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莉
摘 要 為了在新國標指導下更好的在高級日語課堂上提升學生的多項能力,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主導性地位,本文以新國標中外語運用能力,文學鑒賞能力,跨文化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為中心,具體探討高級日語授課模式的改進。
關鍵詞 高級日語課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高級日語課程是我院日語專業(yè)本科階段開設的專業(yè)核心課程。其先修課程為基礎日語。我院開設學期為三年級兩學期以及四年級上學期,共計三學期,計192學時。高級日語也是設有日語專業(yè)院校必開課程之一,關于高級日語的授課模式,近年來大部分的討論圍繞高級日語的授課現狀,對傳統授課模式的改革,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在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多涉及新的教學理念及方法,比如,多媒體開放式課堂,翻轉課堂,雨課堂,研究性思維的導入等。強調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提倡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以及課后的自主能動性。
2018年教育部發(fā)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外語類專業(yè)學生應具備外語運用能力,文學賞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
新國標更加注重授課過程觀念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高級日語課程在有限的課時內采用單純一種教學模式是否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能力。比如采用研究型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此后需要相對應的開展資料收集,小組討論,整理發(fā)表,綜合評價等若干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通過自己搜集,處理信息感受到了和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同時也占用的大量的課堂時間。在每學期32課時的容量下,難以完成教學任務。
本文旨就新國標的幾項能力要求,結合我院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即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高級日語》1,2,3,具體分析探討不同類型的文章采用的教學方式,以期達到不同層面能力提升的目的。
1外語運用能力,代表篇目《故鄉(xiāng)》
以《故鄉(xiāng)》為代表的翻譯型文章,采用中日文文本對照的方式,結合任務教學法進行授課?!豆枢l(xiāng)》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也是初中階段的重點篇目,所以在高級日語的授課中,略去對文章背景,社會環(huán)境等的分析,直接進入讓學生打印中文原文,同時發(fā)給大家其他的日譯本進行文本對照。在預習的過程中理解不同文本翻譯的特點。實際授課過程中,采用點面結合的方式,對重點詞句的翻譯進行著重講解。
高日課程中除此篇目以外,隨筆類文章如《黃雨衣和黑皮膚》等亦可采用此類方法。
2文學賞析能力,代表篇目《哥兒》
以《哥兒》為代表的文學鑒賞型文章,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更要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采用趣味導入,適當切入,多方位解讀,總結性收尾的方式開展。注重對作品鑒賞性,閱讀批判性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綜合閱讀能力和問題意識。
介于本院設有日本文學史以及日語報刊選讀等核心課程,高級日語的文學類文章更加注重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把握。類似篇目有《伊豆舞女》等。
3跨文化能力,代表篇目《演歌和日本文化》
以《演歌和日本文化》為代表的文化型文章,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的優(yōu)勢,首先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對演歌,以及美空云雀,坂本冬美,以及尾崎豐做初步了解。同時發(fā)送關于以上內容的視頻,要求做好觀后總結。其次在課堂上,讓學生對演歌以及三位歌手的生活年代,社會背景等結合課文內容進行發(fā)表。最后,就以演歌為代表的日本文化對中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中心進行討論。比如,可以給出北國之春,鄧麗君,翻唱,等關鍵詞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總結性發(fā)表。
通過對演歌以及音樂文化的中日比較,對兩國的音樂文化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授課及準備過程中注重對日本演歌文化的引導理解以及日本人在音樂方面思維方式的思考中日對比思考。
高級日語教材中,此類文章較多,例如《世界上的日語》《手機上司》等。
4思辨能力,代表篇目《日本人的對人恐懼癥》
以《日本人的對人恐懼癥》為代表的思考型文章,采用研究性教學法,用發(fā)散性思維引導學生思考關于日本人際關系中“內”“外”的含義。以及“恥”文化在日本人交際中的具體體現。首先以“恐懼癥”“外人”“恥”為關鍵詞提出問題,并以此為載體創(chuàng)設日本人在國內以及在國外的交際場景,通過具體演示讓學生結合課文思考關鍵詞所涉及的問題。以達到學會學習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種思考型的文章,在高級日語教材中較多,比如《富貴得來的病》《日本人的氣質》《異文化的根源》等。同時在此類文章授課中,可也與文化類文章相結合,以達到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思辨能力的綜合提升。
新課標對傳統課程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現階段高級日語教材選擇性有限,課時量有限的前提下,針對不同能力提升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在授課時間上有了彈性,也使課堂增加了趣味性,同時不同的方式也可以多方面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李光澤.日語專業(yè)教學改革模式創(chuàng)新的研究一高級日語課程教學改革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2018(05).
[2] 王玉芬.新國標下高級日語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