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為了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和技能,提高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教學應該是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僅需要完成教師給予的學習任務,更應掌握具體的方法和技能,從而適應瞬息萬變的信息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當代初中生必須掌握好信息技術這門基礎工具,而如何上好中學信息技術課就成了教師普遍關注的問題。初中信息技術課的內(nèi)容很容易,但要上好它卻很難。要上好信息技術課,必須不斷的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有趣,同時要讓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這一學習工具,促進其他學科的發(fā)展。
一、 目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是在計算機基礎操作,常用軟件使用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由于信息技術不參加中考,考試壓力相對較小,許多學校都不重視,總認為信息技術這門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上機操作,課堂上無非是教師示范、學生觀看演示,然后學生上機操作。結果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樂觀,這種教學方法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jù)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挖掘學生潛力,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二、 對教學的改革策略方法
合理地運用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的不同來設計自己的教學模式,尋找適合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 講授教學
運用講授法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運用引導式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第二,要合理分配講授的時間,如果教師講授時間較多,就會成為“滿堂灌”,學生的主體性沒有發(fā)揮出來。第三,要有邏輯的、系統(tǒng)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講課所用語言要清晰、準確、簡練,要有嚴密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二) 演示教學
一是教師演示操作,學生從教師的示范性操作中學習操作的步驟和方法。二是學生演示操作,教師挑選出制作比較有特點的學生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以便師生共同找出優(yōu)缺點,優(yōu)點加以發(fā)揚,缺點加以改進。
(三) 任務驅動教學
為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1. 任務的設計要整體規(guī)劃
以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為主線索,認真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任務,把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在教師和同學的合作中不斷地解決任務。
2. 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由操作
信息技術課最顯著的特點是實踐性和操作性。學生通過上機練習,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才能鞏固知識,才能明白知識的內(nèi)涵,而很多學生平時并沒有很多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對計算機的認識僅限于課堂。許多學生對計算機都充滿了新鮮和好奇,他們非常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往往教師過于煩瑣的要求限制了學生操作計算機的欲望,甚至一些學生會擔心被教師斥責而不敢“輕舉妄動”,在計算機面前不知所措,因此,我在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總是給予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去做。在講授計算機硬件組成部分的知識時,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己動手拆卸報廢的電腦,使他們認識計算機的組成及各部件的名稱、作用,這樣做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三、 建立有效的反饋和評價體系
教師要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就必須建立有效的反憒及評價體系。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愿望和要求,也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評價,從而有針對眭地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和分配知識的難易程度。
(一) 反饋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選擇的反饋方式很多。
1. 學生示范
這種方式既能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點和計算機基本操作的情況,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同時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其更加努力。
2. 舉手示意
這種方式能較快又比較全面地調查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或是否按時完成操作任務。當然,光憑舉手并不能完全準確,有時還要結合教師的巡視情況做出判斷。
(二) 評價方式
1. 自我評價
教師要給學生一個對自己作品展示、說明的機會,學生反思在創(chuàng)作作品的整個過程中有哪些收獲、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和提高,從而及時找出不足并加以改進,促進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
2. 同學評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許,在其他同學的眼中,作品呈現(xiàn)的優(yōu)缺點更為明顯。
3. 教師評價
教師要利用學生的作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的歸納總結,而且要以表揚為主,因為鼓勵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后續(xù)的學習可產(chǎn)生強大的動力。
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做到科學、合理。首先教師要公正評價學生,避免厚此薄彼。一般來說,教師都比較喜歡優(yōu)等生,缺少對學困生的認可,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是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最大的忌諱。在平時上課中,經(jīng)??吹接幸徊糠謱W生在玩游戲,或瀏覽網(wǎng)頁,或網(wǎng)上聊天。
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必須是可持續(xù)的,必須與課堂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密切相關聯(lián)。要上好信息技術課,必須不斷的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使我們在信息技術教育這片土地上開辟出一條具有學科特點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切實有效地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
李順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涼山州會東縣大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