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要達到實效,就要減少灌輸思維,重在增進認同。用故事去引導學生自發(fā)性的思考,故事是載體、工具和手段,通過講故事、講好故事,才能達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以事明理才能引人入勝。本文從故事內容的選擇以及表現方法上進行論述,以期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借鑒,把三全育人、專業(yè)思政落到實處。
關鍵詞:思政政治教育;講故事;言傳身教
故事,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真實的或虛構的事,有連貫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適于口頭講述。把故事講好固然有講述方法的問題,但最關鍵的還是選好故事,故事的選材內容要仔細推敲。故事的選擇與呈現,需要符合情境性、適切性、趣味性、導向性等原則。平時,經常聽教師感嘆,“思政難做,搞教育、學理論,講大道理不行了”,其實并非不能講大道理,關鍵是能不能把道理講深講透講實講活。一個好故事勝過一打道理?!兑磺Я阋灰埂返墓适挛覀兌悸犨^,通過講述一個個小故事,能使大道理從大到小、由遠拉近、化虛為實、變粗為細,讓人們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一記就牢。好故事要在一點一滴中積累,課余生活中的電影、電視劇、電視節(jié)目、小說、雜志都可以成為素材,“學習強國”上的人物故事讀起來更便捷,精挑細選的典型人物事跡是開展課程思政必選的素材。故事有很多,要想達到教育人、啟發(fā)人的效果,就必須選對故事。高校學生有很強的專業(yè)性特征,成長背景也和施教者存在代溝,選擇與學生自身特性契合的故事才能產生共鳴。對在讀的00后大學生講艱苦奮斗,講鐵人王進喜的故事由于年代差距,代入感不強。他們的興趣點更傾向于與其成長、生活相關的時代楷模,比如華為的任正非。
但實事求是地講,目前思政工作者組織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代快速發(fā)展和學生現實需求還有些脫節(jié),運用講故事的形式,來比喻一些事情、說明一些道理、講清一些觀點做得還不夠好。那么,如何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中講好故事,達到以事明理、引人入勝的效果,這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個是聚焦時事熱點,講“新鮮故事”引發(fā)深思?!?0后”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今天的學生都是互聯(lián)網一代,他們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作為教育者,就要搜集一些大家關注度高、思想反映強的“新鮮事”,因勢利導地開展教育。《國家寶藏》《放學別走》《變形記》等節(jié)目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能緊跟時代、與時俱進,社會發(fā)生什么,它就講什么,大家關注什么,它就談什么,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和新鮮感?!读骼说厍颉坊馃岱磻氖俏覀兊募覈閼押图w主義,37國元首齊聚“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彰顯的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高速鐵路一枝獨秀是來自“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yōu)勢,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鮮事”背后處處展現的是堅持“四個自信”的生動實踐。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到變化,教育也從虛向實,由遠及近。因此,要善于把“新鮮事”引入課堂,融入教育,在抓住學生眼球的同時,提升教育的感染力。
第二個是結合形勢任務,講“光輝故事”激發(fā)動力。把優(yōu)秀學生代表拼搏進取所取得的榮譽和成績背后的光輝故事,作為經常性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在塑造母校認同、提升個人自信的同時,不斷增強榮譽感,進而自覺激發(fā)學習動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比如,在創(chuàng)新競賽準備中,把前期取得的獎杯搬到實驗室,并組織當時的參賽隊員講述競賽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小故事,增強參賽隊員再次取得好成績的信心。教師要注重挖掘、積累和總結反映學生創(chuàng)造力,體現單位榮譽成績的光輝故事,通過講述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動力。
第三個是注重言傳身教,講“親歷故事”同頻共振。講受教者身邊的人和事,講施教者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具有特別的親近感、直觀的可比性和服眾的可信度,由當事者親自登臺講述,更能產生直接、有力的影響,因為講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同樣的道理和故事從不同人的嘴里講出來,效果就不一樣,這不僅僅取決于授課人的口才和表達能力,更取決于授課者本身的素質和形象。如果授課者素質強、形象好、威望高,他往臺上一站,大家就信服,講課的效果肯定好。比如,讓“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來講為人民服務,“京城活雷鋒”孫茂芳來講學雷鋒,大家肯定都服氣。通過學生黨總支舉辦考研經驗交流會,邀請獲得清北等高校錄取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低年級的學弟學妹們交流考研心得和體會,闡明“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獲光榮和成績”的道理,分外有說服力,引起了較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只要思政工作者善于發(fā)現和記錄典型事跡,及時組織他們把這些事講出來,就一定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號召力。
參考文獻:
[1]王子蘄,齊衛(wèi)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7(1):24-27+51-53.
[2]蘇仁先.講好中國故事的路徑選擇[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6(2):35-41.
[3]徐妮.媒體融合與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關系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3(23):158-165.
[4]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任倫,北京市,北京聯(lián)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