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臣,隋秀奇,姜召濤,田德志,楊增生,顧雨非,張廣娜
(1 煙臺現(xiàn)代果業(yè)科學研究院,山東煙臺264003;2 煙臺市果茶工作站,山東煙臺264000;3 臨沂大學,山東臨沂276000)
煙臺蘋果面積大,產量高,歷史悠久。 截至2018 年底,煙臺蘋果種植總面積達到18.84 萬hm2,產量達到535.1 萬t,連續(xù)10 年位列全國果品區(qū)域公用品牌價榜榜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個蘋果”。 如何確保煙臺蘋果產業(yè)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已成為煙臺蘋果產業(yè)發(fā)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筆者就煙臺蘋果生產中普遍存在的樹勢衰弱問題進行了調研, 并提出預防蘋果樹勢衰弱和弱樹轉壯對策。 以供參考。
果樹從長勢上可以分為弱勢樹、旺勢樹、中庸樹和虛旺樹。 樹勢衰弱,果樹營養(yǎng)生長不良,樹上當年生枝條長度基本全在20 cm 以下,枝條細弱,葉片小、薄、黃;常表現(xiàn)生殖生長過盛,花芽數(shù)量多,但很瘦小,芽不充實;坐果率低,果個偏小,果品產量低、質量差,大小年現(xiàn)象嚴重;樹體抗逆性低下,腐爛病、干腐病、枝干輪紋病等枝干病害泛濫,重則砍樹毀園現(xiàn)象也有發(fā)生,影響蘋果產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煙臺現(xiàn)有成齡果園大多是上世紀“上山下灘”時期栽植。 山耩薄地果園,土壤貧瘠,缺乏營養(yǎng),果樹發(fā)育不良;沙地果園,土壤漏肥漏水嚴重,肥力低下,樹勢衰弱; 低洼澇地果園土壤透氣性不好, 影響果樹根系發(fā)育,吸收能力差;煙臺地區(qū)春旱秋澇年份時有發(fā)生,春季干旱,灌溉困難,秋季多雨,低洼澇地果園排水不暢而發(fā)生漬澇。 這些先天不利的自然因素,使果樹處于營養(yǎng)不良狀態(tài),導致樹勢衰弱。
2.2.1 土肥水管理不到位
土壤是果樹生長發(fā)育的載體,忽視果園土壤管理,就破壞了果樹賴以生存的基礎。 尤其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后,很多果園的土壤管理是在吃老本,不投入,不改良,導致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酸化、鹽漬化和板結,土壤進入病態(tài)或亞健康狀態(tài),嚴重影響根系生長發(fā)育,吸收能力低,導致樹體發(fā)育不良。 從土壤測定結果看,煙臺全市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的果園(低于10 g/kg)占46.9%,含量中等的果園(10~15 g/kg)占41.6%,含量較高的果園(15 g/kg 以上)僅占11.8%;土壤pH 值低于5.5 的強酸性果園占47.8%,pH 值5.5~6.5 的酸性果園占38.9%,土壤pH 值6.5 以上的果園僅有12.4%。 近幾年,農民雖然重視有機肥的施用,但施用量仍不足,土壤有機質提高速度仍較慢,不能滿足果園對土壤有機質的要求。
據(jù)調查,煙臺地區(qū)蘋果園土壤,平均堿解氮含量為74.9 mg/kg, 有效磷含量為40.9 mg/kg, 速效鉀含量為122.7 mg/kg。 而每生產100 kg 蘋果需從土壤中吸收純氮3 kg、五氧化二磷0.8 kg、氧化鉀3.2 kg,三者的比例為3.75∶1.00∶4.00。 將現(xiàn)在果園土壤中的磷和鉀換算為氧化物, 分別為93.7、147.2 mg/kg, 三者比例為0.80∶1.00∶1.57,與百公斤果對三要素的要求相比,顯然是磷過高、氮過低、鉀也不足,營養(yǎng)比例嚴重失衡,對樹體生長發(fā)育十分不利。
果樹需水時不能及時適量澆水,影響生長發(fā)育;不需水時大水漫灌,導致土壤孔隙被重力水所占滿,土壤的通氣性變差、溫度降低,根系生長受到限制,影響樹體生長發(fā)育。
2.2.2 整形修剪不合理
不能因地制宜選擇合理樹形, 如土壤肥力低下的山耩薄地、沙質地的幼齡果園,選用倒掛式樹形,雖然結果早,但因枝條開張角度過大,營養(yǎng)生長不良,抑制了樹冠的擴大,導致樹勢衰弱;修剪方法不當,不能根據(jù)樹勢、樹齡、品種、花量、肥水條件等情況進行科學修剪,整體修剪過輕,枝條甩放過多,甩放年限過長,抽枝無力,更新復壯難,不但產量低、效益差,樹勢也表現(xiàn)衰弱;局部修剪過重,傷口過大過多,導致傷口前端長勢過弱;環(huán)剝過重,光合營養(yǎng)下輸受阻,導致根系生長發(fā)育不良,吸收能力低下,樹勢衰弱不可避免(有些果農仍在主干上重環(huán)剝,樹勢非常衰弱)。
2.2.3 樹老體弱
樹齡老化,腐爛病、干腐病、輪紋病等枝干病害嚴重是煙臺蘋果產業(yè)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嚴重影響蘋果產業(yè)經濟效益的提高和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據(jù)調查,截至2016 年底,煙臺市26 年生以上老齡果園面積達2.73 萬hm2,占蘋果栽培面積的14.5%。 這些果園絕大多數(shù)產量低、質量差,已失去經濟價值;21~25 年生果樹栽培面積達4.67 萬hm2,占蘋果栽培面積的24.9%,3~5 年內也將失去經濟價值。
2.2.4 果園郁閉
不合理的栽植密度和管理方式,導致果園郁閉,透光性差,這是當前成齡果園樹勢衰弱的一個主要原因。樹形改造雖然進行了多年,但由于改造不徹底,果園仍然郁閉嚴重。 據(jù)調查,煙臺現(xiàn)有郁閉果園面積達10.45萬hm2,占蘋果栽培面積的55%。
從土壤抓起,改良果樹生長的基礎條件。 結合秋施基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防止土壤板結;利用土壤調理劑調節(jié)土壤的酸堿度; 保水效果差的沙質土壤果園進行樹盤覆蓋,減少土壤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濕度,為土壤益生菌、蚯蚓等有益生物創(chuàng)造有利生長環(huán)境;土壤黏重和地勢低洼的果園要進行起壟栽培;汛期要注意排水防澇。
盛果期果園秋施基肥要早施重施, 增加果樹貯藏營養(yǎng),健壯樹勢。 6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優(yōu)質農家肥3 000~5 000 kg (或商品生物有機肥1 000~2 000 kg),搭配氮磷鉀復合肥100 kg和微量元素肥料5 kg。 萌芽前和謝花后兩次追肥,以氮肥為主,每次666.7 m2施用硝硫基復合肥100 kg;套袋前追施1 次氮磷鉀含量均為21%的水溶肥,666.7 m2施用20~30 kg,為坐果、新梢生長、幼果膨大、花芽分化等提供營養(yǎng),促進樹體生長發(fā)育。生長后期根據(jù)長勢,適量追施氮肥和鉀肥,防止后期脫氮,促進枝葉生長,健壯樹勢。同時重視根外追肥。弱樹新根生長量少,吸收能力弱,葉面追肥是促進新梢生長和弱樹變壯的有效方法。 可在花期前后噴施0.3%高氮優(yōu)質水溶肥或尿素二三次, 生長后期打藥時加噴氮磷鉀水溶肥。
煙臺蓬萊劉家旺20 年生‘富士’蘋果園,行株距6 m×5 m,連續(xù)6 年666.7 m2產量近1 t,優(yōu)質果率達到85.3%。 施肥經驗是, 除了萌芽前和謝花后施用速效的氮肥、 磷肥為主外, 中后期及時補充以氮肥為主的肥料, 樹勢穩(wěn)定, 產量穩(wěn)定。 7 月初株施氮磷鉀含量為12%、11%、18%的水溶肥3 kg, 8 月中旬株施氮磷鉀含量為14%、23%、9%的水溶肥0.7 kg,9 月中旬株施氮磷鉀含量為14%、8%、30%的水溶肥0.5 kg 加有機肥1 kg,10—11 月上旬株施氮磷鉀含量為22%、7%、11%的水溶肥4 kg 加有機肥18 kg。
根據(jù)果樹的生長規(guī)律和土壤墑情,及時合理供水,滿足果樹生長發(fā)育對水分的需求, 防止樹勢衰弱和有利于弱樹復壯。 發(fā)芽前后至開花前土壤含水量應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0%~80%,保證果樹發(fā)芽、開花和生根的水分需要; 新梢旺長及幼果膨大期是蘋果生長的水分臨界期,此期氣溫不斷升高,葉片數(shù)量和葉面積急劇增加,需水量增加,務必保持水分供應充足,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0%~80%。
根據(jù)果園立地條件, 以保證果樹的營養(yǎng)生長為前提,選用適宜樹形,科學整形修剪。 立地條件差的果園,宜選用自由紡錘形等樹形,且枝條開張角度不宜過大,以保證枝條的營養(yǎng)生長。 春剪適度短截細弱枝、 串花枝,促進萌發(fā)新枝,增加枝葉量,促進營養(yǎng)生長,增強樹勢。 夏剪疏除過密無果枝,調節(jié)樹體光照,增強葉片光合能力,減少無效消耗,健壯樹勢。 秋季采果后可直觀目測枝葉分布情況, 有的放矢地去大枝, 做到合理布局。 冬剪要加大修剪量,多留年輕枝,以短截和回縮相結合,回縮過弱枝,短截促枝、促旺、促壯;延長枝利用旺枝壯枝帶頭,以壯換弱。 慎用環(huán)剝、環(huán)切等措施,防止樹勢衰弱。
煙臺土地資源匱乏, 許多老蘋果樹伐除后無法進行輪作改建,重茬障礙問題凸顯,所以在重茬地直接栽植果樹首先要做好土壤處理。 栽植前(秋冬季)每666.7 m2用多菌靈粉劑5 kg 與濕沙摻拌均勻, 撒施地表,然后全園深翻,進行土壤消毒。 同時打破原有的土壤構造,表土層和深土層土壤進行互換。 同時要把伐掉果樹的殘根撿拾干凈,帶出果園處理,為果樹的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實行隔行去行或隔株去株,減少單位面積枝量,徹底解決果園郁閉,使枝枝見光,提高光合效率,促進弱樹轉壯,株株健康,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