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整理
自2009 年誕生的“雙十一”購物節(jié),其實是電商平臺借“光棍節(jié)”舉辦的促銷活動。它本是一個屬于淘寶商城(現為“天貓”)的節(jié)日,隨著聲勢漸大,其他電商平臺涌入爭食,現已演變成全民的狂歡,甚至成為電商消費節(jié)的代名詞。
“雙十一”購物節(jié)至今已經步入了11 個年頭。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我們可能會在享受“買買買”快樂的同時,順帶關心下每秒都在跳動的交易數據;作為玩具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可能看到交易所折射的市場風向,尤其是營銷模式的推陳出新,以及運營推廣的多元化,這些都是值得我們企業(yè)關注和借鑒的地方。
記者翻查資料可知,2009 年,首屆“雙十一”成交額為5000 萬元,時至11 年后的2019 年,成交額高達2684 億元,翻了4000 多倍。而人們最愛“剁手”的產品悄然起了變化,如以家用電器為例,2009 年最愛買的是電鍋煲、電熱水壺等大眾產品;到了2019 年,最喜歡的家用電器變成了高端美容儀、果蔬解毒機等個性化新產品。
而電商平臺每年的營銷賣點,大有可圈可點之處。以下為天貓平臺歷年的營銷套路,供讀者參考。
11 月11 日,又稱“光棍節(jié)”,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節(jié)日。2009 年的11 月11 日,淘寶啟動天貓域名,并在這個人造節(jié)日舉辦了促銷活動。趕上互聯(lián)網的紅利期,結合年輕人的獵奇心理,“一個人閑著也是閑著,上網買買東西好了”便成為了“光棍節(jié)”的慶祝方式,也促成了“雙十一”購物節(jié)的興起。
首屆“雙十一”一戰(zhàn)成名,第二年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參與2010 年的半價優(yōu)惠活動。淘寶官方為了準備購物街,聯(lián)合營銷公司制作了9 款不同風格的創(chuàng)意廣告以匹配不同形式產品以及活動,提前10 天為“雙十一”造勢。豐富的產品,搭配吸睛的“5折”促銷,強烈刺激了人們的購物欲望。
這年的“雙十一”形成了群雄混戰(zhàn)的雛形。早在11 月初,京東、蘇寧易購、當當等電商平臺已推出各種低價策略,而為了搶奪流量,更是爭相壓價,甚至進行虧本促銷。
在2012 的“雙十一”中,O2O(Online to Offline 從線上到線下)模式應用更加廣泛,除服裝、電器、家居、母嬰用品、美妝等社會消費品行業(yè)外,房產、汽車、保險、理財的知名商家也通過O2O 模式首次加入到“雙十一”。線上帶動線下的營銷模式,將線上的流量進行線下轉化,撬動的是數以萬億計的消費市場。
在2013 年“雙十一”的營銷戰(zhàn)場,最引人注意的是,幾家淘寶起家本為競爭對手的女裝品牌茵曼、裂帛、阿卡達成合作,包下“雙十一”當天東方衛(wèi)視所有廣告,播放各自品牌宣傳TVC《光復單身》茵曼篇/裂帛篇/阿卡篇。
不同品牌間的聯(lián)合營銷,在減少營銷成本的同時,獲得了更大的營銷效果,甚至產生了話題效應,獲得了大量流量曝光,促進了品牌的宣傳。
這年“雙十一”天貓與微博強強聯(lián)合進行搶紅包活動。天貓的紅包活動通過綁定新浪微博來搶,每個賬戶每天可以搶6次,同一個鏈接每天搶兩次,活動時間長達兩周。在搶紅包的過程中,用戶需要將微博賬號和淘寶賬戶互相綁定,搶紅包需要關注發(fā)紅包的大V。對于雙方來說這是整體用戶資源的置換,促進了微博用戶的互動量和活躍量,也充分刺激了更多的用戶參與“雙十一”活動。
這年,流量爭奪戰(zhàn)越演越烈。不少品牌提前就開始為自身品牌大造聲勢。如投放電視廣告,在微博、微信進行裂變式傳播,還在各大APP,植入廣告、視頻、電影剪輯等多種形式的創(chuàng)意內容,以觸及覆蓋更多線上的精準用戶,為“雙十一”當日銷售攢足曝光量。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技術和算法的不斷革新,精準廣告投放已成為提升電商運營效率和銷量的關鍵。
程序化廣告即用技術對廣告進行交易和管理,大都具有智能檢測、智能優(yōu)化的功能。通過AI(人工智能)實時監(jiān)測投放數據,為投放人員快速提供投放優(yōu)化建議,推動客戶推廣效果達成。
何謂反套路?反常規(guī)?在新消費趨勢下,品牌營銷不能再簡單追求全渠道、全場景的覆蓋讓用戶買到,而是要在創(chuàng)意上做足功夫,讓用戶覺得有品味,才能有的放矢。
如在《花兒與少年》里推出反向海報為例,“童話里的故事都是騙人的,現實中的考拉,卻是正品低價還包郵”。這樣的文案使觀眾耳目一新。又如在瘋狂廣告植入的《歡樂頌3》黃金時間段打反向廣告,“暫不打折,安心追??!”這樣打廣告,心也太大了點。
當年,從國慶假期支付寶的中國“錦鯉”活動開始,帶動了大量的商家進行營銷模仿,以城市為名,以商品品類為名等的“錦鯉”抽獎活動層出不窮。獲獎概率,也從三百萬分之一到了七千五百萬分之一。
不同于純粹的“錦鯉”狂歡,“天貓‘雙十一’之子”抽獎活動的獲獎者將所獲得的部分資源捐出,用于走失兒童及父母,將活動推向高潮,也傳遞了公益、正能量的社會價值觀。
在給消費者帶來更豐富消費體驗的同時,直播成為今年品牌和商家增長的最大風口。有保守估計,直播“一哥”李佳琦今年一個人的銷售額超過10 億元。直播“一姐”薇婭的直播間人數峰值達4310 萬,即相等于一個中等省份的所有人都去看她的直播了。
天貓方面透露,今年有超過50%的“雙十一”商家都通過淘寶直播獲得新增長。
然而,隨著電商平臺促銷玩法規(guī)則越加復雜,從最初的直接打折,到滿減、定金膨脹,再到近兩年的“合伙人計劃”“蓋樓”等,套路越來越多。在此形勢下,消費者態(tài)度又如何?
不少網友吐槽,希望平臺和商家能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直接明碼標價,付款完事就好。其實,各大電商平臺為促銷玩法絞盡腦汁,無非為了搶奪用戶注意力、用戶時長,增加自身平臺的活躍度的手段。有專家更是直接指出,這些活動規(guī)則越復雜,消費者越難認清所購物品的真實成本,從而保證參與活動商家能獲取一定的利潤,以維系參與的熱度。
這11 年的天貓“雙十一”營銷套路,可能是消費者走得最快樂的路。而對于其中的經營者而言,吸取這些年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或有助于以后豐富營銷玩法,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繼續(xù)為經營銷售業(yè)績提升錦上添花。
直播已經成為商家銷售的首選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