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敏
化妝是塑造一個舞臺人物的重要手段,它存在的目的是幫助舞臺演員接近其所飾演的角色,利用化妝造型和人物造型來將人物形象和演員形象有機融合,從而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化妝造型作為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其與布景、人物服裝等在舞臺美術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時甚至更為重要,因此舞臺人物化妝造型是非常值得探究的一個課題。
舞臺劇目中演員塑造角色,必須要做到表達角色的形象并且做到神似,有形而無神或者有神而無形,對于觀眾來說都是失敗的表演。表演要做到既有神,又有形,前者必須要通過演員的手眼身法以及唱念做打來實現,而后者就只能靠化妝造型。做舞臺表演的演員不可能與劇目當中的人物形象完全一致,那么就需要用化妝來處理掉演員不符合人物形象的一些特征,并將符合人物形象的特征加以強化,以此來凸顯人物形象,但是單化妝是不能完全滿足人物塑造需求的,在劇情的發(fā)展當中還需要依靠舞臺美術當中的其他內容,比如服裝、燈光、布景等來實現人物的塑造,所以當代的舞臺人物化妝造型具有非常典型的綜合性特征。
每個時代,人的審美觀是不一樣的?,F代人的審美觀當中被賦予了非常突出的個性化追求,在化妝造型當中往往就會追求一些個性化的內容,而這就會形成一種標簽。換而言之就是要凸顯主題,舞臺人物的化妝造型就必須要在這個標簽當中來發(fā)揮,力求人物的塑造符合舞臺表演的需要,表達主創(chuàng)的藝術追求。比如說提到張藝謀,必定會想到其作品在視覺效果上呈現的華美畫面、絢麗色彩、夸張效果以及強烈的沖突對比等等,這些都可以算是張藝謀作品的藝術標簽。
好的舞臺表演作品通常會被多次演繹,而每一次演繹都可能出現新的內容,化妝造型上也會出現一定的變化,但化妝造型不會為了變化而去隨意變化,在變化當中必定會有一個中心是不變的,即對表演劇目原著的尊重和對原著中人物形象的尊重。比如說林黛玉這個角色,化妝造型不管如何變,都必須要表現林黛玉這個角色的憂傷,要把其天生麗質表現出來。表現不出來那就是失敗的變化?;瘖y造型可以創(chuàng)新,但是本心不能變。
藝術元素是藝術作品當中的一部分,也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料和媒介,一般藝術元素包括色彩、明暗、形狀、形態(tài)、質感和空間。在化妝造型當中,色彩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藝術元素,色彩的使用是化妝造型師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具體來說,通過色彩的對比結合化妝的技法來實現人物容貌的美化和修飾,這是化妝師的主要職責。通過化妝可以將一個溫婉的人的面部特征變成一個兇惡的人的面部特征。在化妝造型當中,利用色彩的對比能夠實現物體形狀的變化,平面的可以實現立體感,立體的也能實現平面的感覺。比方說一個人的面部五官比較扁平,利用色彩的明暗對比,可以增強五官的立體感。當然在色彩的運用當中還需要考慮妝容與所處環(huán)境的協調性。比方說環(huán)境表現比較厚重,氣氛比較低沉,那么在妝容的色彩處理上可以濃重一些,描畫可以鮮明一些,使人物的面部形象更加顯著。延伸至舞臺人物化妝造型上,對比分析兩位同樣的人物——慈禧。對于慈禧這個角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慈禧。在本文當中重點對比戲劇中出現的兩位慈禧。第一位是由程莉莎飾演的慈禧,第二位則是楊琪飾演的慈禧。
這兩個慈禧造型所表現出來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樣。程莉莎所表現出的慈禧的人物形象,在色彩的運用上更多地使用了紅黑黃對比,妝容的色彩要更加厚重,配上頭飾、服飾,更顯雍容華貴和一絲絲霸氣。而楊琪所飾演的慈禧,除開演員的表情,其化妝造型更像是在打造一個清純的鄰家小妹,但是配上演員的表情后,產生了強烈的對比,這個慈禧的形象不是殘暴專制的,反而有些傷感的宮怨氣息和政治敏感性。這個人物在劇中的每一次出場都不太一樣,總是話里有話。具體看起化妝造型,同樣突出了色彩的對比,妝容上要淺淡一些,給人一種素雅的感覺,但是配上演員的表情后,會產生一種邪氣的觀感,用藍色、黑色以及粉色來對人物進行裝飾更顯示出一種象征意義。
進一步來看定妝照的明暗對比,可知為了表現程莉莎飾演的慈禧的霸氣與雍容華貴,在明暗對比上更加的強烈,而楊琪飾演的慈禧,其定妝照上的明暗對比則沒有那么突出。具體來說,就是在明暗對比上程莉莎飾演慈禧的定妝照偏硬,而楊琪飾演的慈禧的定妝照則偏軟,這里突出光線對化妝造型的影響,可以看出左圖當中的光線是體現了一種冷色調,在這種色調下,人物面部妝容顯得非常艷麗,并且搭配上紅黑黃相間的服飾配飾,更顯雍容華貴。而右圖光線體現了一種暖色調的感覺,明暗對比不是很明顯,人物面部妝容顯得比較柔和,顏色變淺,但是亮度高。
由此可見,色彩在人物化妝造型上的作用。因為人的膚色各不相同,從國人的角度來說,基本上為黃色,而在黃色這種膚色當中也存在色相上的差異,有些純度比較高,有些明度比較高,最終膚色也可大致分成冷色和暖色。冷色皮膚看起來給人的感覺是黑暗無光澤,大多數呈現出黃褐色。而暖色的皮膚則呈現出暖米色。同時眼睛的顏色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是由民族的差異和遺傳所決定的。因此,膚色和眼睛在化妝造型當中是首先要考慮的,然后再考慮化妝色與膚色的匹配,當然這是一般的化妝造型,而特效化妝的話,技術含量要更高。
實際上,化妝造型和美術當中的繪畫相似,但化妝造型的對象是人,是在人的面部上作畫,技法上相當于利用點線面的結合以及明暗層次、色彩運用等來表達人物面部的特征。在舞臺妝的造型當中往往會受到演員自身形象的限制,在舞臺上,必須要考慮舞臺的大小、布景、燈光,還要考慮演員的動作需要等等因素。在化妝造型當中通常需要利用點線面結合的方式來塑造人物面型的立體感。當然一般最常用的是線和面,比如眉線、眼線、唇線等,這些線條一般都是曲線,而且通常是沒有直線的,因為人的面部結構很復雜,畫線一般都是根據人的面部結構走向來畫。而面這一方面則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并且多數由線擴展而來,比如唇線,它是有一定寬度和長度的,這樣就構成了二維曲面或平面,這樣就會造成不同的視覺效果。當然更為顯著的是面部腮紅等。
如上文所言,化妝造型是在人的面部上進行造型,那么對于化妝師而言,就必須要了解被塑人物的五官以及臉部比例等因素,這個在化妝當中是非常重要的?;瘖y造型的本質是對人物臉部施以矯正,并加以美化,因此還要考慮面部的結構。如果以美術上的繪畫來作比實際上就是在人的臉上作畫。因此在化妝造型當中,必須要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來進行“構圖”,進而實現具有表現力的藝術形象。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知人物造型設計在舞臺劇目創(chuàng)作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創(chuàng)作元素,在本節(jié)當中重點結合具體的舞臺表演節(jié)目《羅剎國》來對舞臺人物的化妝造型進行總體上的思考。
該話劇選材自《聊齋志異·羅剎海市》,故事的大概情況是主人公馬驥落難到羅剎國,跟羅剎鬼糾纏并死里逃生的故事。并且整個過程當中人物在不斷拷問著生與死、人與鬼、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愛與恨的問題。從節(jié)目的主題看,這一話劇體現了奇幻性,這一主題為化妝造型提供了非常廣闊的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該話劇雖然講述的是人與鬼,但是更深層次的主題卻是人性。因此在創(chuàng)作當中一遍遍地閱讀劇本,化妝造型師不斷與導演、服裝設計師、舞美進行溝通,最終得到了與舞臺情景相得益彰的藝術風格特點。
在該話劇中演員是沒有臺詞的,完全靠演員的形體表演來展現人物,造型設計非常關鍵,在設計當中化妝造型團隊將人物造型與面具、皮影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神秘詭異的氛圍,這個過程中,把傳統的皮影元素納入到了現代時尚妝容當中,用象征性的手法表現了人變“鬼”的變化。
在該話劇當中,大量使用了傳統元素,如儺劇風格的面具、皮影,妝容上加入中國國畫的寫意筆觸,表現了一種現代時尚彩妝的感覺。話劇中的主人公馬驥是人,但是因為羅剎國的環(huán)境而心中住著“鬼”,也就是產生了多重性格,在化妝造型上采取的是現代時尚青年的形象,是真正的人。而羅剎鬼則使用意象化的造型手法,營造詭異的鬼的外在形象,但又有人的性格特征。
每一個鬼臉上的妝容都以白色為基本的色調,整體效果則是幻彩,演員出場都有面具,或戴在臉上,或手持。因為沒有臺詞,都是用形體表演來展現人物,因此妝容和發(fā)型更干凈利落,同時也是因為舞臺布景、燈光營造了一種陰暗空靈的感覺,妝容呈現出一種神秘效果。
綜上所述,舞臺人物化妝造型對于舞臺人物形象的塑造非常關鍵,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當中,務必要保證人物的妝容造型與舞臺美術風格相得益彰,因此在化妝造型上應當充分地利用色彩、形狀、空間、質感等藝術元素來塑造人物,以塑造具有表現力的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