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最重要的精神基因,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人民團結奮進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中華文明5000多年,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和民族氣概;新中國成立70周年,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生發(fā)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信仰、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新時代,賡續(xù)愛國主義傳統(tǒng),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通過深入、持久、生動的教育實踐,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同時也是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樸素的情感。司馬遷說,“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孫中山說,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35年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連發(fā)三問:“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愿意中國好嗎?”其言之諄諄,意之切切,振奮了全校師生乃至國人的愛國之志。
從古至今,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了抵御外侮而前仆后繼、流血犧牲,為了國家興盛而忘我奮斗、埋頭苦干,他們是民族的脊梁,是國家的柱石,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的濃厚深沉的愛國主義精神,于時光流轉(zhuǎn)、山河巨變中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國古代仁人志士的勵精圖治、革故鼎新、精忠報國、造福于民,都充分體現(xiàn)了濃厚的愛國情懷與強烈的報國之志。進入近代以后,中國日益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失去了獨立,民族失去了尊嚴,人民失去了幸福,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面對苦難,中國人民以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奮起抗爭,抵抗侵略,捍衛(wèi)主權。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巾幗英雄秋瑾“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愛國壯志等,無不展現(xiàn)救亡圖存的愛國主題。
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28年的浴血奮戰(zhàn),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數(shù)優(yōu)秀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愛國主義的旗幟高高飄揚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激揚億萬人民不懈奮斗。為國防科技鞠躬盡瘁的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元勛,守島衛(wèi)國32年的王繼才夫婦,犧牲在脫貧一線的黃文秀等年輕干部……無數(shù)人心懷對祖國的大愛,將一腔熱誠化作自覺行動,推動這個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xiàn)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轉(zhuǎn)變。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痹谥腥A民族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愛國主義始終像一根紅線一樣貫穿其中,積淀為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品格,彰顯著中華民族不懈的價值追求。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取得顯著成效。今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只有著眼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才能為實現(xiàn)偉大夢想提供強大動力。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深入闡明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基本內(nèi)容,并就教育對象和方法、實踐載體、氛圍營造、組織領導提出明確要求,為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導,對于引導全體人民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和平年代雖遠離了烽火硝煙,但風險威脅依然存在。難以設想,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沒有愛國主義強大支柱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主義,是我們在新時代標定夢想航向的船舵、闊步強國征程的路標。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深刻把握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鮮明時代主題,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著力扎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要堅持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相統(tǒng)一,引導人們深刻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zhì)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yōu)勢,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今天的我們?yōu)槭裁锤又匾晲蹏髁x教育?是因為“愛國心為立國之要素”,是因為“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更是因為“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
100年前,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的發(fā)刊詞中寫道:“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振聾發(fā)聵之語響徹中華大地。這是一個時代的青春宣言,更是無數(shù)愛國者的執(zhí)著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更加呼喚每一位實干家、追夢人、建設者,以愛國主義為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主動融入祖國改革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之中、融入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齊心協(xié)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偉大精神鑄就偉大夢想。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才能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讓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偉力更加磅礴。如何讓愛國主義傳統(tǒng)代代傳承、發(fā)揚光大?《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弘揚愛國主義就要倡導知行合一,推動愛國之情轉(zhuǎn)化為實際行動。
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就要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落到實處。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中國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要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意識、增進愛國情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xiàn)中國夢的奮斗之中。要在廣大知識分子中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引導新時代知識分子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新時代作出應有的貢獻。廣大黨員干部要以身作則,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做愛國主義的堅定弘揚者和實踐者。
新中國成立70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了世所罕見的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書寫了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70年來的奮斗實踐也啟示我們,個人的理想奮斗,唯有融入愛國主義的萬頃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無往不前之勢。重整行裝再出發(f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的磅礴力量,我們就一定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書寫新的奮斗史詩,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