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工程學院,南京 210007)
近幾十年來,衛(wèi)星移動通信經歷了幾個階段的發(fā)展,在幾年的短暫沉寂之后,又由馬斯克的SpaceX計劃重新引起了大眾的關注。與地面移動通信有諸多不同,衛(wèi)星成本高昂、資源寶貴、功率受限、時延大等特殊性,決定了它在技術上必須要采取一些方式來節(jié)約資源和保證傳輸質量。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技術就是這樣一種廣泛應用于衛(wèi)星通信當中的技術。
在衛(wèi)星移動通信中使用TDMA通信方式,能夠充分發(fā)揮無線通信多址連接的特長。使用一個調制解調器就可以與多個站點同時通信,高效利用了衛(wèi)星有效載荷,可以使轉發(fā)器工作在飽和狀態(tài)(線性區(qū)),而多個站共用一個轉發(fā)器也有效避免了通信電路之間的干擾。系統容量大,衛(wèi)星功率利用率高,同時信號傳輸質量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這要求各地球站之間、地球站和衛(wèi)星之間都做到嚴格的時間同步,才能達到所有用戶實現共享衛(wèi)星資源的目的。
本文選擇了一種成本低、易入門的硬件平臺HackRF,以GNU Radio軟件無線電平臺作為開發(fā)工具實現了一個采用TDMA技術的通信收發(fā)系統,并實驗證明了其可靠性。
GNU Radio是一款開源軟件無線電開發(fā)平臺,旨在給普通的學習研究人員提供探索電磁波的機會,鼓勵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創(chuàng)新與研究。GNU Radio基于Linux操作系統,其應用主要是由Python語言編寫,但核心信號處理模塊由C++構建[2]。C++具有較高的執(zhí)行效率,用于編寫各種信號處理模塊,如信號發(fā)生器、濾波器、調制解調器等。而對于面向對象的Python語言,它的語法簡單,對用戶十分友好,被用來編寫連接各個模塊的腳本。
HackRF是軟件無線電外部設備,主要作用為信號的發(fā)射、處理與接收,其硬件架構與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當用于信號接收時,天線接收信號進入射頻電路,作下變頻轉換為中頻信號,再將中頻信號二次下變頻為模擬基帶信號,然后將模擬基帶信號經過采樣轉換為數字基帶信號,最后將數據傳送到PC端進行處理。相反流程即為信號發(fā)送的過程。
圖1 HackRF硬件架構
正交相移鍵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QPSK)是目前衛(wèi)星通信領域最常用的一種數字信號調制方式,它的頻譜利用率高,抗干擾能力強,同時在電路上的實現也較為簡單,能夠適應星上功率受限、有效載荷不宜過于復雜的外部條件。
QPSK調制技術中,規(guī)定了四種載波相位:45°,135°,225°和315°,利用四種相位差來表示輸入的信息。二進制數字序列輸入到調制器后,需要轉換為四進制數據來和四進制的載波相位相匹配。于是,將數字序列中每2bits分為一組,則共有四種組合(00,01,10,11)。其中,每一組由兩位二進制信息比特組成,分別代表四進制四個符號中的一個符號。QPSK中每次調制可傳輸兩個信息比特,映射為載波的四種相位來傳遞。而在接收端,解調器根據載波相位星座圖來判斷發(fā)送端發(fā)送的信息比特。QPSK信號的星座圖如圖2所示。
圖2 QPSK信號星座圖
由于QPSK信號可以看作是兩路正交2PSK信號的合成,所以可以用兩路正交的相干載波來解調。將輸入信號分成兩路,同相支路(I)和正交支路(Q),分別乘以正交相干載波,則能夠解調出I路和Q路的基帶信號,通過抽樣判決器,最后經過并/串變換后即可輸出原始的數字信息。
TDMA是通信技術中的基本多址方式之一,它的基本思想是把時間分成周期性的幀,每一個幀再分割成若干個時隙分配給各基站。若滿足了時鐘同步的條件,則各基站可以分別在各時隙內收發(fā)信息而互相不干擾。同時,基站發(fā)送給多個用戶的信號都按順序安排在規(guī)定的時隙中傳輸,各用戶只要在指定的時隙內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號中把發(fā)送給它的信號分離并接收下來。在TDMA中,以區(qū)別不同時隙的方法來區(qū)分不同的用戶。用戶請求服務的數據傳輸速率取決于時隙分割的長度,時隙越長,傳輸速率則會降低。
在衛(wèi)星通信系統中,衛(wèi)星供電主要依靠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星載蓄電池。當衛(wèi)星運行到無法采集到太陽能的位置,就需要靠蓄電池供電,而這種供電能力是大大受限的。于是,星上的功率資源相當寶貴,有效載荷數量有限、耗能要低。在使用TDMA技術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中,每一個分幀時隙只允許一個地球站發(fā)送的載波通過衛(wèi)星轉發(fā)器,有效避免了頻分復用帶來的互調干擾,也最大效能的利用了衛(wèi)星轉發(fā)器的帶寬和功率。在實際應用中,TDMA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使系統在單一平臺上支持多種業(yè)務,如數據、話音、圖像、視頻等,是一種可靠而又經濟的方案,同時這樣靈活的結構使用戶可以在各網絡節(jié)點根據實際業(yè)務來設置需要的接口。
本文基于ubuntu系統中的GNU Radio平臺開發(fā),選擇使用平臺中可視化、易操作的信號處理模塊直接搭建系統流圖,并搭載HackRF硬件平臺運行。
圖3 用戶1發(fā)送文本
圖4 用戶2發(fā)送文本
本文設置兩個發(fā)送用戶來體現TDMA的實現,用戶1和用戶2發(fā)送的文本由圖3和圖4給出。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利用GNU Radio平臺現有模塊以及簡化模型的思想,采用了等間隔劃分時隙的方法,并以每30位符號的長度作為一個時隙的長度,交替分配給用戶1和用戶2來使用。
由于硬件設備的限制,難以做到精準的時間同步與定時,所以本系統的同步采用設置與提取同步位的方式來實現。在發(fā)送端,在每個時隙的起始部位加入(0,0,0,0,0,19,20,30,20,19)作為同步標志位,合路信號經過QPSK調制之后發(fā)送出去,頻率設為400MHz。發(fā)送端整體框圖如圖5所示。
圖5 發(fā)送端設計框圖
在接收端,接收頻率設為400MHz。先對接收到的信號作QPSK解調(如圖7上半部分),而后對TDMA作解復用(如圖7下半部分)。本文采用了一系列邏輯模塊的組合來輸出取樣脈沖,從而實現同步標志位的提取。取樣脈沖波形如圖6所示。
圖6 取樣脈沖時域波形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等間隔劃分時隙,用戶1和用戶2交替分配的方式,所以提取同步標志位之后便能夠按時隙長度很容易地將用戶1和用戶2發(fā)送的數據接收下來。用戶接收文本如圖8和圖9所示。
圖7 接收端設計框圖
圖8 用戶1接收文本
圖9 用戶2接收文本
衛(wèi)星移動通信系統不同于地面通信系統的特殊性,決定了使用TDMA技術能夠更加高效經濟。本文通過學習研究QPSK和TDMA的基本原理,基于GNU Radio和HackRF硬件平臺搭建了一個使用QPSK調制解調的TDMA通信系統,實現了文本的正確傳輸與良好接收。但本實驗只是利用簡化的思想完成了原理論證,并未加入信道噪聲等誤差,實驗時通信雙方距離很近,這也是接收端能夠完全恢復并分離出兩用戶發(fā)送文本的原因之一。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可以考慮如何增加系統魯棒性,加入一些干擾項來研究如何減小系統誤差等。本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思路,結合GNU Radio的開放性與HackRF硬件平臺的成本優(yōu)勢,能夠在此基礎上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實現更完善靈活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