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中共汶上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為避免問題整改上下一般粗、責任壓力層層遞減,汶上縣堅持開門抓教育,注重形成工作合力,探索建立“10+3+N”問題整改機制,確保整改有力度、有深度、得民意、贏民心。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精準建立“10”個工作專班。汶上縣堅持未學先行,于今年7月份抽調精干力量,組建縣委主題教育籌備工作辦公室,動員指導全縣廣大黨員干部提前研究第一批主題教育的經驗做法,做到吃透上情。為準確全面了解全縣實際情況,抽調縣紀委、組織部班子成員組成4個工作組,分赴32個縣直部門單位、鎮(zhèn)街,對縣級領導班子等10個層面存在的問題,征求意見建議5700條;縣級領導干部帶頭開展“集中問診”大調研活動,全縣累計1450名黨員領導干部參與大調研。在對標對表中央8項、省委9項、市委9項專項整治內容的基礎上,新增推動轉型發(fā)展不明顯問題作為縣委專項整治內容,確定了10項專項整治內容。為織密全縣問題整改網,縣委決定組建10個工作專班,將不同類型的問題梳理歸納,并入對應的工作專班,每個專班至少由1名縣委常委負責、1個業(yè)務主管部門牽頭、多個部門共同實施。每個專班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明確責任部門、問題表現、整治措施和完成時限。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判,實行每周一調度、半月一匯報,全面掌握專項整治情況。對推動轉型發(fā)展效果不明顯問題,工作專班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強三大主導產業(yè)發(fā)展集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建設、持續(xù)深化“放管服”改革、招才引智等7個方面的整改措施,引領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經濟部門黨員干部,為產業(yè)轉型、強縣富民做貢獻。
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心打造“3”級聯動體系。全縣主題教育參與主體點多面廣,問題整改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縣鄉(xiāng)村各級黨組織的協同配合。利用晚間休息時間,舉辦“七點夜?!保ㄟ^線上黨員學習教育平臺,課堂一步辦到村,讓全縣2.1萬名農村黨員兼顧工學的同時,系統了解主題教育問題整改的工作目標和要求。縣級領導帶頭到聯系鎮(zhèn)街,包保軟弱渙散村,對照縣委確定的專項整治問題,通過走訪調研、個別座談等形式,與鎮(zhèn)街黨委定期召開村情分析研判會,幫助村級組織與縣委同步解決主題教育需要解決的問題和難題。在主題教育中開展“交流面對面、服務零距離”遍訪活動,鎮(zhèn)街黨(工)委組織所有黨員做好遍訪群眾工作,結合機關干部聯系貧困戶、村級黨組織書記遍訪農戶、村(社區(qū))黨員劃片定崗聯戶等工作,實現對本村農戶的“全覆蓋”;縣直部門單位黨組織結合部門聯系村(社區(qū))、在職黨員到社區(qū)報到制度,組織本部門單位在職黨員做好遍訪村(社區(qū))工作;參與黨員主動開展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填寫遍訪活動臺賬和工作手冊,積極了解群眾訴求、牽頭化解問題、主動反饋處理意見,履行好黨員義務。開展農村黨組織為民辦實事活動,每個村結合村情實際,承諾為民辦1-2件實事好事,在主題教育期間能夠取得初步成效。
以點帶線,以線促面,精細合成“N”個調研課題。汶上縣堅持以調研促整改、以整改促落實、以實效贏民心。針對整改落實中存在的短板弱項,特別是制約高質量發(fā)展的問題、重點工作推進中的卡點堵點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精準確定課題實行重點突破。圍繞民生保障、經濟發(fā)展、營商環(huán)境和服務保障3個方面,實地走訪5400戶(家),個別座談4860人,確定調研課題586個。啟動調研報告“1024”評比機制,圍繞調研課題,由縣委辦、政府辦、縣委黨史研究中心、縣委黨校等部門專家組成評審團,對各單位上報的調研報告進行評比論證,選出10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黨政正職、24個縣直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優(yōu)質調研報告匯集成冊,探索可行性措施,推進調研成果轉化。在“放管服”方面,針對辦事流程不優(yōu)、辦理環(huán)節(jié)多等問題,圍繞“一次辦好”目標,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探索“小白辦理”模式、“秒批”模式,打造商事登記“一袋裝”品牌,推行企業(yè)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流程再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再壓縮,新增市場主體6753戶。針對基層醫(yī)療基礎設施薄弱問題,建成省級示范標準村衛(wèi)生室1處、市級示范標準村衛(wèi)生室9處、縣級示范標準村衛(wèi)生室32處、信息化健康查體中心10處,讓廣大群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