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孫璞
2019年2月8日,據俄羅斯本土媒體RBK報道,俄羅斯準備進行一次網絡安全演練,主要內容是在“遭遇外國攻擊”的情況下,通過暫時“切斷”網絡連接,轉而使用俄羅斯主權網絡“俄網”(Runet),以確保網絡安全的可行方案。2019年2月,普京在會見俄新聞機構和出版媒體代表時表示,理論上存在切斷俄羅斯與全球互聯網聯系的可能,俄羅斯有必要建立不依賴于任何人的互聯網。2019年4月,俄羅斯政府為實施“斷網”演習撥款200億盧布。2019年5月1日,普京總統正式簽署《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給俄“斷網”演習常態(tài)化蓋棺定論。2019年11月1日,《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正式生效,與此同時,俄羅斯開始進行大規(guī)?!皵嗑W”演習:通過模擬在受到美西方網絡制裁或嚴重網絡攻擊下等危急情況下,暫時“切斷”外部網絡,以測試其內部網絡“俄網”的使用。俄“斷網”演習的新聞經媒體報道后,引發(fā)了俄羅斯國內及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和熱烈討論。
“斷網”演習,在俄羅斯實際上并非首次提出。早在2014年,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時就討論過“斷網”問題。2014年6月,俄羅斯舉行“數字演習”以測試其境內互聯網的穩(wěn)定性,此次演習暴露出俄羅斯網絡具有“可能被暫時切斷與世界互聯網聯系”的風險。2016年,俄羅斯總統網絡問題顧問格爾曼·克里緬科曾指出,如果俄美關系繼續(xù)惡化,俄羅斯被從世界網絡切斷的可能性很高,必須制定對策。
隨著“烏克蘭危機”“克里米亞問題”“涉嫌操縱美國總統大選”等事件的爆發(fā)和持續(xù)發(fā)酵,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網絡空間對俄羅斯的制裁和打壓持續(xù)加碼。通過“棱鏡”等監(jiān)聽項目,監(jiān)控俄羅斯政治、軍事、經濟情報;以“與俄羅斯政府有關聯”等政治借口,制裁打壓卡巴斯基實驗室等俄羅斯信息技術企業(yè);通過持續(xù)網絡攻擊,定向攻擊俄羅斯政府部門網站、電網、金融系統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2016年7月30日,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俄羅斯約20個政府部門的電腦網絡被惡意植入了間諜軟件,中毒電腦均屬于國家要害部門,包括國家權力機關、科研單位、軍事部門及軍工企業(yè)。2018年9月20日,美國出臺了新的《國家網絡戰(zhàn)略》,該戰(zhàn)略明確將俄羅斯作為其網絡空間的戰(zhàn)略對手,惡意誣稱“俄羅斯等國利用網絡空間來作為挑戰(zhàn)美國的手段”,提出了“網絡防御前置”的理念,強調實施進攻性網絡行動。
2018年12月,為應對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國家網絡戰(zhàn)略》等文件將俄羅斯定義為“對手”之后帶來的沖擊和挑戰(zhàn),俄羅斯立法機構成員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這份草案指出有必要做好準備,在遭遇美國等外部網絡攻擊的緊急狀態(tài)下,國內網絡仍然能穩(wěn)定運行。此前俄媒報道稱,為了配合草案的出臺,俄羅斯于2019年4月1日之前進行“斷網”演習。
而2019年2月8日俄羅斯本土媒體RBK報道的這次“斷網”演習,正是為了讓各方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和理解各項措施的效果以及成本,以便在2019年4月進行《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立法討論時更有針對性,而預期進行的一次演習。
2019年4月16日,《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在俄國家杜馬三讀通過。2019年5月1日,普京總統正式簽署該法律。這一聯邦法律,是對“斷網”演習有益經驗的固化,并將定期開展“斷網”演習寫入法律條文中。該法律的出臺,經歷了漫長的調研和討論過程,充分體現了俄羅斯開展“斷網”演習,并非臨時起意,而是長期戰(zhàn)略思考的結果。
開展“斷網”演習,是俄羅斯捍衛(wèi)其網絡主權的必要舉措。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外國家角力的“第五疆域”,網絡主權也被認為是國家主權在網絡空間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現,維護網絡主權已被提升到國家安全的層面。而美國憑借互聯網締造者、互聯網技術產業(yè)領先全球、主根域名服務器受其掌控等絕對優(yōu)勢,拒絕承認世界各國的網絡主權,為其在網絡空間肆意打壓對手提供了有力借口,對俄羅斯等主權國家的網絡主權和網絡安全形成了巨大的現實威脅。2019年9月23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7國聯合簽署了《網絡空間負責任國家行為聯合聲明》,該聲明將俄羅斯排除在外,旨在構建網絡空間的“北約”,將其在網絡空間開展進攻性軍事行動合法化,以圖在網絡空間圍剿和打壓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戰(zhàn)略對手。因此,俄羅斯不得不通過“斷網”演習,打造政府集中控制的“俄網”,確保其網絡主權安全。正如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和社交媒體VK的用戶交流時表示的那樣,“我們必須保護自己的網絡主權, 不是我們非要‘斷網’,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網絡被人切斷?!?/p>
開展“斷網”演習,是俄羅斯提升其應戰(zhàn)能力的有效手段。2017年8月,特朗普下令把網絡司令部升級為美軍第十個聯合作戰(zhàn)司令部,以專注于網絡作戰(zhàn)行動。2018年5月,美國133支網絡任務部隊全面形成戰(zhàn)斗力。2019年2月,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關于2020年預算請求的聽證會上,美網絡空間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國需要繼續(xù)擴大網絡司令部的任務部隊規(guī)模。此外,美國軍方和情報機構還擁有全球最大網絡武器庫。面對如此強大的美國“網軍”,俄羅斯軍方一方面通過建立信息作戰(zhàn)部隊、建設“軍用互聯網”、研發(fā)網絡武器等手段追趕對手;另一方面,俄通過開展“斷網”演習來切斷威脅來源、擺脫網絡霸權國家控制、提高其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不失為一項明智之舉。
開展“斷網”演習,是俄羅斯爭取網絡空間博弈主動權的有力抓手。2018年3月,俄羅斯總統網絡問題顧問格爾曼·克里緬科在接受俄羅斯獨立電視臺采訪時稱,俄羅斯在技術上已為被切斷國際互聯網做好了準備,俄羅斯強大的內部網絡將會在戰(zhàn)時確保軍方和政府正常運轉。俄羅斯開展“斷網”演習,并非是要建立一套獨立于互聯網的網絡體系,而是通過獲得與美國在網絡空間博弈的籌碼,未雨綢繆,以退為進,推動形成多邊、平等的國際網絡空間規(guī)則,爭取網絡空間博弈主動權。正如俄羅斯電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jiān)督局負責人在采訪中強調的那樣,“《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具有‘未雨綢繆’的特點,法律通過后將‘像核武器一樣處于沉睡狀態(tài)’,并不是馬上將俄羅斯網絡與世界互聯網斷開。”近年來,俄羅斯積極倡導與世界各國共同制定網絡空間的行為準則,并且積極探索建立相關國際合作機制,如:2016年6月,中俄元首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關于協作推進信息網絡空間發(fā)展的聯合聲明》;2017年10月,俄聯邦安全委員會曾責成外交部和通信部討論在金磚國家建立自主的域名根服務器體系。這些舉措為推動形成多邊、平等的國際網絡空間規(guī)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俄羅斯通過“斷網”演習暫時“切斷'外部網絡,并測試其內部網絡”俄網“。
當前,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形勢的不穩(wěn)定性和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中美關系面臨嚴峻挑戰(zhàn)。美國在《國家網絡戰(zhàn)略》等多項戰(zhàn)略文件中明確指責中國,誣陷中國“利用網絡空間作為手段,挑戰(zhàn)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伙伴”,指責中國“從事網絡經濟間諜活動”。在網絡空間,中國和俄羅斯面臨著類似的威脅與挑戰(zhàn),俄羅斯的“斷網”演習對中國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一是完善網絡空間法律法規(guī)體系,保障國家網絡主權。近年來,我國網絡空間立法工作不斷推進,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毒W絡安全法》《國家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網絡產品和服務安全審查辦法》《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陸續(xù)出臺,為依法治網、化解網絡風險、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提供了重要保障。但還未出臺與《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相類似的法案,以及用于保障國家網絡主權的專門性法律。建議我國可參考俄《俄羅斯主權互聯網法案》,并結合我國國情,出臺相關法律法規(guī)。
二是加強網絡空間安全演練,提升網絡空間應急應戰(zhàn)能力。各地區(qū)、軍地各部門應定期開展網絡空間安全演練,設置多種議題,著重演練政府部門網站、軍隊指揮控制通信網絡、電網、通信光纜等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應急應戰(zhàn)能力,在實戰(zhàn)演練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國家網絡空間安全防護水平。
三是加快網信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保障供應鏈安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和基礎軟件產品是網信技術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石,這些關鍵技術產品若受制于人,則會面臨“卡脖子”的窘境,網絡空間安全則無從談起。因此,應堅持開放創(chuàng)新與自主可控相結合,加快網信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保障我國網信技術產業(yè)供應鏈安全。
四是加強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我國應依托世界互聯網大會、“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平臺,積極推動基于共識的網絡空間國際規(guī)范和全球網絡空間規(guī)則的制定,積極參加國際互聯網會議和網絡空間國際組織,加強國際合作,擴大中國在網絡空間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為全球互聯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與世界各國一道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