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它關乎了學生的升學成績,也關乎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本文將從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質出發(fā),提出具體的解決策略,以供大家思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語文;作文教學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時要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要表達真情實感,表達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的體驗,所以針對學生寫作水平普遍不高的現象,教育部要求各界加強對作文教學的探討。
一語文作文教學的本質
當前教育界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考方式,比如創(chuàng)意作文,綠色作文等,但是這些變化都治標不治本,對當前揭示作文的本質沒有很大的幫助。從結構上看,作文是語文教學的綜合體現,主要體現在識文斷字,運詞造句,深遠立意等各方面,從內容上看,作文是學生構思抒情的載體,是學以致用的直接呈現,從功能上看,作文是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判斷的訓練方式。所以作文不僅僅是呈現在紙筆上的記錄文字,而是將生活與思想凝聚在一起,呈現出來的對生活的文字表達,他真正的功能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能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作文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成功的基石,作文是用來記錄事件和情感的載體,所以它的意義是要留住美好的剎那的思維火花。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有太多的奇文瑰寶供后人欣賞和閱讀,可以讓我們感知過去,暢想未來,所以學生可以化身為作者,以第三方的視角來審視整個世界。學生可以引經據典,通過閱讀,感知文字,升華寫作,感受到文字的魅力,然后加以引用。最后經過長期的鍛煉,可以做到揮筆潑墨,文不加點。
(二)積累字詞句法
很多教育專家認為字詞句法的訓練是在禁錮學生的思維,機械的背誦美詞美句對作文寫作有害而無益。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其實早在先秦時代文學讀物就在語言上相當精簡,駢散結合,古代的人都講究語言的工整性和對稱性,所以能看出中國的文學界對語言文字的重視,這種語言美離不開對遣詞造句的積累,所以學生對字詞句法的訓練,不僅不是落于俗套,反而能夠幫助學生增強其作文的可閱讀性,只有在量化的基礎上才能夠達到質變。
(三)邏輯思維的疏導
在積累了此后計劃之后,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有人認為一個邏輯清晰的人不一定是一位好作家,但是一位好作家一定是具有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邏輯思維能力對寫作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古代學者提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其實就是要讓學生有認知事物的能力,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說,多寫。
1.多讀、多讀報紙
尤其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種具有導向性的正能量的新聞報刊,這些報紙結合了經濟,社會,評論等各個版塊,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讓學生挑選其中的幾篇閱讀并思考作者的遣詞造句,思維框架的設計,學生通過閱讀報紙能夠關注社會動態(tài),貼近社會思想的潮流,放開拓展眼界,觸發(fā)心靈。
2.多想
圍繞閱讀延伸學生的思維,學生可以就某一個文章進行發(fā)散性思維的應用。比如可以就一個新聞的專題社會事件進行寫作,根據學生感興趣的方向進行立意。
3.多說
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的在于發(fā)散思維,觸發(fā)到思維的興趣點,所以老師可以通過組織閱讀課,讓學生在班會上說出自己的閱讀書目及感想,并且針對學生的賞析進行積極的點評和鼓勵式的教育,這樣學生將閱讀到的內容經過了語言的加工,就形成了長時間的記憶,便于以后寫作時進行信息的提取和應用。
4.多謝
通過思維的方式將寫作構思記錄下來,并經反復的刪改和梳理,這樣學生就將平時積累的所見所聞所想及時的記錄下來了,有利于日后寫作開展。同時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每天寫日記,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激發(fā)思維的火花。
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下對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探討,其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積累足夠的作文素材,學會遣詞造句,培養(yǎng)良好的邏輯思維。讓學生對世界有自己的看法,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所以作文的寫作極大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體驗和表達,才能夠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敏玲.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 新課程(上), 2017(7):23-23.
作者簡介:薛小麗(1990.09-)女,漢,廣東吳川,中學二級,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