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慶
不知什么時候,媽媽的“小花園”里多了一個陌生的寶藍(lán)色花架。走近一看,那花架高度到我胸口,分為三層,全是用釘子釘起來的,木頭上還有一個個小小的洞眼,一道道裂痕就像人臉上深深的皺紋。我不禁眉頭一皺,撇著嘴說:“這是哪里來的,那么舊!不會是撿來的吧?”
媽媽走過來,摸了摸花架,給我講起了關(guān)于它的故事……
這個花架本來是一個碗櫥,是外公外婆結(jié)婚后第三年買的。那年,外婆養(yǎng)了兩頭大肥豬,賣了“一大筆錢”,外公就用賣豬的錢到木匠那里去定制了一個碗櫥,這在當(dāng)時可是一件像樣的大件家具。剛買來時,碗櫥是深紅色的,分為上下兩層,上面一層放的是碗筷和飯菜,下面一層后來被用來當(dāng)書柜。每年出了黃梅天,外公就會把碗櫥里的東西一件件拿出來,將它抬到河里去洗、曬干,再把東西一件件整齊地放回去。漸漸地,漸漸地,深紅色的油漆被刷洗掉了,外公外婆也慢慢地變老了。
兩年前老房子要拆遷,碗櫥也要像其他舊物一樣被扔掉,可外公就是舍不得,總是說:放著好了,扔了干嗎,又不占地方,以后還能用。后來實在是沒什么用,外公還是舍不得扔,他只能用三輪車把碗櫥拉到了倉庫里,找了個閑置的角落放起來。媽媽看出了外公的心思,就買來了油漆和外公一起把它刷成了現(xiàn)在的寶藍(lán)色。外公把碗櫥拉回了家,把它當(dāng)作媽媽的花架。當(dāng)一盆盆可愛的多肉放上去時,外公別提有多高興了。
正說著,外公走了過來摸摸花架,看他那滿足的眼神,我知道,那個碗櫥在別人眼里或許是一個廢品,一文不值,但在外公眼里卻是一件珍寶,價值連城。因為那是外公外婆用勤勞和智慧換來的,它陪伴了媽媽從小學(xué)走到了現(xiàn)在,見證了我們家從貧窮走向富裕,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指導(dǎo)老師 許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