并講清理由。這本身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但對學生的表達及文字處理能力的鍛煉具有較大的作用,學生必須通過有效預習才能掌握。
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能夠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完成閱讀的相關任務,是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初中生對于文章在生活當中的立體式表現(xiàn)有濃厚的興趣,文章中一些較難理解的文字及相關內容都可以通過情境的表達來進行轉化,從而形成口語的形式,讓更多的人能夠理解。比如,在進行《十三歲的機遇》教學過程中,要理解作者在入學之初的心境,教師就可以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設置一個學校開學的現(xiàn)場,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考入北大之后的心理狀況。另外,在進行課文內容的教授之前,還可以讓學生預習,進而在課堂上暢想自己考入北大以后的心情。接著,讓學生針對作者的誓言,體會作者原本的心態(tài),讓學生明白北大學生專注、敏感、純潔,言談犀利、機智,生機勃勃,清新自由的特點,了解作者最后說出“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這句話的含義。由此,幫助學生更加快速、準確地體會作者本身想要表達的心聲。
同年齡段的學生在一起共同學習、共同競爭,會產生促使學生成長的內驅力。此外,由于同一個學校中,同年級學生往往在年齡上相差很小,他們之間的交流往往更加順暢,更容易產生共鳴。就拿語文教學中的詩詞課堂來說,詩詞本身注重語言的精煉,而多數(shù)初中生往往難以理解,此時,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并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提高理解層次。又比如,在閱讀《論語》時,就可以要求小組朗讀表演,既有學生朗讀,又有學生表演。閱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就可以通過一個學生閱讀,兩個學生擁抱來進行表達。
綜上所述,知識本身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閱讀有效的在于堅持不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制定合理、明確的學習目標,并貫徹開明、民主的教學理念,以及實時、有效的調控方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