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禎
“耳濡目染”的“濡”是沾濕,“染”是沾染:全語的意思是耳朵沾濕,眼睛沾染,比喻聽得多看得多,無形之中受到影響。如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八章:“基礎(chǔ)薄弱的干部們,置身其間,耳濡目染,一到離開了長官的訓(xùn)導(dǎo),就不知不覺地為非作歹起來了?!贝酥械摹岸δ咳尽奔粗甘艿介L官的無形的影響。再如孫中山《上李鴻章書》:“文之先人躬耕數(shù)代,文于牧畜樹藝諸端,耳濡目染,洞悉奧穾(yao)?!边@里的“耳濡目染”指孫中山先生自幼即受到先人在樹藝牧畜方面的無形影響,因而在這些方面是內(nèi)行?!皧W穾”本指屋的東南角,在引文中引申為深奧。再如清王土禎《芝廛集序》:“先生幼聞過庭之訓(xùn),耳濡目染,無非教也?!痹谶@段文字中,“耳濡目染”就和“過庭之訓(xùn)”連用了。
“過庭之訓(xùn)”語出《論語·季氏》:“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xué)《詩》乎7對日:‘未也。‘不學(xué)《詩》,無以言。鯉退而學(xué)《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日:‘學(xué)禮乎?對日:‘未也。‘不學(xué)禮,無以立。鯉退而學(xué)禮(有一次他獨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前庭。他說:‘學(xué)《詩》了沒有?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xué)《詩》就不善于講話。我就回去學(xué)《詩》。又有一天,他一個人站著,我快步走過前庭。他說:‘學(xué)禮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xué)禮,不能在世上立身。我就回去學(xué)禮)。”這段話是孔子的兒子孔鯉講的和父親之間的一段故事。文中的“他”即為孔子,“我”為孔鯉。“過庭之訓(xùn)”即由此文中提煉而出,用為承受父親教導(dǎo)的代稱。這樣就可知《芝廛集序》中的那句話今譯應(yīng)為:先生自幼年起就承受父親的教導(dǎo),從父親那里所聽到的見到的,對他來說沒有一處不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