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主動參與到文本中,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文本內容進行學習、感悟,并形成自己的獨特體驗。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語文學科中文章都是大段的文本,能夠更好地進行閱讀教學,閱讀教學旨在讓學生與作者的文本進行平等地對話,讓學生主動去探究,主動去感知。當前一些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學效率并不高,如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一) 閱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現(xiàn)在初中語文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學過于枯燥乏味,很多老師主要是以課文講解為主,將語文課文進行分段講解,將每一段知識點以及要求背誦的部分作為課堂重點,教學內容比較單一,以課文分析為主,抹殺了學生的感知能力,阻礙了對語文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影響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大大降低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二) 閱讀教學模式比較僵硬
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中,更多的是對文章拆分進行分析,教師不帶領著學生去咬文嚼字,慢慢的品嘗文章字里行間帶來的語言魅力,領悟文章感情,只是讓學生針對閱讀后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解讀,這種教學模式不能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想要針對一篇小說進行解析,一部分老師在對小說進行解析的時候,不會去注重小說作者所使用的語句、文章布局、人物刻畫以及整體的文章內涵,從而對文章情節(jié)進行簡單的拆分,從而教給學生一些死記硬背的知識點,學生不能深入理解文章感情,無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 學生的閱讀量不夠
初中生存在著升學壓力,學習競爭激烈,學生往往會采取見效快、所用時間少的方法和措施來提高語文成績,而不采用長期的閱讀鍛煉來提升語文能力。而且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語文閱讀的教學不到位,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學生不能正確認識到閱讀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比如初中語文課本在章節(jié)復習總結中要求學生閱讀名著,并給出了相關推薦書籍,比如《簡·愛》、泰戈爾的詩集、《格列佛游記》等等,但是教師在講課時往往忽略了這些內容,沒有給學生進行閱讀性指導,學生基本不會在課外對其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量遠遠不夠,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 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 從培養(yǎng)朗讀能力入手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入手開展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達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身,形美以感目”的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課堂雖小但是卻有廣闊的鉆研天地,真正的熱愛學習,就會感到學習的快樂,以一個愉悅的心情投入學習,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一個過程,教學重點是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們精心的指導、學生刻苦的練習,才能真正實現(xiàn)它的作用。
(二) 把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必須考慮到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初中生的思想已經趨于成熟,很多初中生都喜歡看小說或雜志等,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進行課內閱讀教學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國內外的文學小說,如國內的《駱駝祥子》《三國演義》等以及國外的《哈姆雷特》《魯賓孫漂流記》等,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同時進行,能夠幫助學生更快地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學習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 開展閱讀教學活動
教師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閱讀活動,比如收集并背誦古詩、優(yōu)秀文章,每周出一期學習園地,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心得,同學之間討論閱讀的方法技巧,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校也可以有計劃的開展促使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活動。比如閱讀競賽、知識競賽等,通過有趣的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堂上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培養(yǎng)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學生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是很大的,家庭要做好引導工作,從家長自身做起,養(yǎng)成按時閱讀的習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在家長和學校的配合下共建閱讀家園,讓學生做到在校在家一個樣,促進閱讀習慣的內化,提高閱讀實效性。
(四) 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歡快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文章內容。比如在講授《云南的歌會》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搜索云南歌會場景的相關圖片或視頻,使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對云南歌會產生具體的畫面,使學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教學內容,還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教師還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提出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引起學生共鳴,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高閱讀效率。教師要根本上轉變觀念,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去探究,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鼓勵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收獲知識,做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和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創(chuàng)設一個平等、自由、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有一個心與心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對閱讀教學產生促進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結語
總之,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真實需求出發(fā),不斷地更新?lián)Q代現(xiàn)有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以及真正從文本出發(fā)進行閱讀教學,從而有效地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對閱讀學習充滿興趣,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徐立.淺談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7(33):75.
[2]劉春麗.強化閱讀,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高策略探討[J].新課程,2017(9):152.
[3]車靜.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兩種方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7).
作者簡介:
于崇清,山東省淄博市,淄博市博山區(qū)池上鎮(zhèn)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