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錫玉
(德州市陵城區(qū)畜牧局 山東德州 253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牛羊產業(yè)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牛羊養(yǎng)殖規(guī)模不斷擴大,其中羊肉因為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價值更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刺激了規(guī)?;驁龅牟粩喟l(fā)展。由于我國養(yǎng)羊原有基礎較為薄弱,近些年從國外引入了不少優(yōu)秀品種,促進了育種水平的提升,但是也帶來了不少疾病,前幾年的小反芻獸疫就曾經給國內養(yǎng)羊業(yè)帶來巨大災難,因此,對一些傳染病應該加以鑒別留意。梅迪-維斯納病也是由國外引種時攜帶而來。本是由慢病毒引起成年綿羊的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其中梅迪是以慢性進行性間質性肺炎、維斯納則以進行性緩慢的腦膜炎和腦脊髓白質炎為特征。1915 年Mitchell 在南非首次對病綿羊作了描述。1939 年在冰島首次報道了梅迪病。梅迪為冰島語譯音,即呼吸困難;維斯納也為冰島語譯音,即消耗性疾病。本病主要分布于南非、荷蘭、美國、冰島、法國、印度、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在上世紀60 年代,我國從國外引進種羊時傳入此病,至今時有發(fā)生。
本病病原為梅迪-維斯納病毒,屬于反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的成員。病毒粒子呈球形或卵圓形,大小為90~100nm,含有直徑約為40nm 的核芯,病毒核酸類型為正股單鏈RNA。
本病毒可在綿羊的多種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病毒在羊的脈絡叢、腎和唾液腺等細胞培養(yǎng)物中增殖,通過感染細胞漿膜發(fā)芽成熟,并常在2~3 周后產生特征的細胞病變。多數細胞可變?yōu)槎嗪司藜毎?。病毒也可在羊的某些傳代細胞中適應并增殖。
本病毒對乙醚、乙醇、氯仿、過碘酸鹽和胰蛋白酶敏感,在pH4.2 的條件下加熱至50℃則30min 可被滅活。4%石炭酸溶液、0.04%的甲醛溶液和50%乙醇均易使其失去活性。在-70℃可存活幾個月,5-溴脫氧尿嘧啶和放線菌素D 可抑制本病毒的復制。
1)易感動物。以綿羊最易感,多見于2 歲以上的成年綿羊,山羊感染次之。
2)傳染來源。病羊及帶毒羊,一旦感染即終生帶毒,在發(fā)病期病毒可隨唾液、鼻汁、糞便排出體外成為傳染源。
3)傳播途徑。經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皮膚等多種途徑傳染。
4)傳播方式。水平傳播、垂直傳播。
5)流行特點。散發(fā)或地方流行性,因地域而有差別。
病毒侵入機體后,主要在呼吸系統(tǒng)、支氣管、血液、脾臟、腎臟及縱隔淋巴結等緩慢擴散,逐漸發(fā)揮損害作用??贵w的產生很緩慢,只能達到較低的滴度。病毒侵入肺細胞以后,是以淋巴網狀細胞增生的方式發(fā)生持續(xù)而不逆轉的彌散性細胞反應,這種方式在發(fā)病機制上起到決定性作用。病變細胞擾亂肺泡和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肺泡減小形成慢性肺泡性肺氣腫,逐漸發(fā)展為致死性缺氧癥,如果并發(fā)細菌性肺炎,則加速死亡。
病毒侵入腦后,發(fā)生非化膿性脊髓膜炎和腦膜炎,導致腦脊髓液中的淋巴細胞增多。由于血管周圍細胞的浸潤和軟腦膜的增厚和纖維化。在腦室膜周圍發(fā)生神經膠質增生和在血管周圍浸潤,起初在脊髓中,后來發(fā)生于臍肌體和海馬體等部位。嚴重的組織浸潤,使白質破壞,并引起灶性脫髓鞘,從而在腦室膜和腦底膜附近形成脫髓鞘腔,導致病羊死亡。
多見于3~4 歲成年羊,病程通常為4~8 個月,有的甚至數年。潛伏期平均為2 年。在臨床癥狀出現以前,經常會發(fā)生白細胞增多癥。在病的初期羊的行動遲緩,特別是上坡時常落后于羊群,表現出呼吸頻率逐漸增多加快,嚴重時鼻孔擴張,伸頸仰頭,呼吸急迫,常持站立姿勢,除輔助呼吸道參與呼吸過程外,頭部和肋部經常出現有節(jié)奏的跳動。聽診時在肺的內側可聽到鑼音,叩診時在肺的腹側呈現實音。病羊體重逐漸下降,機體變得虛弱而消瘦,體溫一般正常,仍有食欲。最后因缺氧和并發(fā)性細菌性肺炎而死亡,病死率可達100%。
本類型發(fā)病以2 年齡以上羊為主。病羊正在群體前進時常常遺落在后方,步伐不穩(wěn),容易摔倒,體重逐漸下降。距關節(jié)運動不靈活,休息時經常蹌骨后段著地。嚴重者四肢麻痹,行走困難,用力后容易疲乏。有些綿羊的唇和眼瞼部位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不停震顫,頭頸略偏向一側,出現偏癱或全身的完全麻痹。自然和人工感染病例的病程可達數月或數年,病的發(fā)展有時呈波浪式,中間出現輕度緩解,但病羊均以死亡而告終。
依據臨床癥狀、流行特點、病理變化可做出初步診斷。確診最好再進行實驗室診斷。
使用病毒分離鑒定,無菌采取病羊的淋巴結,維斯納病羊的脈絡叢等病料接種于綿羊的脈絡叢細胞或腎細胞進行培養(yǎng)可分離到本病毒。對新分離的病毒可用特異性抗血清在細胞培養(yǎng)物上作中和試驗來鑒定。
可用瓊脂免疫擴散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以及病毒中和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等方法測定病羊血清中抗體,發(fā)現陽性者即可確診。
目前尚無有效疫苗防治本病,應對病羊施行全部撲殺。死亡的綿羊尸體應焚燒掩埋,接觸使用過的器具均需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病羊生活過的羊圈及所有器具均要進行嚴格消毒,可以使用2%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或4%石炭酸溶液進行噴灑。所有羊群應該定期做血清學檢測,辨別有無發(fā)生感染的羊,若有類似的臨床癥狀以及血清檢測結果呈陽性的,立即對整個羊群進行凈化。尤其是引種時要特別注意,檢測結果陰性者方可購入運輸。到場后再次進行隔離觀察以及血清學檢驗,當確定無任何問題時方可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