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該研究選取瀘州市6個典型農村,調查農村生活垃圾的產量及組分,結果顯示,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約為0.55kg/人,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約為0.30kg/人;距離城區(qū)越遠,廚余類所占的比重越小,灰土類所占比重越大。
關鍵詞:新農村;生活垃圾;日產量;組分
中圖分類號 X799.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20-0142-02
Abstract:In the study,6 typical rural areas are selected from Luzhou city to investigate the output and composition of household waste in rural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output of rural household waste within 5km is about 0.50kg/person,and the daily output of rural household waste beyond 15km away from the urban area is about 0.30kg/person. The farther from the city,the smaller the proportion of kitchen waste category,the larger the proportion of ash soil category.
Key words:New rural;Household waste;Daily output;Composition
農村生活垃圾是伴隨村民日常生活而產生的固態(tài)污染物質[1-2]。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良好,村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與此同時,農村生活垃圾的產量也迅速增加,成分越來越復雜,農村生活垃圾問題已成為了當下農村環(huán)境中不容忽視的大問題[4-6]。瀘州市位于川南地區(qū),為典型的丘陵地貌,居民居住分散,從而增加了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成本。筆者以瀘州市轄區(qū)6個農村為研究對象,對農村生活垃圾的組分和含水率進行了分析,以期探索適合在瀘州市推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方法。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瀘州市納溪區(qū)棉花坡鎮(zhèn)高洞村(Ⅰ,距離城區(qū)5km)、新樂鎮(zhèn)三江村(Ⅱ,距城區(qū)4.5km)、豐樂鎮(zhèn)馬村(Ⅰ,距離城區(qū)15km)、大渡鎮(zhèn)平橋村(Ⅱ,距離城區(qū)15km)、合面鎮(zhèn)雙鳳村(Ⅰ,距離城區(qū)45km)、打古鎮(zhèn)古純村(Ⅱ,距離城區(qū)50km),每個村選擇5戶居民作為調查對象。
1.2 調查方法 向調查對象分發(fā)垃圾袋,垃圾收集時間段為早7∶00至次日7∶00,用電子秤稱其總重量及各組分重量,稱重后混合垃圾,采用四分法取樣,帶回實驗室測定含水率。
1.3 分析方法 含水率的測定采用重量法(CJ/T313-2009)。
2 結果與分析
2.1 人均生活垃圾的日產量 從圖1可以看出,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的產生量與農村距城區(qū)的距離密切相關,距離城區(qū)越近,人均生活垃圾的日產量越高。在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高洞村和三江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0.55kg/d,在距離城區(qū)15km和50km的4個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相近,約為0.30kg/d。分析原因:距離城區(qū)較近的村莊,村民經濟水平、生活水平越接近城市,垃圾的產生量也接近城市生活垃圾的人均日產量;在距離城區(qū)15km和50km的農村地區(qū),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來源受城市的影響較小,傳統(tǒng)的畜禽養(yǎng)殖消納了廚余垃圾,且村民的經濟收入相對較少,購買力相對弱,因而生活垃圾的人均日產量少。
2.2 生活垃圾的組分 從圖2可以看出,瀘州市農村生活垃圾中灰土類所占的比重最大,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高洞村和三江村,生活垃圾中灰土類所占的比重在45%左右,在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馬村、平橋村、雙鳳村、古純村,生活垃圾中灰土類所占的比重均接近或超過55%;在高洞村和三江村,廚余類所占的比重約為23%,在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馬村、平橋村、雙鳳村、古純村,廚余類所占的比重均低于10%;除灰土類和廚余類之外,6個農村生活垃圾的組分所占比重相差不大。
2.3 生活垃圾的含水率 從圖3可以看出,在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高洞村和三江村,生活垃圾的含水率約為60%,在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馬村、平橋村、雙鳳村、古純村,生活垃圾含水率明顯降低,在40%~45%。分析原因為,農村距離城區(qū)越近,生活垃圾組分中廚余類所占的比重約大,導致生活垃圾中的含水率升高.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在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0.55kg/d;在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農村,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0.30kg/d。農村生活垃圾中灰土類所占的比重最大,距城區(qū)5km以內的農村,灰土類所占的比重約為45%,廚余類所占的比重約為23%;距城區(qū)15km以外的農村,灰土類所占比重的約為55%,廚余類所占的比重均低于10%;其余組分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在距離城區(qū)5km以內的農村,生活垃圾含水率約為60%;在距離城區(qū)15km以外的農村,生活垃圾含水率在40%~45%。
生活垃圾常見的處理處置方式有焚燒、填埋和堆肥3種。但由于瀘州市農村生活垃圾中灰分含量較高,不能直接用于焚燒處理;瀘州地區(qū)垃圾填埋場的庫容量接近飽和,隨著農村生活垃圾產量的逐漸上升,給填埋場帶來了空前壓力。根據(jù)瀘州市農村生活垃圾的組成情況,瀘州地區(qū)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宜在源頭進行分類;對于有機質含量高的易腐垃圾,可在庭院內進行生物降解,制成農家肥;對于含量最高的灰土類,可就地處理;對于可回收的塑料類、金屬類進行回收,資源化利用;對于有害類垃圾,在垃圾收集點設置專門的設備進行收集,其余組分根據(jù)當?shù)厍闆r進行焚燒或填埋。此外,因農村地區(qū)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低,應根據(jù)片區(qū)聘請當?shù)刂R水平相對高的村民作為垃圾分類宣傳指導員,并在垃圾收集點張貼易懂的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引導村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
參考文獻
[1]王偉良.秦皇島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D].秦皇島: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2]李丹,陳冠益,馬文超,等.中國村鎮(zhèn)生活垃圾特性及處理現(xiàn)狀[J].中國環(huán)境科學,2018,38(11):4187-4197.
[3]王瑞瑞.阜陽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現(xiàn)代商業(yè),2018(10):187-188.
[4]劉子琳,吳根義,羅惠莉,等.源頭分類對農村生活垃圾就地處理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18,26(01):70-72,76.
[5]黃向輝.論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方式及其發(fā)展[J].資源節(jié)約與環(huán)保,2018(01):105-106.
[6]徐旺旺.常熟市梅李鎮(zhèn)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7.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