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世紀(jì)90年代以來英語學(xué)界對“絲綢之路”中國段的研究*

    2019-12-14 23:03:44鄭紅翔
    國際漢學(xué)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絲綢之路藝術(shù)研究

    □ 鄭紅翔

    “絲綢之路”橫跨亞歐大陸,范圍囊括中國至歐洲間的眾多國家和地區(qū),關(guān)于絲綢之路的歷史,長期以來更是各國歷史學(xué)者研究的熱門。在這個大課題中,絲綢之路中國段的研究占了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西方漢學(xué)家的研究成果多以英語寫作,本文試將這些研究成果歸入四個類別:整體研究,物質(zhì)文化,考古與藝術(shù),宗教、貿(mào)易與文化交流,并予以介紹和評析。

    一、整體研究

    托馬斯·巴菲爾德(Thomas J.Barfield)的《危險的邊疆—游牧帝國與中國》(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為經(jīng)典名作,屬于廣義的絲綢之路研究范疇,江蘇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推出了中文版。巴菲爾德的基本觀點是:游牧部族為對抗崛起的中央集權(quán)的中原王朝而統(tǒng)一北方高原,從遙遠(yuǎn)的北方對中原政權(quán)進(jìn)行各種經(jīng)濟(jì)上的掠奪,卻不占領(lǐng)中原的領(lǐng)土。因為北方的游牧政權(quán)與中原政權(quán)之間實際上是一種共生關(guān)系,北方民族離不開中原的物資,中原也需要北方民族的武力保護(hù),二者中一方政權(quán)瓦解都會帶來另一方的崩潰,這會給東北政權(quán)的興起創(chuàng)造機遇。①Thomas J.Barfield, The Perilous Frontier: Nomadic Empires and China.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9.這個理論框架相當(dāng)富有創(chuàng)造性,但在復(fù)雜的史實中顯得有些簡單。

    澳大利亞學(xué)者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是俄國史、中亞史和蒙古史的專家,以“大歷史”研究著稱。他在“絲綢之路”這個概念上也做出了理論創(chuàng)新,其論文《絲綢之路還是草原之路?世界史中的絲綢之路》(“Silk Roads or Steppe Roads? The Silk Roads in World History”)認(rèn)為“絲綢之路”的范圍應(yīng)該在空間和時間上加以擴(kuò)大,以往我們多注意到東西不同農(nóng)業(yè)文明之間商品、技術(shù)和思想的交換,卻少有學(xué)者關(guān)注過不同生態(tài)文明之間的交流,其實這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他強調(diào)我們應(yīng)該對絲綢之路的時間跨度、影響和地理方面作重新的認(rèn)識。②David Christian, “Silk Roads or Steppe Roads? The Silk Roads in World History,”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Vol.11(1), pp.1—26.克里斯蒂安還參與主編了兩本論文集:《絲綢之路的世界:遠(yuǎn)古和現(xiàn)代》(Worlds of the Silk Road: Ancient and Modern)、③David Christian and Craig Benjamin, eds., Worlds of the Silk Road: Ancient and Modern: Proceedings from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A.S.I.A.S.), Macquarie University, September 21—22, 1996.Turnhout: Brepols, 1998.《絲綢之路的領(lǐng)域:遠(yuǎn)古和現(xiàn)代》(Realms of the Silk Road: Ancient and Modern)①David Christian and Craig Benjamin, eds., Realms of the Silk Road: Ancient and Modern: Proceedings from the Third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Inner Asian Studies (A.S.I.A.S.).Macquarie University, September 18—20, 1998.Turnhout,Belgium: Brepols, 2000.。1992年,澳大利亞30位學(xué)者共同創(chuàng)辦了“澳洲內(nèi)亞研究學(xué)會”(Australasian Society for Inner Asian Studies),這個機構(gòu)組織了兩場學(xué)術(shù)會議,以上二書即為他們會后出版的論文集。

    魏泓(Susan Whitfield)主編的《絲綢之路:貿(mào)易、旅行、戰(zhàn)爭和信仰》(The Silk Road: Trade,Travel, War and Faith)是繼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2004年舉辦的同名展覽后出版的一本著作,該作收錄了11篇知名學(xué)者的論文,內(nèi)容涉及粟特商人及粟特古信札、絲路上的貨幣、于闐國(今和田一帶)的統(tǒng)治情況、絲路上的商業(yè)和朝貢、吐蕃在于闐到羅布泊地區(qū)的軍事系統(tǒng)與活動、敦煌的政治宗教、敦煌文獻(xiàn)、古代中國的天文地圖、關(guān)于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 1862—1943)及大英博物館的介紹及敦煌文獻(xiàn)在倫敦的保存情況。書中還附有大量圖片(都是大英圖書館的館藏)。②Susan Whitfield, ed., The Silk Road: Trade, Travel, War and Faith.London: British Library, 2004.雖然收錄的論文主題各異、關(guān)聯(lián)性不強,但都為名家所寫,不僅具有學(xué)術(shù)價值,語言也通俗易懂,使一般讀者也能從中了解絲綢之路上商貿(mào)、宗教和軍事等各領(lǐng)域的知識。

    白桂思(Christopher I.Beckwith)在他的《絲綢之路上的帝國:從銅器時代到當(dāng)代的中央歐亞史》(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A History of Central Eurasia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resent)一書中描繪了歐亞大陸眾帝國的簡史,并指出貿(mào)易是整個歐亞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本書強調(diào)了中央歐亞大陸的重要性,并指出了以往學(xué)者對中亞游牧民族的錯誤認(rèn)識:高原上的人口都是游牧的,與定居人口完全分隔;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都是好戰(zhàn)的,這由他們惡劣的生存條件所致,他們騎馬的技術(shù)和用弓箭打獵的能力也是其軍事優(yōu)勢;游牧民族不能生產(chǎn)滿足自己生活的多數(shù)商品,游牧經(jīng)濟(jì)使他們貧困,所以他們要搶劫周邊農(nóng)業(yè)居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中央歐亞人是天然的戰(zhàn)士,很難被打敗,在近代化之前一直帶給周邊居民軍事上的威脅。書中對以上這些觀點作了糾正,這是理論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③Christopher I.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A History of Central Eurasia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resent.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但白桂思對絲綢之路上各帝國歷史的敘述過于簡單,沒有給讀者構(gòu)建出一個完整清晰的歷史背景,一些說法也缺少充分的史實論證。

    魏泓作為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學(xué)項目的負(fù)責(zé)人,自己也編寫了很多有關(guān)絲綢之路的著作。她的《絲綢之路沿線的社會生活》(Life along the Silk Road)一書跨公元8世紀(jì)至公元10世紀(jì)三個世紀(jì),構(gòu)建了12個人物故事,分別代表了在絲路東線居住的不同人群:船長、粟特商人、吐蕃士兵、回鶻騎士、中國公主、龜茲樂伎、克什米爾和尚、作家、漢藏混血的尼姑、中國寡婦、中國官員和一個中國藝術(shù)家。書中的主要材料是中國西域(尤其是敦煌地區(qū))出土的文獻(xiàn),以這些人物的經(jīng)歷和見聞為線索,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中古時期西域地區(qū)的社會生活概況。④Susan Whitfield, Life along the Silk Road.London: John Murray, 1999.雖是面向大眾的讀物,但書中歷史信息豐富,有著很強的趣味性。該書在2015年由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再版,新版添加了頁下注,比第一版更為規(guī)范。

    吳芳思(Frances Wood)《絲綢之路:亞洲中心兩千年》(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一書的插圖豐富,而且相當(dāng)精美。因為作者曾任大英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她的書也偏重于對中國的介紹。此外,希臘、羅馬與中國的相互影響,歷史上中亞地區(qū)的匈奴人、吐火羅人、粟特人,后來的黨項、蒙古、景教徒的遷徙、經(jīng)商和傳教活動,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的行記傳說,敦煌的千佛洞及佛教等都是本書涵蓋的信息。在書的后半部分,作者對清朝對新疆的管理及歐洲人的中亞探險也做了敘述。因為本書涵蓋的知識量非常大,不免會出現(xiàn)一些小錯誤,如柏孜克里克并不是一個綠洲城市(準(zhǔn)確地說應(yīng)該是吐魯番);書中稱婦好墓的一些隨葬玉器制作于更早的千年之前,沒有任何根據(jù)。①Frances Wood, 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London: British Library, 2003.

    另外,莎莉·霍維·萊金斯(Sally Hovey Wriggins)的《玄奘的絲綢之路之旅》(The Silk Road Journey with Xuanzang)以玄奘的西行經(jīng)歷為線索,介紹了絲路北線和印度的情況,但該書參考前人研究成果時局限于英文書籍,對已經(jīng)出版的其他語言書籍缺乏重視。②Sally Hovey Wriggins, The Silk Road Journey with Xuanzang, revised and updated.Boulder, Colorado and Oxford: Westview Press, 2004.米華?。↗ames A.Millward)的《歐亞十字路:新疆的歷史》(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較為系統(tǒng)、客觀地研究了新疆地區(qū)的歷史,但主要側(cè)重于清代之后的新疆歷史,對絲綢之路早期和盛期的研究參考價值甚微。③James A.Millward, Eurasian Crossroads: A History of Xinjiang.London: Hurst, 2007.劉欣如的《世界史中的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 in World History)為新牛津世界史叢書中的一本,仍是通識性的著作,不厚的篇幅描繪了絲路上的商業(yè)、文化交流以及東西方的政治和宗教狀況。不足的是書的末尾沒有結(jié)論,而且在絲綢之路東線以中國為主要線索,沒有全面介紹東亞其他國家與中亞地區(qū)的文化聯(lián)系。④Xinru Liu, The Silk Road in World History.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二、物質(zhì)文化

    物質(zhì)文化的研究熱度近年逐漸升溫,學(xué)者的興趣是從錢幣和出土文物開始的。勝美田辺(Katsumi Tanabe)、喬·克力勃(Joe Cribb)和海倫·王(Helen Wang)主編的《絲綢之路錢幣與文化研究:紀(jì)念平山郁夫65歲生日論文集》(Studies in Silk Road Coins and Culture: Paper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Ikuo Hirayama on His 65th Birthday)中,有11篇論文為錢幣學(xué)的研究(其中兩篇關(guān)于斯坦因探險所獲錢幣),另外3篇探討了斯坦因除錢幣外的收集品,余下的1篇介紹了絲綢之路上摩尼教的藝術(shù)與文獻(xiàn)。論文中介紹的錢幣有些是斯坦因、伯希和(Paul Pelliot, 1878—1945)的收集品,有些是制造于新疆的唐代錢幣,還有些是當(dāng)時新出土的,在學(xué)術(shù)上均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書的末尾附有豐富的參考文獻(xiàn),供讀者進(jìn)一步了解該領(lǐng)域的研究。⑤Katsumi Tanabe, Joe Cribb and Helen Wang, eds., Studies in Silk Road Coins and Culture: Papers in Honour of Professor Ikuo Hirayama on His 65th Birthday.Kamakura: The Institute of Silk Road Studies, 1997.

    伊麗莎白·格羅特海斯(Elizabeth Ten Grotenhuis)主編的《絲路沿線》(Along the Silk Road)一書主要講了現(xiàn)今的絲綢之路文化及其對歷史的繼承,參與寫作的有音樂家、考古學(xué)家、科學(xué)家、電影評論家及藝術(shù)史學(xué)者,書中還配有豐富的圖片。⑥Elizabeth Ten Grotenhuis, Along the Silk Road.Washington, D.C.: Arthur M.Sackler Galle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02.該書雖然在史學(xué)上的貢獻(xiàn)不大,卻對研究絲路沿線的文化遺產(chǎn)及其發(fā)展有著很大意義。

    海倫·王是現(xiàn)今研究錢幣的重要學(xué)者,其《絲綢之路上的錢:中亞東部至公元800年的遺存》(Money on the Silk Road: The Evidence from Eastern Central Asia to c.AD 800)一書的時間跨度超過了900年,書中結(jié)合了大量新疆、甘肅出土的錢幣和現(xiàn)存文獻(xiàn),介紹了絲綢之路及中亞東部的考古史,探討了錢幣在這個地區(qū)的意義,接著分別講了中國、西方和各地區(qū)發(fā)行的錢幣,最后又從漢文、佉盧文、吐火羅文、于闐文和藏文文書中發(fā)掘了有關(guān)錢幣的證據(jù)。書的末尾附有英藏斯坦因收集品的手冊和斯坦因所收錢幣的目錄。⑦Helen Wang, Money on the Silk Road: The Evidence from Eastern Central Asia to c.AD 800. 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2004.與其他出土錢幣不同,斯坦因的收集品都明確記載了出處,對這部分藏品的梳理可以為絲綢之路上的錢幣建立起較為清晰的類型學(xué)體系,為其他學(xué)者研究絲綢之路上的錢幣、商業(yè),甚至是藝術(shù)史都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菲利浦·傅雷(Philippe Forêt)等主編的《地圖和圖像在絲綢之路上的傳播》(The Journey of Maps and Images on the Silk Road)由10篇會議論文組成,該會議是由蘇黎世大學(xué)(Universit?t Zürich)和瑞士聯(lián)邦理工學(xué)院(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Zürich)于 2004年在瑞士聯(lián)合召開的。本書將所收論文按地域的不同劃分為四個部分:佛教之路、蒙古之路、伊斯蘭世界和地中海之路,它們共同的主題是考察絲綢之路上獨特的長距離文化交流網(wǎng),研究與圖像知識相關(guān)的概念與物品是如何在歐亞大陸傳播和被采用的。①Philippe Forêt, ed., The Journey of Maps and Images on the Silk Road.Leiden: Boston, 2008.但因為是論文的合集,各部分的內(nèi)容銜接不緊密,論文的內(nèi)容差異較大,但總體上不影響讀者對絲綢之路各地區(qū)的圖像知識做更深入的了解。

    韓森(Valerie Hansen)的《絲綢之路新史》(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以古代絲綢之路上幾個重要的城市(樓蘭、龜茲、吐魯番、撒馬爾罕、長安、敦煌和于闐)為線索,這些地區(qū)在近代都有著大量的考古發(fā)現(xiàn),借助出土資料勾勒出一幅古代絲路的生活圖景。她指出絲綢之路并非是以絲綢貿(mào)易為主的單一道路,而是一個復(fù)雜的貿(mào)易和交通網(wǎng)絡(luò)。②Valerie Hansen, The Silk Road: A New History.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借鑒了不少中國和日本的研究成果,這在歐美出版的絲綢之路著作里實屬不易。本書雖被一些西方學(xué)者定位為通識書籍,但其所含的大量史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也值得學(xué)者閱讀借鑒。

    此外,大英圖書館的魏泓于2018年又出版一本以絲路上物質(zhì)文化為主題的著作:《絲綢、奴隸和佛塔:絲綢之路上的物質(zhì)文化》(Silk, Slaves and Stupas: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Silk Road)。該書分十個章節(jié),每章選取一件文物為主題,作者注意到很多文物的制作地點與其出土位置并不相同,而文物本身則具有異于制作地和出土地之外的另一地區(qū)的特征。在書的最后一章,作者將奴隸貿(mào)易也納入了“物”的研究,文中提出和討論了一些前人忽視卻有意義的個案,讀起來生動有趣。該書的不足在于各章節(jié)較為孤立,全書的整體線索不是很明晰。

    三、考古與藝術(shù)

    在絲綢之路的研究中,考古與藝術(shù)是密切聯(lián)系的,在這方面,又以佛教藝術(shù)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以下仍按出版時間先后進(jìn)行介紹。

    韋陀(Roderick Whitfield)與龍安妮(Anne Farrer)的《千佛洞:絲綢之路上的中國藝術(shù)》(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Chinese Art from the Silk Route)收錄了大量大英博物館的繪畫、印刷品、紡織品等,主要出自敦煌,還有少許出自中亞,多為斯坦因三次中亞考察所得。書中大量的圖片,尤其是一些彩色插圖,可為藝術(shù)史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鑒??上У氖菚械奈淖纸榻B太少。③Roderick Whitfield and Anne Farrer, Caves of the Thousand Buddhas: Chinese Art from the Silk Route.New York: George Braziller, 1990.

    帕特里夏·克雷斯基(Patricia Karetzky)的《唐代宮廷藝術(shù)》(Court Art of the Tang)對該書出版前20年間有關(guān)唐代的考古發(fā)現(xiàn)做了篩選和總結(jié),以唐代二十余位皇帝為序,將這些考古發(fā)現(xiàn)與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聯(lián)系起來,相當(dāng)系統(tǒng)。④Patricia Karetzky, Court Art of the Tang.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n, 1996.但該書理論分析較少,還存有對中國歷史認(rèn)知的思維定勢,比如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王朝更迭和興衰次序:良好的開端,興盛的中期和衰敗的后期。書中對唐代藝術(shù)史的描述也遵循著同樣的框架,但藝術(shù)的發(fā)展顯然不符合這種規(guī)律,作者自己也發(fā)現(xiàn)在唐后期藝術(shù)呈現(xiàn)新的開端。

    屈志仁(James C.Y.Watt)、安妮·沃德偉爾(Anne Wardwell)合著的《當(dāng)絲綢是黃金的時候:中亞和中國的紡織品》(When Silk Was Gold: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以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于1996年在紐約聯(lián)合展出的一批珍貴的亞洲絲織品為材料進(jìn)行論述。本書即是一部介紹這些絲織品的著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為這些藏品做了詳細(xì)的介紹和分析,大多數(shù)絲織品源于蒙古,其余藏品源自從唐至明的各個朝代。⑤James C.Y.Watt and Anne Wardwell, When Silk Was Gold: Central Asian and Chinese Textiles.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97.藏品中有不少是展覽前十年內(nèi)新獲的文物。這本書首次出版,是一本不錯的參考書。

    阿爾弗雷德·克瑙爾(Elfriede R.Knauer,1926—2010)所著《駱駝的生死馱載—漢唐陶傭的圖像和觀念及其與絲路貿(mào)易的關(guān)系》(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 Iconography and Ideology of Chinese Pottery Figures from Han to Tang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rade along the Silk Routes)以考古發(fā)現(xiàn)的駱駝俑與壁畫中的駱駝形象為線索(大多為作者自己收集的一手材料),研究漢唐間駱駝馱載物及其意義。①Elfriede R.Knauer, 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 Iconography and Ideology of Chinese Pottery Figures from Han to Tang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rade along the Silk Routes. Zurich: Akanthus Verlag für Archaologie, 1998.該書于1999年獲得了在漢學(xué)界極富盛名的儒蓮獎(Prix Stanislas Julien),學(xué)者榮新江曾評價該書:

    這本書的正文篇幅不長,但配有大量的圖版,對于相關(guān)問題的注釋十分詳細(xì)。書中涉及的問題十分廣泛,特別是有關(guān)駱駝馱載物的觀念意義方面,論述略為薄弱……作者雖然利用了中國考古報告的圖版,但卻沒有仔細(xì)參考有關(guān)的說明文字……也沒有細(xì)心收集中文論著中的一些相關(guān)研究成果。②榮新江:“The Camel’s Load in Life and Death: Iconography and Ideology of Chinese Pottery Figures from Han to Tang and Their Relevance to Trade along the Silk Routes”(書評),《唐研究》第5卷,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533—535頁。

    J.P.馬洛里(J.P.Mallory)和梅維恒(Victor H.Mair)主編的《塔里木的干尸:古代中國和最早的西方來客之謎》(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以問答方式介紹了公元前的塔里木地區(qū)和該地區(qū)的農(nóng)牧居民,分析了出土的一系列文書。書中不僅介紹了干尸這一考古發(fā)現(xiàn),還進(jìn)一步探討了這些人的語言,并在整個印歐的文化語言大環(huán)境中去考察他們的相對地位。書的后半部分詳細(xì)推論了這批干尸的來歷,探討了塔里木盆地的早期移民,最終得出結(jié)論:塔里木盆地在古代實乃亞歐交流的中心,古代中亞在東西文化交流中扮演著相當(dāng)活躍的角色。該書有出土文物的發(fā)掘報告,數(shù)據(jù)翔實。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是考古學(xué)和漢語文學(xué)專家,但書中涉及語言學(xué)的知識點多有錯誤,例如書中提到“吐火羅語C種”的說法,是極不準(zhǔn)確的,語言學(xué)界已經(jīng)否認(rèn)了該分支的存在。③J.P.Mallory and Victor H.Mair, eds., 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London: Thames & Hudson, 2000.

    朱耐安(Annette L.Juliano)和樂仲迪(Judith A.Lerner)主編的《僧侶和商人:4到7世紀(jì)中國西北甘肅和寧夏的絲綢之路遺珍》(Monks and Merchants: Silk Road Treasures from Northwest China, Gansu and Ningxia 4th—7th Century)緣于2001年10月在紐約亞洲協(xié)會博物館舉辦的展覽。該書由10篇論文組成,分為4個部分,對甘肅、寧夏的考古和藝術(shù)做了較為全面的介紹。④Annette L.Juliano and Judith A.Lerner, eds., Monks and Merchants: Silk Road Treasures from Northwest China, Gansu and Ningxia 4th—7th Century.New York: Harry N.Abrams with the Asia Society, 2001.但不少文章只是整合了前人研究,沒有進(jìn)一步探討這些藝術(shù)品展現(xiàn)出來的社會、政治和經(jīng)濟(jì)問題。書中雖然指出了中國西北和鄰近地區(qū)的歷史變遷,卻沒有將這些變化和藝術(shù)品的變化特點聯(lián)系起來,實為一大遺憾。但從總體上來看,該書還是一部關(guān)于絲綢之路上考古與藝術(shù)較為全面的著作。

    美國代頓藝術(shù)學(xué)院(Dayton Art Institute)于2003年舉辦了一場絲綢之路藝術(shù)展,展覽之后出版了《絲綢之路的輝煌:古代中國的藝術(shù)》(The Glory of the Silk Road: Art from Ancient China)一書。書中除刊有大量精美藝術(shù)品,還收錄了不少知名學(xué)者的論文,如韓森教授的《吐魯番綠洲的驚世發(fā)現(xiàn):它們揭示出的絲綢之路史》(“The Astonishing Finds from the Turfan Oasis: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Silk Road”),盛余韻(Angela Sheng)教授的《絲綢之路上的絲織品》(“Textile Finds along the Silk Road”),蔣人和(Katherine R.Tsiang)教授的《佛教遺產(chǎn)和絲綢之路》(“The Cult of Buddhist Relics and the Silk Road”)和王炳華先生的《新疆波馬發(fā)現(xiàn)的金與銀》(“Gold and Silver Discovered in Boma, Xinjiang”)。⑤Li Jian, ed., The Glory of the Silk Road: Art from Ancient China.Dayton, OH: The Dayton Art Institute, 2003.

    寧強所著《中古中國的藝術(shù)、宗教與政治:敦煌翟家窟》(Art,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MedievalChina: The Dunhuang Cave of the Zhai Family)基于作者1997年的博士論文,是對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翟家窟)的研究。寧教授將石窟的壁畫內(nèi)容與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相結(jié)合,不單研究藝術(shù),還結(jié)合文獻(xiàn)資料,探討了歸義軍時期的佛教和政治情況,對藝術(shù)史家及治唐史的學(xué)者均有借鑒意義。①Ning Qiang, Art,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Medieval China: The Dunhuang Cave of the Zhai Family.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胡素馨(Sarah Fraser)《演繹視覺藝術(shù)—中國和中亞佛教壁畫的實踐》(Performing the Visual—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Wall Painting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一書是作者博士論文的拓展,該書沒有對圖像本身做細(xì)致分析,而是主要探討了9至10世紀(jì)敦煌壁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背景。作者將壁畫的創(chuàng)作與當(dāng)時的社會文化背景結(jié)合起來,給了讀者一個新視角去理解中古中國的文化。②Sarah Fraser, Performing the Visual—The Practice of Buddhist Wall Painting in China and Central Asia.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不足的是文中雖提到幾次中亞地區(qū)的繪畫,卻沒有詳細(xì)探討。

    畢麗蘭(Lilla Russell-Smith)在《回鶻對敦煌的藝術(shù)贊助:10—11世紀(jì)絲綢之路北線的區(qū)域藝術(shù)中心》(Uygur Patronage in Dunhuang: Regional Art Centres on the Northern Silk Road in the Tenth and Eleventh Centuries) 中指出,她寫作此書的目的是嘗試?yán)斫饣佞X對敦煌藝術(shù)的影響不斷擴(kuò)大這一歷史背景,同時細(xì)致研究敦煌對回鶻藝術(shù)的塑造。她的研究有助于我們確定回鶻接觸佛教與摩尼教的時間以及理解中國與西域的關(guān)系。畢麗蘭發(fā)現(xiàn)敦煌的壁畫除了受中原和吐蕃的影響外,在10世紀(jì)還顯現(xiàn)出回鶻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究其原因,作者認(rèn)為彼時回鶻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常有回鶻貴族女子嫁入敦煌歸義軍政權(quán)掌權(quán)者曹氏家族,曹氏并沒有要求這些回鶻女性改換漢族的裝束,而是保持她們自己的風(fēng)格,是這些回鶻女性影響了10世紀(jì)的敦煌藝術(shù)。③Lilla Russell-Smith, Uygur Patronage in Dunhuang: Regional Art Centres on the Northern Silk Road in the Tenth and Eleventh Centuries.Leiden, Boston: Brill, 2005.作者觀點獨到,立意頗新,但因為相關(guān)資料和文獻(xiàn)的匱乏,該書涉及的問題研究難度很大,書中論述很多問題時都用了推斷性的“可能”“大概”“應(yīng)該是”等字眼,這是論證不足的地方。

    學(xué)者瑪麗琳·麗艾(Marylin M.Rhie)的《中國和中亞的早期佛教藝術(shù)》(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分不同年份出版了三卷,卷一及卷二的內(nèi)容分別是后漢至西晉、東晉十六國時期中國和中亞的佛教藝術(shù),卷三研究了西秦時期甘肅地區(qū)的佛教造像(以炳靈寺為主)。作者搜集了大量的考古資料,為諸多圖像和遺址做了斷代,還對佛教的一些重要文獻(xiàn)做了全篇翻譯。作者以時間順序來敘述中國的佛教藝術(shù),至于中亞的佛教圖像及遺址則以地理區(qū)域逐一介紹,并對不同地區(qū)的佛教藝術(shù)做了比較研究。④Marylin M.Rhie,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Vol.1, Later Han, Three Kingdoms and Western Chin in China and Bactria to Shan—Shan in Central Asia.Leiden: Brill, 1999; 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Vol.2, The Eastern Chin and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in China and Tumshuk, Kucha and Karashahr in Central Asia.Leiden: Brill, 2002;Early Buddhist Art of China and Central Asia,Vol.3, The Western Ch’in in Kansu in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and Inter-Relationships with the Buddhist Art of Gandhāra.Leiden: Brill, 2010.該套書部頭較大,作者搜集了十分豐富的原始資料,研究藝術(shù)的學(xué)者可以從中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關(guān)于中亞的部分收錄了較為全面的前人研究成果,將不少原為俄文、德文、法文、日文的文獻(xiàn)匯編到本書中,方便了不熟悉這些語言的學(xué)者。書中的海量數(shù)據(jù)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它們增加了讀者閱讀和學(xué)習(xí)的困難。如果作者將收錄的原始資料進(jìn)一步整理,歸入不同的專題加以研究,將會提升該書的價值。

    倪雅梅(Amy McNair)所著《龍門(石窟)的供養(yǎng)人:中古中國佛教造像中的信仰、政治和藝術(shù)贊助人》(Donors of Longmen: Faith,Politics and Patronag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是第一部以西方語言書寫的龍門石窟史,時間跨度從北魏后期至唐中期。作者通過細(xì)致研讀石窟中的供養(yǎng)人題記,揭示了捐資造像者背后的政治動機和宗教思想。因為龍門石窟的特殊性,供養(yǎng)人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上至皇帝、皇后及其他皇室成員、文武百官,下至地方官吏、地主、商會、宗教人士及在俗信徒,由此成為研究中國佛教藝術(shù)和社會史的絕佳樣本。①Amy McNair, Donors of Longmen: Faith, Politics and Patronag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本書獨特的視角有助于我們認(rèn)識中古中國的藝術(shù)、宗教和社會狀況。不足的是,作者從石窟搜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卻因為全書內(nèi)容較為寬泛而沒有做更細(xì)致、深入的專題論證。書中強調(diào)的一些主要問題,如宮廷女性出資贊助石窟的情況、對佛法消逝的擔(dān)憂、以造像來實現(xiàn)功德的行為、社會活動網(wǎng)絡(luò)等主題都沒有得到充分的討論。

    拉杰士瓦里·郭斯(Rajeshwari Ghose)主編的《絲綢之路上的克孜爾:商業(yè)和思想交匯的十字路口》(Kizil on the Silk Road: Crossroads of Commerce and Meeting of Minds)收錄九篇論文,以新疆克孜爾石窟的壁畫為中心,探索了繪畫中的文學(xué)和佛教信息并考證了這些洞窟的年代,為讀者展現(xiàn)出新疆的歷史和宗教情況。②Rajeshwari Ghose, ed., Kizil on the Silk Road: Crossroads of Commerce and Meeting of Minds.Mumbai: Marg Publications,2008.該書介紹了當(dāng)時關(guān)于克孜爾石窟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因為論文的作者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和歐洲,內(nèi)容較為全面且客觀。

    仝濤的《中古早期青藏高原北部的絲綢之路(自漢代至唐代):由考古與文字材料構(gòu)建的》(The Silk Road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 :As Reconstructed from Archaeological and Written Sources) 給我們提供了青藏高原北部豐富的考古信息,描繪出重要古道上遺址的分布情況。如作者所言,考古發(fā)現(xiàn)與歷史記載并不十分吻合,重視考古資料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絲綢之路的關(guān)鍵。本書不單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考古遺跡的目錄,還通過各種器物和圖案的對比,揭示出吐蕃與中亞和中原王朝的聯(lián)系及影響。③Tao Tong, The Silk Roads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Early Middle Ages (from the Han to Tang Dynasty): as Reconstructed from Archaeological and Written Sources.Oxford: Archaeopress, 2013.

    四、宗教、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

    有關(guān)絲綢之路最重要的主題無非就是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了,與此同時還伴隨著宗教的傳播。學(xué)者對宗教的研究多集中于佛教和伊斯蘭教。以下先介紹這方面重要的著作,最后列出相關(guān)的論文。

    芮沃壽(Arthur F.Wright, 1913—1976)的《中國佛教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Buddhism)為作者1948年至1957年五篇舊文的再版。④Arthur F.Wright, Studies in Chinese Buddhism.Ed.Robert M.Somers.New Have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雖說較為陳舊,但作為北美研究中國佛教史的先驅(qū)學(xué)者,他的文章還是值得再讀的。芮沃壽的研究多依據(jù)佛教經(jīng)典文獻(xiàn)和一些高僧、尼姑的傳記,但后來研究宗教史學(xué)者們逐漸將目光轉(zhuǎn)向了敦煌發(fā)現(xiàn)的宗教文書,對經(jīng)典的重視程度降低了。本書收錄的雖然是作者早期的文章,但文中提出的很多問題還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和解答。我們需要將佛教經(jīng)典與出土文獻(xiàn)相結(jié)合,才能得出更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

    阿爾費雷多·卡多納(Alfredo Cadonna)主編的《吐魯番、敦煌及文本:絲綢之路的文明交匯》(Turfan and Tun-huang, the Texts: Encounter of Civilizations on the Silk Route)是一次同名會議的論文集,該會議于1990年1月在威尼斯召開,以敦煌和吐魯番的社會、文化和宗教為主題。⑤Alfredo Cadonna, ed., Turfan and Tun-huang, the Texts: Encounter of Civilizations on the Silk Route.Firenze: Olschki, 1992.

    劉欣如的《絲綢與宗教:物質(zhì)生活與人們思想的探究》(Silk and Religion: An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 AD 600—1200)介紹了絲綢在中國、歐洲和伊斯蘭世界的情況,認(rèn)為絲綢是這些地區(qū)商品交換的媒介。書中很大一部分內(nèi)容講了絲綢與佛教儀禮的特殊聯(lián)系,尤其是信徒們向寺院捐贈大批絲綢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性。絲綢在佛教和基督教儀式中也有著重要地位,不同的是佛教注重的是數(shù)量而基督教更看重絲綢的高品質(zhì)。⑥Liu Xinru, Silk and Religion: An Exploration of Material Life and the Thought of People, AD 600—1200.Delhi,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但書中對伊斯蘭世界的情況敘述不夠準(zhǔn)確,作者認(rèn)為絲綢在那里也是上層社會的消費品和區(qū)域貿(mào)易中的媒介,但在伊斯蘭世界,大多數(shù)從事絲織品貿(mào)易的商人經(jīng)營的都是棉花,在伊斯蘭教中絲綢也沒有得到廣泛運用。

    理查德·C.福爾茨(Richard C.Foltz)的《絲綢之路上的宗教:從遠(yuǎn)古到15世紀(jì)的跨陸貿(mào)易與文化交流》(Religions of the Silk Road: Overland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from Antiquity to the Fifteenth Century)以有限的篇幅囊括了一個很大的話題,包括中亞地區(qū)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佛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的傳播發(fā)展。全書的一大主題為橫跨亞洲的絲路貿(mào)易是這些宗教傳播的主要因素。①Richard C.Foltz, Religions of the Silk Road: Overland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from Antiquity to the Fifteenth Century.New York: St.Martins Press, 1999.此書面向廣大讀者,但對學(xué)者仍有借鑒意義。

    瓦迪姆·葉利塞耶夫(Vadime Elisséeff)主編的《絲綢之路:文化和商業(yè)的高速公路》(The Silk Roads: Highways of Culture and Commerce)一書譯自同名的法語書,為18篇論文的合集,涵蓋宗教、貿(mào)易、文化等多層面的東西交流。這些論文側(cè)重的主題有佛教、印度河流域與海灣國家間的商業(yè)史、蒙古人對東西文化的貢獻(xiàn)、阿拉伯文獻(xiàn)、巴基斯坦的絲綢之路、暹羅灣的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朝鮮半島的音樂發(fā)展史及中亞、中國、朝鮮、日本古代音樂的相互影響、航海技術(shù)與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海上絲綢之路等問題。②Vadime Elisséeff, ed., The Silk Roads: Highways of Culture and Commerce.New York, Oxford: Berghahn, 2000.這本不厚的論文集能囊括如此多的主題實屬不易,但各篇論文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度較低。

    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 1922—2013)的《中亞與古代中國的外來人口》(Central Asia and Non-Chinese Peoples of Ancient China)收錄了作者已發(fā)表的部分論文,全書主要基于語言學(xué)的分析,研究了古代中亞的各族群及古代中國與西方的聯(lián)系與相互影響。③Edwin G.Pulleyblank, Central Asia and Non-Chinese Peoples of Ancient China.Aldershot: Ashgate, 2002.但一些文章僅以文字的象形或語音的相近來證明不同文明間的相互影響,缺少歷史文獻(xiàn)的輔證,不少結(jié)論有待更深入的論證。

    論文集《中國絲綢之路沿線的游牧族、商人和宗教人士:在紐約亞洲學(xué)會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2001年11月9到10日)》(Nomads, Traders and Holy Men along China’s Silk Road: Papers Presented at a Symposium Held at the Asia Society in New York, November 9—10, 2001)收錄的11篇文章選自在紐約召開的一個同名學(xué)術(shù)座談會。該座談會與紐約亞洲協(xié)會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僧侶和商人:4到7世紀(jì)中國西北甘肅和寧夏的絲綢之路遺珍”是配合進(jìn)行的。由著名藝術(shù)史家巫鴻的《什么是敦煌藝術(shù)?》開篇,各篇論文分別關(guān)注了絲綢之路上的粟特人(對商業(yè)的貢獻(xiàn)、其語言在絲路上的主導(dǎo)地位及粟特人翻譯佛經(jīng)的情況)、商業(yè)的發(fā)展及佛教的傳播、大同地區(qū)拓跋文化的形成、佛教造像藝術(shù)、外來珍貴物品(玻璃、金銀器)傳入中國的情況以及對樂器傳播的考察等。多數(shù)論文以出土文物、遺珍及文獻(xiàn)為依托,為我們展示了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商品和文化交流,但最后一篇文章主要談了中國西北各族現(xiàn)在仍有的節(jié)日集會,共同演奏不同的音樂,雖是現(xiàn)代的形式,卻是古代文化交融的一種反映。博·拉文(Bo Lawergren)的文章頗有新意,我們知道中國的很多古樂器是從西域傳入的,但作者由考古上發(fā)現(xiàn)的史前文物推測腰鼓由中國傳向中亞并伴著佛教回傳中國的史事,值得一讀。④Annette L.Juliano and Judith A.Lerner, eds., Nomads, Traders and Holy Men along China’s Silk Road: Papers Presented at a Symposium Held at the Asia Society in New York, November 9—10, 2001.Turnhout: Brepols, 2002.總體上看,本書講的內(nèi)容較為淺顯。

    梅維恒主編的《古代世界的聯(lián)系與交流》(Contact and Exchange in the Ancient World)由九篇論文組成,它們共同的主題是在古代,不同地區(qū)間的文化和物品在不斷流通和融合。以前的研究多局限于單個區(qū)域或不同地區(qū)間的比較研究,而本書中的文章卻探討了不同文化間的相互影響與交融。主編梅維恒在序言中談到,這種將不同地區(qū)文化分離的傾向是受現(xiàn)代政治的影響,古代社會比人們想象中更開放,相互的影響更深遠(yuǎn)。其中,安德魯·謝拉特(Andrew Sherratt)的論文談到中國冶金技術(shù)最初源自西方,但限于文章的篇幅,這樣一個大的話題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阿爾弗雷德·克瑙爾(Elfriede R.Knauer)也貢獻(xiàn)了一篇小文,稱“西王母”也緣自西方,但所依據(jù)的材料過于分散,屬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顯得有些“證據(jù)不足”。其他論文還涉及歐亞大陸歷史上的狩獵、語言學(xué)、紡織品及早期的文化交流等問題。①Victor H.Mair, ed., Contact and Exchange in the Ancient World.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的《月氏:起源、移民和對北巴克特利亞的征服》(The Yuezhi: Origin, Migration and the Conquest of Northern Bactria)為第一部研究月氏人的英文專著。作者參考了大量文獻(xiàn),包括英語、俄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日語,但遺憾的是作者不懂漢語,參考的漢文史料也來自英語譯本,書中不少漢語名稱有拼寫錯誤。②Craig Benjamin, The Yuezhi: Origin, Migration and the Conquest of Northern Bactria.Louvain: Brepols, 2006.此書最大的不足是文末沒有索引,也沒有附地圖,但作者從零碎的材料中整理出了月氏人的整體歷史,值得研究月氏和中亞史的學(xué)者參考。

    劉欣如等著《歐亞大陸上的聯(lián)系:絲綢之路上的交通、交流與文化互動》(Connections across Eurasia: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 the Silk Roads),內(nèi)容涵蓋公元前2世紀(jì)到13世紀(jì)蒙古統(tǒng)治時期。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第二章從羅馬和阿拉伯的角度寫了陸上絲綢之路的建立,還注意到《厄立特利亞航海行紀(jì)》(Periplus Maris Erythrae)對研究早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價值。書中對貴霜王朝的描述補充了全球史研究中普遍缺乏印度史的敘述這一不足。此外,該書還涉及絲路上宗教的傳播、后期印度洋與中國海域的海上絲綢之路發(fā)展以及蒙古人對亞歐貿(mào)易的促進(jìn)。③Liu Xinru and Lynda Norene Shaffer, Connections across Eurasia: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on the Silk Roads.London: McGraw-Hill, 2007.但該書的通識性大于學(xué)術(shù)性,更適合基礎(chǔ)閱讀。

    約翰·E.黑爾(John E.Hill)《從玉門到羅馬:后漢時期的絲綢之路(公元1—2世紀(jì))》(Through the Jade Gate to Rome: A Study of the Silk Routes during the Later Han Dynasty, 1st to 2nd Centuries CE)將《后漢書·西域傳》翻譯成英文,并做了詳細(xì)的注釋,是一本很實用的工具書。④John E.Hill, trans., Through the Jade Gate to Rome: A Study of the Silk Routes during the Late Han Dynasty, 1st to 2nd Centuries(Self-Published), 2009.

    喬納森·斯加夫(Jonathan Skaff)所著《隋唐時期的中國及其游牧鄰邦:文化、權(quán)力與聯(lián)系(580—800)》(Sui-Tang China and Its Turko-Mongol Neighbors: Culture, Power and Connections,580—800)給讀者呈現(xiàn)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往的研究多強調(diào)中國與周邊游牧政權(quán)的差異與對抗,而作者卻提出了內(nèi)亞的這些不同政權(quán)在政治和外交上有著基本的相似性。政治和外交上的相似性促成了亞歐大陸東部各政權(quán)的聯(lián)系與合作,可惜作者沒有給出這種相似性的原因。此外,作者還強調(diào)了政權(quán)之間邊地的重要性,邊地的小部落在中國與其他游牧政權(quán)的競爭中起著很大作用。⑤Jonathan Skaff, Sui-Tang China and Its Turko-Mongol Neighbors: Culture, Power and Connections, 580—800.New York,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該書表明聯(lián)系中國與北部游牧鄰邦的南北通道遠(yuǎn)比絲路上的東西通道重要得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前述澳大利亞學(xué)者大衛(wèi)·克里斯蒂安的觀點。

    除了上述主要著作外,在貿(mào)易、文化和宗教方面還有不少論文值得我們參考,如:《絲綢之路上阿拉伯人在伊斯蘭文化傳播中的作用》⑥A.H.Dani, “The Role of Arabs in the Spread of Islamic Culture along the Silk Road,” Journal of Central Asia 15.2 (1992),pp.58—62.《絲綢之路上的語言和文化交流》⑦Denis Sinor, “Languages and Cultural Interchanges along the Silk Road,” Studies in Medieval Inner Asia, Aldershot: Ashgate, 1997.《中國與伊朗人交往的神話與歷史:波斯和中國藝術(shù)、文化和血緣的往來》⑧Shahab Setudeh-Nejad, “The Myth and the History of Sino-Iranian Interface: Intercourse of Persia and China in Arts, Culture and Kinship,” Asian Culture Quarterly 24.3 (1996), pp.37—42.《吐魯番:一個絲綢之路上的小社會》①Valerie Hansen, “Turfan as a Silk Road Community,” Asia Major 11/2 (1998), pp.1—11.《于闐王國(至公元1000年):文化的交匯處》②Ursula Sims-Williams “The Kingdom of Khotan to AD 1000: A Meeting of Cultures,” Bulletin of the Asia Institute, 15 (2001),pp.171—172.《何家村出土文物:中國絲路貿(mào)易的一個縮影》③Valerie Hansen, “The Hejia Village Horde: A Snapshot of China’s Silk Road Trade,” Orientations 34.2, 2 (2003), pp.14—19.及《唐代中國絲綢之路上的商業(yè)是怎樣開展的》等。④Valerie Hansen “How Business was Conducted on the Chinese Silk Road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in William Goetzmann, Ed.Origins of Value.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nd the Yal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Finance, 2005,pp.43—64.

    總體而言,絲綢之路的研究在西方吸引了大批學(xué)者的興趣,尤其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進(jìn)一步推動了海外歷史學(xué)界對古代絲綢之路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學(xué)者研究的側(cè)重點不是一成不變的。20世紀(jì)初以蒲立本為代表從事的語言學(xué)、古文字學(xué)的研究熱度漸消,甚至專治中國中古以前歷史的學(xué)者數(shù)量也有縮減。對“絲綢之路”上的政治、文化、經(jīng)濟(jì)、宗教和社會生活等各專題的綜合研究近年來逐漸升溫,著作數(shù)量也呈上升趨勢。這類著作多是面向大眾的,更接近于通識讀物,但作者均為通曉歷史的漢學(xué)家,著作內(nèi)容豐富且論證較為嚴(yán)謹(jǐn),并不失參考價值。

    鑒于絲路研究材料之特點,目前大多數(shù)研究集中于考古、藝術(shù)、宗教和文化交流上,不同地區(qū)、不同文明間的互動也是重要的研究取向。民間交往和各地文化、經(jīng)濟(jì)往來正是傳統(tǒng)史籍記載較少的;相反,很多考古發(fā)現(xiàn)、出土文獻(xiàn)和文物以及存世的石窟藝術(shù)卻給我們提供了最直接、最真實的資料。敦煌、克孜爾等石窟既是藝術(shù)的寶庫,也是古代佛教遺跡。出土文獻(xiàn)除了各類宗教文書,也有記載社會經(jīng)濟(jì)生活的公文、書信,這為經(jīng)濟(jì)和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因為“絲綢之路”的研究對出土文物依賴性大,最近的研究出現(xiàn)了一些新趨勢,“物質(zhì)文化”這一概念逐步興起,參與的學(xué)者漸多,他們的研究超出了對文物本身的考察,將其作為一個載體,來透視當(dāng)時的歷史大背景。此外,邊疆、邊地研究得到更多學(xué)者的重視,各政權(quán)間的沖突與互動,邊地居民、族群、社會及文化認(rèn)同成為研究的熱點。“絲綢之路”這一研究專題在今后將會得到更多關(guān)注。

    猜你喜歡
    絲綢之路藝術(shù)研究
    FMS與YBT相關(guān)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shè)計中的應(yīng)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紙的藝術(shù)
    “絲綢之路經(jīng)濟(jì)帶”視野下國際物流港建設(shè)的思考
    情灑西域,奠基樂史
    因藝術(shù)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shù)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shù)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我要搜黄色片|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svipshipincom国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国产99白浆流出|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青草久久国产|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97碰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av久久久久免费|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久久性| 1024香蕉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91国产中文字幕|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身体一侧抽搐|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天堂√8在线中文| 香蕉丝袜av|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tocl精华|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bbb黄色大片|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 老司机福利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av天堂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bbb黄色大片|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18美女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 91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黄色女人牲交| 俺也久久电影网|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国产高清videossex|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制服丝袜大香蕉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搞女人的毛片|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日本黄大片高清|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成人特级黄色片久久久久久久|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深夜精品福利|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午夜a级毛片|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婷婷亚洲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 午夜影院日韩av| 日本免费a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妹子高潮喷水视频| 很黄的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午夜激情av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我要搜黄色片|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老司机福利观看| 日本熟妇午夜|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身体一侧抽搐|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欧美zozozo另类|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欧美日韩精品网址|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毛片女人毛片| 搡老熟女国产l中国老女人|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99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搞女人的毛片|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91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 一边摸一边做爽爽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www.精华液| 每晚都被弄得嗷嗷叫到高潮|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国产av在哪里看| 中国美女看黄片|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小说| 午夜影院日韩av|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午夜老司机福利片|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一级毛片精品|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欧美3d第一页|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亚洲av|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产精品一及|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88av欧美| 97超级碰碰碰精品色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两性夫妻黄色片|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熟女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九九99|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黄色 视频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中文看片网|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欧美黄色淫秽网站|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天堂动漫精品| 亚洲avbb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又大又爽又粗|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特大巨黑吊av在线直播|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日日夜夜操网爽|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日本 欧美在线|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亚洲全国av大片| 国产av不卡久久|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www.www免费av|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www.精华液|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熟女xx|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亚洲真实|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天丁香|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国产亚洲欧美98|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 看黄色毛片网站|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美女av久久久久小说|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午夜免费观看网址|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老汉色∧v一级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一级|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亚洲av片天天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二区|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黄色|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国产av不卡久久|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日韩成人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bbb黄色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国产精品一及| 亚洲avbb在线观看| 日日夜夜操网爽|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www.www免费av|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激情床上av|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2020| 日本黄大片高清|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www.自偷自拍.com|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午夜丰满|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精品高清国产在线一区|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亚洲美女黄片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久久人妻av系列|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久久香蕉精品热|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xxx96com|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天天一区二区日本电影三级| 午夜免费激情av|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久久草成人影院|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 成人 亚洲|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毛片微露脸|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tocl精华|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黄色视频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日本a在线网址| 熟女电影av网|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色哟哟哟哟哟哟| av福利片在线|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一夜夜www|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日本a在线网址|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18|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svipshipincom国产片|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亚洲欧美|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欧美日韩黄片免|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亚洲av美国av| 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又大|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高清videossex|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国产真实乱freesex| 欧美在线黄色|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欧美乱妇无乱码|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欧美日韩瑟瑟在线播放|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99久久九九免费精品|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九九香蕉|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麻豆|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两性夫妻黄色片|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色综合婷婷激情|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激情偷乱视频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老司机靠b影院| 老司机福利观看| 露出奶头的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