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和教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在幼兒教育中,加強幼兒身體素質鍛煉的同時,也需要針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進行訓練,強化其心理素質,從而為幼兒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生理和心理基礎。幼兒的心理健康情況受到社會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教師結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實際狀態(tài)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心理規(guī)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人才的素質不僅包括外表、知識、還包括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才有著一生的影響。因此,對人才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應該幼兒做起,把心理教育滲透到幼兒的各種教育中去,使其從小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素養(yǎng)。
二、 高度重視其教育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于健康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整個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包括人的能力、人格、認識、行為和情緒等多方面的健康。一個四肢健全、身體壯實的幼兒并不能說是健康的,它還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內容,而后者的重要性是毋庸諱言的。平時,我們更關注的只是幼兒身體的健康,關注點在外面,而對于幼兒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度不夠,這就往往導致一些幼兒性格偏激、懦弱、獨立性差等問題較為突出,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一定要重視,并且要遵循科學教育的原則加以落實。
三、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 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huán)境
良好的教育氛圍和環(huán)境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孩子進入幼稚園的時候,班級的老師在校門口等待著,并且面帶微笑,讓孩子有些緊張的內心得到緩解,然后領著牽著孩子進入班級,讓孩子從老師的身上找到一種依靠感,這對于留守兒童而言更加重要,因為他們可能要長時間的離開父母。如果老師不做任何動作,孩子本身就有些膽怯的內心可能會更加抗拒。大部分的留守兒童可能會當場哭起來,即使送到教室,學生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活動。這表明:一個富有感情,讓人感到溫暖的幼兒園環(huán)境對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上述分析,我們充分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精心構造孩子的活動場所,營造輕松、溫暖、快樂的環(huán)境,讓每一個孩子包括留守兒童都能快樂的玩耍,讓孩子和家中的表現一樣,不讓孩子感受到陌生感:如室外活動場設置適應各種年齡段的玩具;在室內的四壁以及頂部涂上一些卡通動漫的形象,讓孩子在室內室外都得到放松。室內便于幼兒隨時閱讀的書架、圖書,幼兒自由取放的小型玩具,美工區(qū)、娃娃家等活動區(qū)域,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通過教育,讓孩子們養(yǎng)成一些基礎的健康行為習慣和基本的道德準則,讓孩子們明白哪些是錯誤的,哪些是正確的。
(二) 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實施針對性輔導
幼兒的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特點,存在差異性,如:有的幼兒活潑開朗、有的幼兒膽小怯懦、有的擅長舞蹈、有的擅長唱歌等。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師要有耐心,認真觀察并分析幼兒的行為,發(fā)現每一位幼兒的特點,了解每一位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情況,及時調整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針對幼兒的差異性實施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進而提升教育效率和效果。同時,對于存在心理障礙或是缺陷的幼兒,教師要進行跟蹤教育,確保幼兒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且有效的解決,使其能夠與其他幼兒一樣接受教育,獲得健康發(fā)展的機會。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教師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
(三) 積極搭建家園共育平臺
幼兒生活、成長的兩個環(huán)境分別是家庭與幼兒園,這兩個場所都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在幼兒健康教育實踐當中單一發(fā)揮幼兒園的教育作用,不號召家長積極配合的話,那么最終健康教育也不會完整,教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針對這一情況,幼兒園和家庭要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搭建家園共育的堅實平臺,加強家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為幼兒提供一個更加穩(wěn)定和諧的身心發(fā)展環(huán)境。第一,幼兒園要做好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積極開設家長園地,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發(fā)展和學習狀況。第二,積極推進互動教學,有效舉辦家長課堂。幼兒園可以邀請具備特長、時間較為閑暇的家長開設助教課程,使幼兒的健康教育空間得到擴展。第三,有效構建家園聯動的網絡溝通互動平臺,使幼兒教師和家長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同時,幼兒教師和家長還可以將一些教育心得在網絡平臺上與大家分享,讓幼兒健康教育指導更加及時和有效。
(四) 教師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影響幼兒
幼兒的心理成長不僅需要直接性的心理教育,還與觀察他人的結果有關。因此,教師應不斷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加強自我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影響幼兒,使其向教師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心理素質的目的。教師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是維護和強化幼兒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品質,用向上的心理引導幼兒。例如:在游戲過程中,兩名幼兒因撞到一起發(fā)生爭吵。此時,教師不適合板起面孔批評幼兒,而要以調節(jié)人員和活動組織者的身份調節(jié)兩名幼兒的矛盾,促使幼兒在愉快的心情下重新進入游戲。可見,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放松的狀態(tài),以自身的心理素質作為幼兒的榜樣,可使幼兒通過模仿教師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實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幼兒與教師接觸的時間較長,若是教師能夠以自身去引導和教育幼兒,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健康教育在幼兒的今后成長以及未來發(fā)展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關系到他們日后的成長。所以,幼兒園必須積極探究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當然幼兒心理教育的成功不僅需要老師努力,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幼兒心理教育策略才能得到快速的落實。
參考文獻:
[1]關金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6):260-261.
[2]杜玲.基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新課程(上),2015(6):17.
作者簡介:
許晴藝,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市高新區(qū)東渚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