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咪
所謂“三觀”,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不合真的不能在一起,因為思想、感知全都不一樣。
因機緣巧合我認(rèn)識一位老太太。她閨女今年29歲了,家里里里外外都在催婚,倒是這個向來性急的老太,反而顯得很淡然。有一回去她家做客,同行的人在聊到兒女婚姻時,隨口開玩笑說:“不要太挑剔,當(dāng)心嫁不出去。”老太聽了只是笑笑,平淡地回答道:“沒事,在這事上不挑剔,那要在啥事上挑剔呢?”
去慎重選擇一個對的人,既是對婚姻負(fù)責(zé),更是對自己的人生負(fù)責(zé)。
我是理解為什么老人家會有這樣的領(lǐng)悟的,或許這是她有感于自己的婚姻而發(fā)出的喟嘆。
老人家年輕的時候經(jīng)人介紹,初見面時覺得小伙子外形合適,便草草地嫁給了現(xiàn)在的先生。但是婚后發(fā)現(xiàn)兩人完全三觀不合。比如,她一心想著如何勤儉持家,但她的丈夫年輕時卻沉迷賭博。有了女兒之后,老太用所有的積蓄盤下了一家餐館,起早摸黑地經(jīng)營飯店,但是他的丈夫卻更享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瀟灑生活,即便店里忙得不可開交了,他也會一個人在角落里喝酒醉到不省人事。當(dāng)女兒慢慢長大,她開始在女兒的教育上不遺余力地挑選好資源時,他的丈夫卻覺得這是在浪費錢。一直到現(xiàn)在,他還在抱怨為什么當(dāng)初生的是女兒。
為什么不離婚?對于他們那一代的人來說,習(xí)慣了忍耐和克制,尤其是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切從孩子出發(fā),生活便無所謂其他的喜與樂,沒想到,一不小心就到了白頭……可是,數(shù)十年相處下來,非但搭建不起堅韌的親情,反而兩人幾乎一輩子都活在對彼此的怨懟和冷漠中。
和三觀不合的人朝夕相對,長壽反而是折磨。
而今,她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對于婚姻她有自己樸素的道理:嫁人一定要嫁一個喜歡又合適自己的,三觀不合的話,還比不上單身來得輕松。
因為有太多的看起來郎才女貌的佳偶,走著走著就成了怨偶,所以,最終我們都學(xué)會了:與他人交往,最重要的不是容貌金錢,而是你和他對于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否一致。
在成人的世界里,只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相處起來才會更為舒服和長久。兩個人彼此包容,彼此欣賞。求同存異,即便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會望向一個共同的遠(yuǎn)方。
和三觀相合的人在一起,玩能玩到一塊,笑能笑到一起,才不至于讓每天的生活都充滿爭吵的憤怒,不至于讓婚姻被瑣碎輕易動搖,不至于讓笑臉一次次掛滿淚痕。
普通人的愛情,不求富貴顯赫,但求和諧美滿,平安喜樂就好。
盧思浩說:“三觀不合,一句話都嫌多。人和人之間一定存在磁場這回事,沿著三觀向外輻射。有人說了千句還是拉不近距離,有人坐在對面不說話也不尷尬。你一個眼神,他大概就懂了。頻率相似的人順其自然就會聚在一起,磁場不合的人講幾句話就像在翻山越嶺,你始終到不了?!?/p>
和一個三觀正且三觀合的人在一起。這種來自靈魂的共鳴比任何一種膚淺的吸引都要長久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