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普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廈門 361000)
在現(xiàn)今的生活中,電子產品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種必需品,并且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對于電子產品的質量,人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電子產品的工作狀態(tài)必須要穩(wěn)定,同時也要有較高的抗干擾性能,也要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并且噪聲以及電磁輻射都應當降低。想要使電磁干擾問題以及電磁兼容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解決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地線設計方案。
通常來說,“地”在電路系統(tǒng)當中,主要扮演的角色就是電路零電位的一個參考點,同時在整個電氣系統(tǒng)當中,“地”也是參考電平。在PCB板的設計過程中,“地”并不是最理想的地,并且接地平面也并不是零電阻,接地電阻中不僅有一定的電阻存在,同時還有一定的阻抗存在。通過大量的實踐理論證明,在走線當中,如果特性阻抗相對較小,那么就能對電磁干擾產生更加顯著的抑制效果。從相關的理論角度上對此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在PCB板上存在的每一條走線,都能夠通過三個參考數(shù)值來描述走線的特性阻抗Z。分別是:Z=R+jωL,其中l(wèi)代表的是PCB板上存在的導線的長度,b代表的是PCB板上導線的寬度,d代表的是PCB板上導線的厚度。由此也能夠看出,走線中所含有的特性阻抗Z的大小與R、L還有信號的頻率ω之間是成正比關系的,并且R與l以及ρ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如果在確定PCB板材的過程中,ρ以及d為常數(shù),那么R則由l以及b進行決定,也就是說,R以及l(fā)是正比關系,而R與b之間是反比關系。
當處于低頻狀況下時,特征阻抗Z主要的代表就是R,只要在設計PCB板的走線的過程中,能夠使走線做到寬并且短,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將特性阻抗進行降低。
當處于高頻狀況下時,jωL都是不容忽視的因素,頻率不斷升高的同時,特征阻抗Z也會不斷的增大,PCB的走向以及參考平面最終所形成的閉環(huán)面積會對產生的磁場能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利用通量最小化技術或者通量對消的方式,使將走線與參考平面之間的距離進行縮小,從而使形成的電流回流路徑保持最佳狀態(tài),也就是要確保能夠將電磁干擾降到最低。
分布電容的大小與電磁干擾的抑制程度之間有著直接的影響,越大的分布電容,產生的電磁干擾抑制效果就越好。
除此之外,地線在流經地線環(huán)路時形成了干擾。根據(jù)圖1中所展示的內容可以看出,L、J、M、N、K這幾段所表現(xiàn)出的物理尺寸并不相同,因而,也就說明,他們形成的特征阻抗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對其進行觀察的過程中,就不能僅僅只是將其看做是一個等電位連線,而是要將他們看作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的電控元件。在流經地線環(huán)路的過程中,各個單元的地線電流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干擾,并且,在各個階段的地線流過電流使都會產生一定的點位差異,除此之外,在地線環(huán)路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磁場干擾,而這些干擾都能夠進行總結整合,這些干擾最終都被總結為了:地線環(huán)路干擾、公共組抗干擾以及地環(huán)路電磁耦合干擾。
圖1 地線環(huán)路干擾
總的來說,在PCB的設計過程中,地線設計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線設計當中,認為地線的特征阻抗越小越好,也就是說要將R與L進行降低,并將C值增大。如果想要有效的避免出現(xiàn)地線環(huán)路干擾,就必須要在設計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接地方式。這就需要在PCB板的設計過程,盡可能的將走線與參考地面之間的距離進行有效的縮短,并且要將地線線路盡可能的設計的短并且寬,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形成地線環(huán)路。設計人員在進行多層板的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對參考平面的位置進行合理的安排,并盡可能的將過孔數(shù)量減少[1]。
在單面PCB板的地線布置過程中,首先就需要從電源設計以及接地線設計方面開始進行布置。單面板的地線布置在實際的布設過程中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對于外界射頻會產生十分敏感的反應、以及高頻電路在實現(xiàn)過程中必備的條件受到限制、沒有通量對消的條件以及RF的回流路徑等因素。因此,在對電源以及接地線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首先就會采用徑向路由的方法將電源以及接地線根據(jù)樹枝的形狀進行布置。與此同時,還應當滿足以下三種設計要求:第一,設計地線時,必須要采用徑向路由的方式,配送所有的單面PCB板當中的接地線以及電源,確保全線最短;第二,在布線時,要將電源以及接地線緊鄰設置;第三,避免將樹枝形路由當中的不同分支連接在一起,避免出現(xiàn)回路電流的現(xiàn)象[2]。
在雙層PCB板的設計過程中,針對數(shù)字電路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在選擇布線方式時,可以優(yōu)先選用點陣布線或者柵格布線。這種布線方式能夠使接地阻抗在最大程度上被減少。在進行雙層PCB板的地線布置過程中,主要可以采用兩種布線方案,一種是將雙層PCB板當做單層PCB板進行處理,采用單層設計規(guī)格對其進行設計。不論是在哪一種情況下,都必須要確保接地環(huán)路控制。在設計過程中要確保為電源留出了充足的空間,對于剩余的部分應當將其當做參考地進行填充。另一種方案就是要將接地層與電源線和信號分開放置,這種布線方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能夠使接地回路以及接地阻抗都能夠得到有效的減少,但是,在這種方案中,參考平面與信號線條之間產生的距離已經與8倍的印制線條寬度相同了,這就導致無法使通量對消進行良好的開展。但是可以在于IC供電線以及接地層之間組接近的位置處放置去耦電容[3]。
在多層PCB板當中,需要鄰層放置電源層以及底線層,而這樣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確保在PCB板中形成的電容最大。放置高速信號線條時,必須要盡可能的將其放置在與接地面足夠靠近的位置處,其他的信號條在設置的過程中要盡量與電源面靠近。在布置地線的過程中只要地線的布置合理,就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將接地阻抗減小,從而使電磁干擾有效的減少。
根據(jù)下方圖2中所展示的內容可以看出,如果PCB板當中同時含有模擬電路以及數(shù)字電路,那么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盡可能的分開布設數(shù)字地以及模擬地,同時要使其能夠分別與地線進行連接。在連接數(shù)字地線與電源端地線時,以及模擬地線與電源端地線進行連接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高頻磁珠,達到隔離的目的,而采用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確保他們之間不會產生干擾。要確保模擬部分的接地面積足夠大,同時也要將數(shù)字部分設計成為閉環(huán)路,這種設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升其抗噪聲能力。
這種布局方式雖然可行度更高,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個無法忽視的問題,就是布線時不能進行跨越分割間隙,如果跨越了分割間隙,那么,很容易導致出現(xiàn)信號串擾,或者導致電磁輻射的程度大幅度上漲。在實際的布線過程中,如果必須要將底線層進行劃分,同時在布線時,還必須要通過分割層中的間隙,那么,可以在各個分割地之間進行單點連接,在兩個分割地之間形成連接橋,最后再利用連接橋進行布線,通過利用這種布局方式,能夠有效的在各個信號線的下方形成電流回流路徑,最終使環(huán)路面積減小。想要實現(xiàn)信號的跨越分割間隙,通過利用隔離器件以及變壓器也能夠達到目的。
圖2 數(shù)字地與模擬地分開及單點接地
從上個世紀中葉到現(xiàn)階段的發(fā)展過程中,電子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電子產品的發(fā)展也正在向著規(guī)?;?、小型化以及程序化的方向發(fā)展。在對PCB板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對電磁干擾問題以及電磁兼容問題進行全面的考慮,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