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航
【摘 要】一場盛大的“國慶閱兵”,一次媒體的“實戰(zhàn)練兵”,紙媒守正創(chuàng)新,新媒體強勢輸出,高度的策劃、有力的聲音,兩者相輔相加,一幅恢宏畫卷向我們展開,振奮了民族精神。各媒體對“國慶閱兵”的報道就是在接受一次“大檢閱”,致敬新中國70周年華誕。
【關鍵詞】人工智能編輯部 ? 新媒體 ? 傳統(tǒng)媒體 ? 媒體融合
聚焦“國慶閱兵”,各媒體摩拳擦掌,精心策劃、精細打磨、精巧編排,一次強化技能促提升的實戰(zhàn)練兵在傳媒圈展開。10月2日,各家媒體的頭版又成為業(yè)界同行品頭論足、學習借鑒的標本,也必將在業(yè)內掀起新一輪學習熱潮。
紙媒:守方向、格局大、細節(jié)精
眾觀國家級報紙,繼續(xù)守立場、守根脈、守底線,用自己獨特的版面語言詮釋閱兵盛典,用事實說話,讓視覺發(fā)聲,內容生產能力、聚合能力、傳播能力不斷增強,向讀者傳達閱兵盛典的恢弘氣勢。主流報紙閱兵報道唱主角,《人民日報》繼續(xù)保持穩(wěn)重大氣,排布有序,對內容駕馭能力強的版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全文刊發(fā)、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和群眾游行場景再現、側記《領航,號角催征新時代》振奮人心,6個版面展現盛世盛典山呼海應、鐵甲生輝的閱兵長卷,8個版面刊發(fā)《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道》,主流媒體、權威資訊強勢輸出,只要讀者想看的內容、想讀的文字都能在《人民日報》上找到,編輯記者學習之范本。《解放日報》則用通版展現新中國成立70周年氣壯山河的豪氣,頭版簡潔大氣、結構精巧,通欄標題、通欄照片,用年份串起跳躍的數字“40”,彰顯黨報與民同行、從心出發(fā)、向新而進的初心?!豆饷魅請蟆吠瞥觥皣覒c典”專題策劃,內容涵蓋閱兵盛典、愛國奮斗,10個版面的圖片、文字進行了充分結合,重大主題報道版面的出彩之作。
省內的《遼沈晚報》推出《盛世大閱兵 祝福新時代》,頭版編排疏朗大氣、清新淡雅,視覺效果好,版式語言豐富,即做“大餐”又做“小吃”,通版展現閱兵精彩瞬間,受閱裝備創(chuàng)歷史之最的盛況?!跺\州日報》堅持黨報嚴謹風格,壯重而規(guī)范,10月2日四個版面記錄盛典,抓住閱兵大事記,重磅推出閱兵紀實,記錄詳實、內容厚重,是閱兵盛典的錦州市民閱讀范本,具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新媒體:快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關注“國慶閱兵”先讀《人民日報》這樣一組數據:截至10月1日22時,“我愛你中國”全媒體策劃主題MV網絡播放量2.4億,互動H5生成“民族照”6.6億張,抖音話題閱讀量52.9億,微博話題閱讀量50.4億。驚嘆之余,試問您是不是也為這組數據貢獻了一張照片、一次點擊量?從“國慶閱兵”看新媒體策劃,目光所及,給我們傳輸的理念是新,主題MV、互動H5、全景VR、網絡征集等形式,跨界的玩法,蔚為大觀,我們要不要做?具體怎樣做?讓我們感受到新媒體發(fā)展速度之快,涉獵范圍之廣、受眾之多。
人民網舉全網之力,制作推出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70年70問”。稿件相繼在人民網PC端、人民網手機端、人民網法人微博、人民網微信公眾號、人民視頻、人民日報客戶端、學習強國APP等多個平臺推送。
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工智能編輯部”重磅上線再次讓媒體人眼前一亮,在業(yè)界引起強烈反響,這是央視網、央廣網、國際在線共同精心打磨打造的新產品,功能強大,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可讀、可聽、可看,首批融媒體產品《課本里的新中國》有課文《開國大典》《飛向太空的航程》《壺口瀑布》……知名主持人、多領域的公眾人物參與其中,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在一些特定場景采用VR全景紀實的表現方式,特定的作品“媒體+AI”賦能產品智能輸出,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級媒體主流價值觀的輸出。
全民都是麥克風的時代,時代造就內容工具,內容工具生產內容。《遼寧日報》公眾號則捕捉“國慶閱兵”中的遼寧元素,權威“解讀”遼寧彩車五大密碼的“幕后”故事。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美沈陽橋上云端》 航拍作品,再現跨河大橋的芳容。H5《遼寧跨越·蝶變》《那些留刻祖國記憶的遼寧文藝精品》等?!跺\州發(fā)布》則對閱兵盛典全梳理,并附現場視頻,激發(fā)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愛國之情,此次“國慶閱兵”也是一次最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教育課?!跺\州日報》公眾號全文發(fā)表習近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天安門前,穿越70年的兩場閱兵》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嶄新風貌,將1949年、2019年兩場閱兵進行現場實錄,盛典現場浩浩蕩蕩、氣壯山河,各種新式裝備耀世登場, 兩場閱兵的同時再現,彰顯了大國實力,以獨特的編輯視角吸引了受眾眼球,贏得無數掌聲。
紙媒+新媒體:強信心、聚民心、筑同心
盛世盛典,舉國歡慶震撼人心的場面,你的眼睛濕潤了嗎?“國慶閱兵”是媒體融合的一次能量強勢輸出,“準”“新”“深”“實”,報紙、新媒體分別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兩者又相輔相成、協(xié)同作戰(zhàn)完成了一次精彩的實戰(zhàn)練兵,壯觀的閱兵儀式,規(guī)??涨埃屆總€中華兒女都有了國家榮耀感,新媒體幫我們按下快進鍵,一睹閱兵盛況,紙質媒體幫我們永久記錄這些難忘瞬間,再次獲讀者點贊,值得永久珍藏。新媒體通過短視頻、APP專題、直播展現閱兵盛況,“過癮”!新媒體與新技術的融合讓這次宣傳報道更加眩目、富有趣味性,高顏值的制作、深度的報道吸引讀者、留住讀者,人工智能、航拍、AI、H5、VR、全手繪、超長圖、立體動畫等技術的應用,未來已來,驚喜無處不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媒體推出的“我愛你中國”“中國之美”等策劃,立意高、感情真、誠意足,一經推出后就俘獲讀者的心,真正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心作品,朋友圈一時掀起“給我一面國旗”等主題活動,一次閱兵一場策劃,讓家國情懷“動”了起來,激發(fā)起網友的愛國熱情,凝聚起了強大的民族力量,提高了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傳統(tǒng)媒體不斷創(chuàng)新,新媒體持續(xù)更新,讓這次閱兵盛典與我們無縫對接,“新聞導向—采編—原創(chuàng)—聚合整理”,一次有深意的策劃才制作出“爆品”。紙媒、新媒體要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整合發(fā)展,銳意創(chuàng)新,以“用戶思維”找角度做好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真善美,宣傳好人好事,引領道德新風尚。當今社會,各大門戶網站及新媒體的新聞資源觸手可及、真假難辨,編輯、記者一定要做好內功,主動學習,主動擁抱新觀念、新知識、新技法,鉆研新聞業(yè)務,練就過硬本領,追求新聞品質,以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尋求突破,有效融合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揚長避短,達到雙贏的目標。
(作者單位:錦州新聞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