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銘
練拳的形架,必須以原傳之法為標準,什么是“原傳之法”?古傳六合,每一拳勢,各有其獨特的盤練之法,如果未明其法,盤練必錯。拳語云:搖閃不知橫變直,把把皆錯拳根失。所以,同拳友交流心意拳,只要看一勢搖閃把便知底細,道理就在這里。
本想試著對現(xiàn)在心意名家的拳架存在的誤偏進行點評,糾其謬,明正法,其目的不是貶低別人抬高自己,而是以喻后世心意武證的精神,不能讓武術走上歧途。由于評論名家的拳架正誤,要以拳照為依據(jù),不可憑空說長道短,但為尊重各位名家的隱私,不再對各位名家進行評論。
大家可能不明白什么是正脈內(nèi)傳的古傳六合拳,下面針對部分流傳的心意六合拳試解一下其中之“病”。
1.熊出洞之?。盒艹龆?,最容易錯在哪里?雙足不在同一直線上,右足尖外擺,右膝外向,不能收合而露襠,此為六藝中雞腿之大忌。部分心意六合拳愛好者由于不明白雞腿步會形成身法的自然裹束,為了裹束身法又產(chǎn)生了駝背哈腰的弊端。請大家在網(wǎng)上搜尋一下孫少甫和劉福田兩人的拳照,他們就沒有這樣的拳病,他們的拳照可作為此類拳式的標準樣板。熊出洞,要練得既像熊又像猴,這就是心意門秘技“熊形猴相”的原形,此技運轉(zhuǎn)于九宮陣中,為拳家不傳之秘。
2.雞步之病:雞步容易錯在哪里?后足欠起,膝不裹檔,雙足不在同一直線,此謂不知六藝雞腿之法:前掌形不正,手指彎曲,此謂不知領指帶步。勢如疾風穿行,盤煉踩雞步,要上步小、跨步大才能疾行;弓箭步的搖閃把,彎套彎,稱踩雞步,并非“雞腿”。據(jù)我所知,心意門唯有尚學禮傳沿雞腿的具體練法,但傳人極少,故而知其內(nèi)秘者甚少。
3.搖閃把之?。簱u閃把容易錯在什么地方?現(xiàn)在許多人練習搖閃把,腿不裹檔,其肘法為直角提肘頂,這樣的勁意落點與虎抱頭雷同,且不明白搖閃進肘的內(nèi)傳之秘,此為搖閃把常見病之一。
4.猴豎蹲之?。汉镓Q蹲一式為六合低架,要求前腿必須彎成90度,下顎內(nèi)收,兩臂成拱曲,指成猴爪,身形豎直而坐臀,不可挺胸,其拳勢要有活猴之靈性。此勢少有心意六合拳愛好者能完整演示,網(wǎng)上見個別名家雖能演示但仍有不足之處。如:后足外移,不在同一直線,手指未成猴爪,兩肩分前后未能平行,因此身法不能裹束??v觀目前心意門,幾乎無一張合格的猴豎蹲拳照。本人眼底出血,畏光低頭,因此拍照時雙目亦難現(xiàn)猴神,余照也盡失眼神。
5.松軟之?。盒囊饬先侵羷?cè)?,但是許多練心意六合拳的朋友卻練成了大病初愈的病態(tài)、有氣無力的狀態(tài)。這是由于文人練心意,難出六合大剛大勇之神狀。練心意六合拳,要練成至柔至順在內(nèi),又要練成火爆兇猛在外,如殺神附體,讓人見之而生畏。此為六合古訓。引證一例:馬學禮練拳,嗷嗷直叫。嗷嗷者,雷聲也,驚斷流,百萬兵。有的人弄不清楚六合的基本常識,正面的雞腿拳照卻站成大開襠,脫離了雞腿的裹束。
6.雜練之?。含F(xiàn)在有些心意拳愛好者把“心意六合拳”與河北形意拳相混雜,把心意六合拳原傳的十類大形,用形意十二形中的十形取而代之,這是不對的;又把模仿龍形裹橫的大形,說成是大龍形,這說明沒有搞清楚小龍形、大龍形以及龍形裹橫這三式的常規(guī)練法。
心意與形意一般不可同時合練,否則容易混淆。這是什么道理?心意六合拳講究步步“雞腿”,大家可以做這樣的試驗:抱一只大公雞,放在水盆里將其腳打濕,然后放地上看雞腿行走的水印,用粉筆在地上畫一條直線,一對雞爪必在直線正中。人學“雞腿”,足則必須緊靠這一直線的左右兩側(cè),越是靠近,功夫越深。無論是弓箭步,還是彎套彎,兩足的足尖必須向前而前后呼應。這樣的“雞腿”,身法與腿法才會形成自然裹束,不必外求,而且不會形成彎腰弓背的現(xiàn)象。再看現(xiàn)在某些習練者的心意六合拳拳照,身體前俯,屁股后翹,手指合并,兩腿橫向下蹲,己經(jīng)丟失了“雞腿”的本義。
而形意拳必須運行在兩條線上,此為“鴨腿步”。所以,身材高大者,練心意六合拳,其拳象就會縮小:練形意拳,其拳象仍然是人高馬大。因此,練心意六合拳要裹束身法,練形意拳要放開身法。
7.蝴蝶手之?。盒囊饬先瓊饔泻值膯伟丫毞?。許多人只知其名,不知其法,于是編了一組長長的套路,自稱這就是蝴蝶手,此大謬也!
蝴蝶手是套路還是單練拳勢,古譜“六合十大要序”有解釋:一勢可變?yōu)槭荩萑詺w一勢。蛇拔草為十二大勢之一,可變?yōu)槭N小形,其中包括蝴蝶手。拳訣云:蝴蝶穿花蛇拔草,即此義也。蝴蝶手隱在其中,需要老師點解。蝴蝶手,上下翻飛,左右穿繞,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容易出危險致人傷殘,此技只能空盤,不可對練,此為祖訓!拳訣云:飛蝴蝶,上下翻,指雙目,龍步纏。蝴蝶手旨在單練,運行于九宮陣。
8.三拳之病:心意六合拳傳有原傳的“攢裹踐”“三拳”練法,有“武藝之中狀元郎”的美稱。心意六合拳每一拳勢都含有“攢裹踐”的特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這是廣義的“攢裹踐”。但是對于“三拳”具體是哪“三拳”卻是眾說紛紜。目前在上海、蚌埠、周口、鄧州等地對“三拳”的傳承又出現(xiàn)另一種情況,大家都會練“三拳”,都不知道這就是原傳“三拳”。“三拳”之密,在古傳六合里是心意六合拳的常規(guī)拳法,人人會練。但“三拳”之密在古傳六合里隱在何處?今天我來點破:攢拳,為野馬奔騰;裹拳,為小顧:踐拳,為鷹兒撲食。這“三拳”,是心意拳的常規(guī)拳法,人人會練,就是不知是古傳“三拳”!那么“三拳”又有怎樣的技傳?上取目,下取陰,穿取喉,中取心?!叭边€有更高層的拳像景:九宮陣,旋身走,形影飄,隨發(fā)手。在群戰(zhàn)中如果達不到這樣的高能效應,“三拳”怎么能稱為“武藝之中狀元郎”?
9.六藝之?。盒囊饬先€傳有“六藝”的練法。關于“六藝”的概念,有狹義與廣義兩種解釋。廣義的“六藝”是指“六藝”的名稱與六種小形的名稱相互對應,所以練“六藝”就是練六種小形。網(wǎng)上曾有一些名家對“六藝”進行示范:雞腿,唯練小形踩雞步;龍身,唯練小形熊調(diào)膀;熊膀,唯練小形熊膀,其示范的非熊膀,應為龍形托把;鷹捉,唯練小形鷹捉:虎抱頭,唯練小形虎抱頭;雷聲,唯練鷹捉加雷聲。這種練“六藝”,一藝一形,對號入座,這是“順帶”,不是“專修”,因此無法通曉心意的“六藝”大綱。
狹義的原傳六藝,是指要練“六藝”必須專事盤煉熊調(diào)膀一式。此式的“六藝”在哪里?下蹲時,腿彎90度,足在一直線,此為雞腿:行走時,腰身旋轉(zhuǎn),此為龍身;開膀時,沉肩墊肘,此為熊膀:分手時,五指分開,此為鷹捉:用意時,頸頭上頂,此為虎抱頭;呼吸時,順氣而出,此為易發(fā)雷聲?!靶苷{(diào)膀”行走時,要求屈腿90度,兩膀展開,松身,沉肩,墜肘,切莫貼身橫肘,雙手調(diào)臂,如手拎一對空壇,小心翼翼成一定勢,前腿提懸,紋絲不動.此為內(nèi)脈正傳。這樣高強度的擠壓氣道,只需練法正確,可促進真氣在氣道中運行,由足而上,布滿全身,如“火燒身”。習練心意每一單式,都必須符合心意的六大要領,這樣拳架才不會走偏,所以不少心意六合拳練習者直腿走“熊調(diào)膀”,自然無法通曉“六藝”。
大形者,母式也,可化小形;小形者,子式也,從母式而出。不少心意練習者,把小形當作大形來練,小形又練錯,而且練一把錯一把,一練就錯,把把皆錯!所以,許多所謂的心意“大師”和“宗師”大都無法突破正傳十類大形的關口。
(編輯/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