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夕
“蘭四的第二個路口吊餐?!?/p>
“我到了,你把籃子放下來吧!”
每次點了外賣,我就會跟外賣小哥有一場與食物相關的“約會”:趿拉著拖鞋走到走廊盡頭,撿起一捆白色的繩子,用力一拋,讓繩子上綁的袋子在空中做自由落體,穿過五層樓的高度,順利到達外賣小哥的手中。他把炸雞飯、漢堡、壽司、錫紙花甲粉等一切能喂飽我的美食放進袋子里。我懷著期待的心情往上拉繩子,不忘對樓下的他喊一聲“謝謝”。
吃外賣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下樓取外賣。上大學的時候,我們被校園店家和宿管阿姨慣壞了,只要多加一塊錢,宿管阿姨就會提溜著外賣送到寢室門口。來到新學校,一開始還興沖沖地跑下五樓去拿外賣,但爬個十層樓的來回,胃口就會大打折扣。
在懶人神器如此盛行的校園,不知是哪位天才想出了用吊籃取餐的好辦法,各個樓棟紛紛效仿,除了一樓,其余每個樓層的走廊里都會有一兩個吊餐的工具。
為了防止送錯餐的情況,投籃之前外賣小哥都會先喊一句“尾號多少”,然后樓上就會響起“6386”“6317”“0215”各種數(shù)字暗號。
倘若遇上送餐高峰期,三個外賣小哥等在一個路口,從四樓、五樓、六樓同時吊下去三個袋子,那就是一場大型的“喊話認親現(xiàn)場”。
“烤肉飯,烤肉飯是誰的?”
“白色的袋子!”
“6386、6386……”
“我的我的!”接收到信號的小姐姐會用力地搖著繩子,讓袋子在空中360°旋轉,引起外賣小哥的注意。
但如果遇上耳朵背的送餐大爺,很可能就是一場烏龍事件。有一次我跟六樓的小姐姐一起把籃子放下去,她的外賣先到了,即便是她喊破了喉嚨,把袋子搖成撥浪鼓,那大爺還是硬要把她的外賣放進我的袋子里。
雖然上錯花轎有嫁對郎的可能,但放錯外賣拿對餐是壓根兒不可能的事兒,我朝樓下大喊著:“放錯了!那不是我的外賣!不是我的!”大爺還是堅決地把外賣擱進我的袋子里就走了。幸好這時我的外賣小哥出現(xiàn)了!他來了,他來了,他拎著麻辣燙走來了!跟我對過暗號后,將麻辣燙放進我的袋子里,然后把壽司改放到了旁邊的袋子里。往上拽繩子的時候,六樓的姐妹讓我一定要給外賣小哥一個好評,他的聰明和善舉,拯救了兩個“嗷嗷待哺”的小姐姐。
有段時間,我們宿舍熱衷于點水果,而且只點清新果園那一家,因為那家的小哥哥聲音特別好聽,慵懶中富有磁性。憑著他的嗓音,我們猜想他一定是個很特別的男生,或許有著挺拔的鼻梁,小小的眼睛笑起來很迷人。
由于實在太好奇了,在我們第N次點水果的時候,決定派一個人下樓去拿外賣,順便看看他的樣子,小閆剛好要去買可樂,這個重擔就落在了她身上。
“簡直幻滅,染了一頭非主流的發(fā)色,衣品也不咋好。”小閆推開門一臉的失望。不知是那天的西瓜不甜,還是我們的心理落差太大,之后很長時間沒再點那家的水果。
吊餐雖然很方便,但存在著高空墜物的風險,再加上不能讓學生們的懶癌加重,學校很快就禁止了這種“空中交通工具”。每當炎炎夏日走在去食堂的路上,我們都會由衷地懷念起那段吊餐的日子。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