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攀,李 濤,徐 剛
(湖北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湖北 孝感 432100)
傳統(tǒng)熔模鑄造中,由于蠟模的制作工藝存在周期長、改型困難等缺點,已跟不上市場飛速變化的腳步。快速成型(RP,也稱3D 打?。┦?0 世紀80 年代末發(fā)展起來的一個全新的制造技術,其最大特點是無需任何刀具、夾具等專用工具,在計算機的控制下,由零件的CAD 模型直接離散堆積出RP 原型。由于無需模具,快速成型技術為現(xiàn)代社會中小批量生產(chǎn)問題提供了條件,很大程度地縮短產(chǎn)品的開發(fā)周期,為熔模鑄造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
熔融沉積(簡稱FDM)成型技術是快速成型技術中成本較低,較大眾化的一種,已經(jīng)成為快速成型技術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熔融沉積成型過程是在計算機的控制下,將絲狀材料送進打印噴頭并加熱至熔融狀態(tài),按照已掃描的CAD 實體截面輪廓信息,在工作臺上擠出并迅速冷卻固化,一層截面完成后工作臺下降,繼續(xù)進行下一層的熔融沉積,由于熔融狀態(tài)的絲狀材料具有粘結性,可以和上一層粘結固定,同時上一層對當前層又起到定位和支撐作用,逐層擠壓堆積成三維實體原型。FDM技術的優(yōu)勢有成型材料廣泛、不使用激光維護方便、成本低、后處理簡單;缺點是成型速度較慢,只適用于中小型模型制作,表面質量一般,水平方向的強度較好,豎直方向的強度較弱。
本論文將FDM 成型技術與熔模鑄造工藝相結合,將FDM 原型替代傳統(tǒng)的蠟模作為熔模,制作鑄型,再高溫焙燒去除FDM 原型得到型殼,進行金屬液澆注得到鑄件,該工藝大大縮短了產(chǎn)品的開發(fā)周期、降低生產(chǎn)成本,適用于單件、小批量、形狀復雜的零件的制造或新產(chǎn)品試制,應用前景廣闊。
熔模鑄造中的型殼類型一般分為實體型殼和多層型殼兩種。多層型殼的工藝復雜,成本較高,工業(yè)上常用于高端、精密、復雜零件的制造,其耐火度高,適用于高熔點金屬鑄造;實體型殼一般為石膏型,石膏型具有復制性和流動性好的特點,適合薄壁、曲面零件的成型,其耐火度低,只適用于低熔點金屬鑄造,但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易于推廣。在現(xiàn)有基于FDM 技術的熔模鑄造工藝中,選擇的基本都是硅溶膠加耐火材料的多層型殼[2-4],選用石膏實體型殼的研究較少,而且錫屬于低熔點金屬,故選擇石膏型。
FDM 成型工藝的材料一般為熱塑性材料,如蠟、ABS、PLA,或其他復合材料。在現(xiàn)有基于FDM 技術的熔模鑄造工藝中,大都選擇傳統(tǒng)蠟料或ABS[2-3]作為熔模,或者選擇PLA 結合多層型殼[4],選擇PLA為熔模結合石膏型的鑄造工藝幾乎沒有,并且PLA是一種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環(huán)境友好,無污染,流動性好,成本低,因此選擇PLA 為熔模材料。
澆冒系統(tǒng)制作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澆冒系統(tǒng)同樣使用PLA 材料,即FDM 成型機成型。第二種是使用石蠟制作澆冒系統(tǒng)。工業(yè)上批量生產(chǎn)時,為了提高生產(chǎn)效率,一般使用石蠟來制作澆冒系統(tǒng)[2-4],然而本課題為單件產(chǎn)品的試制,并且為了使?jié)沧r低熔點的液體金屬快速充型,設計了特殊的澆冒結構,若使用注蠟機和蠟模制作起來周期較長,成本較高,故選用FDM 成型機直接制作出澆冒系統(tǒng)。
本文選取錫制的三腳鼎為例,采用FDM 技術開展快速熔模制造技術的應用研究,實現(xiàn)曲面、薄壁金屬制品的快速熔模鑄造,對成型工藝進行實踐和探索,最終擬定的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FDM 快速熔模鑄造工藝流程
使用ProE 三維建模軟件設計一個古代三腳鼎,再依據(jù)結構設計澆冒系統(tǒng)。
由于三腳鼎是薄壁結構,為了防止?jié)沧r低溫金屬凝固過快,導致澆不足或冷隔等缺陷,需要提高澆注速度,縮短充型時間,所以選用一種異形的澆注系統(tǒng),即取消橫澆道,將外澆道與三個傾斜45°的內澆道直接連通,內澆道直徑4 mm,此外,為了排氣和補縮,設計了兩個豎直的直徑4 mm 的冒口。
圖2 為設計完成的三腳鼎的模型及澆冒系統(tǒng)。
ProE 設計完成的三維模型,自下而上的懸空結構較多,若直接導入FDM 成型機,成型時會生成大量的支撐結構[5],既降低了效率也造成了材料浪費。因此,將模型進行適當?shù)牟鸾猓謩e成型后再進行組裝。根據(jù)結構上的特點,依據(jù)減少產(chǎn)生支撐的原則,在ProE 中將其拆分成兩個模型:三腳鼎母模與冒口作為模型1,澆注系統(tǒng)作為模型2。將模型1 和模型2分別輸出為STL 格式的3D 打印數(shù)據(jù)文件。
圖2 ProE 三維建模
將產(chǎn)品的STL 格式文件導入Cura 3D 打印前處理軟件,進行工藝參數(shù)和成型方向的設置。模型1 的精度直接影響鑄件的質量,故層厚選擇0.1 mm,模型2 的層厚則可以略大,設置為0.2 mm,填充率為20%,成型溫度為200 ℃,打印平臺溫度設置為40 ℃,其他設置為默認;成型方向遵循重要表面水平,支撐結構少的原則。設置完畢后,分別生成兩個X3G 格式文件,先后導入FDM 快速成型機開始打印成型。
打開FDM 成型機,裝載1.75 mm 的PLA 料絲,調整好打印平臺的高度,即可開始打印成型。打印完成后的模型1 和模型2 分別如圖3a)、3b)所示,將零件小心取下,分層次去掉支撐材料,防止細小結構被破壞,再進行打磨,得到表面質量較好的PLA 模型。用熱熔膠將模型1 與模型2 組合,形成含有澆冒系統(tǒng)的模型組,如圖3c)所示。
按前期實驗得到的配比,將水、半水石膏、石英粉等混合攪拌配制石膏漿料,控制水固比在40 ml:100 g 左右,保證其具有合適的流動性和較好的定型能力。石膏漿料攪拌過程中添加消泡劑,防止大量空氣混入,造成鑄件表面出現(xiàn)氣孔等缺陷。
用自制的塑料盒當作容器,用來制作石膏鑄型,將FDM 模型組豎直放入小盒中,底部用熱熔膠粘連固定在底板上,防止灌漿時模型移動或傾倒,倒入石膏砂漿時,使石膏砂漿覆蓋全部組件,但要露出澆道和冒口的最頂層,防止石膏堵住澆口和冒口。
圖3 PLA 模型
石膏型置于干燥通風處慢慢晾干,防止開裂。2 h 后,放入箱式電爐中進行焙燒處理,將石膏型開口朝下并墊高,加熱到185 ℃左右,PLA 開始熔化流出,約650 ℃左右就會被燒掉,剩余少點殘灰在石膏鑄型下方開口處。焙燒完成爐溫降到200 ℃左右,將模具從爐子中小心取出。電爐升溫過程按圖4 的曲線圖設置,讓初始升溫速度放慢,是因為石膏未完全干燥,防止其開裂,后續(xù)每次升溫速度設置為10 ℃/min.
圖4 焙燒升溫曲線圖
澆注之前對石膏型殼進行檢查,用壓縮空氣清理型腔內部灰燼及殘留物。為了提高澆注速度和縮短充型時間,在澆口處安裝了一個膠木材質的澆口杯,用來擴大口徑,如圖5 所示。采用普通電爐熔煉金屬錫液,在溫度300 ℃左右時,小心往焙燒過的石膏鑄型中澆注金屬液,錫液的澆注非常順利,直徑4 mm 的內澆道并沒有出現(xiàn)堵塞。當澆注完成時,兩個冒口有部分金屬液溢出,如圖6 所示。
澆注完成的鑄件冷卻后,利用金屬工具輕輕敲碎石膏,再使用水沖和浸泡的方法去掉剩余石膏,切掉澆注系統(tǒng)和冒口。經(jīng)檢查,鑄件未出現(xiàn)澆不足等明顯缺陷,尺寸與設計基本一致,但是由于FDM原型的表面存在層痕的緣故,導致鑄件表面精度不高,經(jīng)過打磨、拋光等處理,可獲得表面質量較好的零件。圖7 為處理完成后得到的三腳鼎成品。
圖5 石膏型殼及澆口杯
圖6 金屬液澆注
圖7 處理完成后的鑄件
1)利用FDM 原型直接作為熔模,省去了使用注蠟機、制作壓型及注射蠟模等工序,整個制備過程從三維建模至鑄件完成用時不到24 h;FDM 原型利用三維軟件設計,改型方便,且可以完成薄壁、曲面等復雜形狀的加工,適用于個性化突出、單件或數(shù)件且對精度要求不高的鑄件的快速制備。
2)利用ProE 軟件設計了特殊的澆冒系統(tǒng),并利用FDM 成型機打印成型,與母模采用相同的加工方式,使工藝過程更加簡潔。母模和澆冒系統(tǒng)材料統(tǒng)一,也簡化了升溫和焙燒工藝,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