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松美佐江
翻新之后的酒店公共空間極富藝術感,與窗外的CBD景致形成視覺呼應。
這是整個酒店唯一的Loft房型,右側的墻壁原本是水療中心的一部分,曾經是水幕墻,如今被改造后劃歸客房,趣味十足。
于“奧運年”開幕的北京柏悅酒店,在10年之后翻開新篇章,歷時18個月的整體改造煥新,用藝術格調與回自然的理念,呈現了奢華由心的態(tài)度。
猶記得2008年,因“奧運年”的到來,北京成為全世界最受矚目的焦點城市,也在生活方式的國際化層面發(fā)生巨大的轉折。因奧運的契機,一大批有著國際化背景的酒店品牌進駐北京,刷新了這座城市的旅行版圖!而屹立于銀泰中心的北京柏悅酒店,作為該品牌在大中華區(qū)的第一家柏悅酒店,正是當年這股酒店新勢力中的佼佼者,無論坐擁無敵景觀的客房,還是口碑與景致俱佳的北京亮餐廳,多年來一直在大眾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
十年過去了,酒店的生命力依舊鮮活,有朝氣,經典仍在繼續(xù)。不久前,它為忠實的粉絲和客人們獻上了一份誠意滿滿的“禮物”,歷時18個月的改造,完成了包括246間客房及套房,以及宴會廳、大堂、酒廊等區(qū)域的煥新升級,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和空間形態(tài)重新定義了柏悅“奢華由心”的品牌內涵。
電梯里的藝術品是幅琉璃質地的故宮圖。
客房的室內設計部分由在新加坡屢獲殊榮的設計工作室LTWDesignworks操刀,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的格局,而在裝飾風格、色調和軟裝,以及功能細節(jié)處做出了調整,營造出一種“家外之家”的氛圍。
步入翻新之后的客房,會帶給你十足的驚喜,整個空間氛圍并無刻意而為的“新”,反而在新與舊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原木的家具和材質、東方氣質的屏風、日式百葉窗,都讓你聯想到柏悅品牌最有故事性的東京柏悅酒店的氛圍,同時也彌漫著一絲20世紀6o年代的紐約復古氣質。新的設計讓空間呈現融匯東西的多元色彩,都市在生長,生活方式也隨之生長。
套房的設計以“中式庭院”為靈感,圍繞“回歸自然”構建的情境,蔓延于所有空間中,主色調由原來的黃木色變換為散發(fā)著自然氣息的淡綠色和米白色;地毯也換成了淺色系的條紋設計,簡潔大方,流暢的線條使得客房看起來更富有靈動性和明亮的愉悅感,讓,人仿若置身于素凈通透的大自然?!吧偌词嵌唷钡脑O計理念貫穿其中,設計師毫不猶豫地去除一切冗余的裝飾,大面積地采用米白、淡綠和淺灰的色板,與家具的木色紋理相互襯托,溫暖柔和。陽光透過百葉窗照進屋里,光影移動之間,讓空間回歸自然本真。沙發(fā)和座椅都更換為低調素雅的亞麻布質地,注人柔軟的生活氣息,營造出“居家般溫馨靜謐的氛圍。
而客房的藝術品也經過細心的挑選,既沒有喧賓奪主,亦沒有與空間陳設產生沖突感;既要體現歲月的歷史感,也要凸顯摩登和現代,最終便定格于墻面上一幅呈現手工藝質感的木椅掛畫,以及了座溫婉柔美的銅像侍女,成為空間中最打動人心的點綴。
除了設計上的翻新,客房在細節(jié)處也做出了更人性化的調整:翻新后的套房配備PM2.5空氣凈化系統,注重辦公區(qū)域的功能性,客廳休息區(qū)的舒適度,設有帶內置式電腦充電器的私人保險箱,浴室的水療式浴缸增加了防滑保護,引進了紐約聞名遐邇的香氛品牌LeLabo",專門為柏悅品牌定制的BERGAMOTE22佛手柑系列,作為客房的洗浴用品。
GeorgJensen的銀質生活器物裝點著全新的空間,成為跨界合作的典范
翻新之后的63層錦庭餐廳不僅擁有無敵的景觀,也呈現出一種居家的用餐氛圍。
新的設計讓空間呈現融匯東西的多元色彩,都市在生長,生活方式也隨之生長。
開放式的餐廚區(qū)域與自助臺相連,讓廚師與客人之間能輕松互動
室內陳列著藝術品、生活器物與植物,山水清音的氛圍和意境潛人茶室,與寺廟的靜雅遙相呼應。
茶室空間是Juan過去10年對建筑改造初心的延續(xù),也是對未來自在生活方式的又一次探索。
家具的“退化讓人對空間的體驗感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tài)。在可拆卸組合的家具營造下,在僅60平方米的空間里實現了多種功能間的自由轉化
設計師為茶室空間完美匹配了背景音樂并搭配了綠植,營造出東景緣的核心體驗感。
在lemple東景緣走過的十載春秋里,我們見證了這座古廟的一步步改變。雖是“修舊如舊”的老生常談,但這樣的故事顯然還沒有講完。談起院中最新開放的“回HUF-Temple”茶室,Temple創(chuàng)始人之一Juan說:“過去這里是一個較私密的空間,隨著東景緣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造訪,我們希望這些來自大城市的旅人能在這里小坐放松,在品茶的空當兒,體驗這里歷史與先鋒藝術相融合的獨特氛圍。”
與Temple中的其他空間一樣,對這座位于角落里的茶室空間也并未進行大刀闊斧的結構改造,而是雕琢細膩到甚至不露痕跡??臻g整體的灰色調加上泥漿的原生質地,彰顯環(huán)境的清明與寂靜。在材料選擇上,茶空間的設計師為地面使用了10年前改造寺廟時用到的山西老磚。室內所有木梁均做了清潔、除塵、輕微打磨和上有機蠟油,使整個空間里的木梁都煥然一新。由于老建筑向北墻面受潮發(fā)霉導致墻皮脫落得十分嚴重,設計師又向內做了s厘米厚度的龍骨結構,之后又做了全新的墻面,使墻與墻之間形成通風,起到防潮的作用。而用老木框制成的自動門,則在延續(xù)老建筑氣質的同時,又照顧當代生活的便利。
“我們不想讓家具搶了建筑的風頭?!笨臻g設計師親自打造了可拆卸家具,通過不同的組合模式讓原本簡單的模塊被賦予靈動性,一個僅60平方米的空間兼具了日常堂食、商店、展覽、分享會,與舉辦其他各類活動的不同使用場景,實現了不同功能間的自由切換。窗外光陰流轉,室內空間也隨之變換,細節(jié)中無不體現用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