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3.7±0.5)分低于對照組的(5.9±1.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關鍵詞】 小兒消化不良;常規(guī)護理;整體護理;家長護理滿意度DOI:10"/>
李麗
【摘要】 目的 探討小兒消化不良應用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消化不良患兒, 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臨床癥狀評分及家長滿意度。結果 護理前,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3.7±0.5)分低于對照組的(5.9±1.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家長滿意度為100.0%(50/50), 高于對照組的88.0%(44/5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83, P<0.05)。結論 小兒消化不良應用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確切, 可有效改善患兒消化不良癥狀, 并提高家長滿意度, 值得借鑒。
【關鍵詞】 小兒消化不良;常規(guī)護理;整體護理;家長護理滿意度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9.085
小兒消化不良作為兒科消化門診常見病之一, 是由多種不同病因而引起的一種綜合征, 比如胃腸運動功能障礙、胃酸分泌異常、內臟高敏感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表現為上腹灼熱感、腹脹、嘔吐、惡心、胃脹氣等[1]。上述消化不良癥狀可持續(xù)存在, 或者反復發(fā)作, 影響小兒正常進食以及生長發(fā)育。對于消化不良患兒, 臨床醫(yī)師多主張門診治療, 期間配合以高質量護理干預, 對于快速控制病情、早期康復有重要意義, 但因常規(guī)護理模式存在“內容單薄”等諸多弊端, 作者建議實行整體護理干預, 以克服常規(guī)護理的缺陷, 至于該思路是否正確, 有待驗證[2]。為此, 作者特開展本次分組對照實驗, 通過比較兩組使用不同護理模式的消化不良患兒病情變化、家長滿意度加以證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患兒均存在程度不等的上腹不適、嘔吐、惡心、噯氣、早飽、反酸等臨床表現, 符合《兒科消化病臨床新技術》中關于小兒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3];②臨床數據完整。排除標準:①中途失訪或者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者;②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將患兒按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50例。對照組患兒男25例, 女25例;年齡1~7歲, 平均年齡(3.5±1.6)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5 min~47 h, 平均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6±15.0)h。研究組患兒男26例, 女24例;年齡1~6歲, 平均年齡(3.7±1.5)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9 min~47 h, 平均發(fā)病至就診時間(2.8±15.5)h。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jiān)督下進行。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guī)護理, 即根據患兒病情、性別、年齡、性格等安排門診床位, 為患兒家長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制度、注意事項等, 并按口頭醫(yī)囑予以相應藥物治療, 為家長介紹藥物使用方法、療程等, 并記錄患兒排便次數、大便性狀、生命體征等。研究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 根據患兒、家長實際情況, 并結合自身臨床經驗, 對護理內容進行完善化、優(yōu)質化、細節(jié)化處理, 賦予護理方案的整體性特點, 并嚴格執(zhí)行, 具體如下。
1. 2. 1 心理護理 小兒生病期間易哭鬧、情緒煩躁, 家長也會因此產生焦慮情緒, 嚴重時可影響治療, 引起糾紛。護理人員應先與家長溝通, 安撫其情緒, 并通過送玩具、播放動畫片等方式消除患兒害怕心理, 減輕家長緊張、憂慮等情緒。其次, 護理人員應為家長詳細講解實際病情、治療方法等, 增進家長對患兒病情的了解, 避免其因不了解病情甚至誤解等原因而產生緊張情緒。最后, 護理人員可以溫柔話語、輕音樂等安撫患兒情緒, 提高其配合性。
1. 2. 2 起居護理 護理人員應定期對診區(qū)環(huán)境進行消毒, 指導家長勤換患兒內衣, 選擇透氣、柔軟、吸水性較強的尿布, 并注意做好患兒腹部保暖工作, 確?;純核叱渥?。對于易感染者, 因做好隔離工作, 解除患兒時應洗手, 以免發(fā)生交叉感染。同時, 根據患兒病情合理安排飲食, 對輕度腹瀉者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 禁食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對于嚴重嘔吐者, 應禁食4~6 h, 隨后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少量半流質、易消化食物, 如米湯等。
1. 2. 3 臀部護理 小兒皮膚嬌嫩, 但因病情影響有腹瀉癥狀, 應加強對患兒臀部皮膚護理, 指導家長勤換膠布, 并保持皮膚干燥, 大便后以溫水清洗臀部, 并以棉布擦干, 預防臀部感染[4]。
1. 2. 4 認知護理 給予患兒家長健康知識手冊, 并口頭介紹小兒消化不良的基本知識, 了解疾病病因、發(fā)病規(guī)律、癥狀表現、轉歸等, 幫助家長建立科學、整體性的認知體系, 消除顧慮。同時, 要求家長培養(yǎng)患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合理安排飲食, 并隨著氣候變化添減衣物, 適當進行戶外運動, 增強患兒免疫力、抵抗力。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前(就診當天)及護理后(治療1周)臨床癥狀評分及家長滿意度。①臨
床癥狀評分變化即上腹灼熱感、腹脹、嘔吐、惡心、胃脹氣程度變化, 按無、輕度、中度、重度4級標準評分(0~3分), 總評分為15分, 分值越高表示病情越重[5]。②自擬家長滿意度調查問卷, 了解家長對門診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操作水平、護理計劃安排、問題解決能力、診區(qū)環(huán)境的滿意度。其中, 上述項目均勾選“滿意”者, 表示對整體護理服務滿意, 若有一項勾選“不滿意”, 即表示不滿意[6]。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護理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護理前,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 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3.7±0.5)分低于對照組的(5.9±1.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兒家長滿意50例,?不滿意0例, 滿意度為100.0%(50/50);對照組患兒家長滿意44例, 不滿意6例, 滿意度為88.0%(44/50);研究組患兒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83, P<0.05)。
3 討論
小兒消化不良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 是因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所致, 同飲食、氣候、感染性因素等均相關, 可影響小兒正常進食, 導致營養(yǎng)攝入不足, 對小兒發(fā)育極為不利。目前, 臨床上對于消化不良患兒主要采取常規(guī)止瀉、抗病毒治療等, 但因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 治療效果有限, 而有研究證明[7], 治療期間輔助以高效護理干預, 可大幅度提高治療有效率, 至于采取何種護理模式, 醫(yī)學界對此莫衷一是。
近幾年來, 伴隨國內醫(yī)療水平升高, 醫(yī)學模式也逐漸從傳統(tǒng)生物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模式過渡, 常規(guī)護理處于不斷完善中, 使得護理工作更加具體, 并衍生出多種新興護理模式, 整體護理即為其中之一[8]。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 整體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高度重視疾病的同時, 還應關注可能影響病情恢復的危險因素, 從方方面面考慮患者治療效果、醫(yī)療安全, 而該護理模式在各個疾病領域上均取得良好效果。因此, 作者在小兒消化不良門診治療期間亦采取整體護理干預, 在制定護理方案過程中考慮到了患兒、家長的各方面護理需求, 內容涵蓋生理、心理、認知等方面, 并實現了“輔助治療”的目標。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研究組患兒臨床癥狀評分(3.7±0.5)分低于對照組的(5.9±1.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家長滿意50例, 不滿意0例, 滿意度為100.0%(50/50);對照組患兒家長滿意44例,?不滿意6例, 滿意度為88.0%(44/50);研究組患兒家長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83, P<0.05)。
綜上所述, 小兒消化不良應用整體護理的臨床效果肯定, 可有效改善患兒消化不良癥狀, 提高家長滿意度,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陳舜年. 兒科消化病臨床新技術.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2002:37.
[2] 張少輝, 李寶靜, 王志華, 等. 健胃消食口服液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對小兒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臨床癥狀 及腹脹積分的影響.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6, 20(7):121-123.
[3] 王小萍, 曹竟敏, 馬虹. 功能性消化不良自我效能調查及護理措施研究.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8, 23(1):115-118.
[4] 宋立弟, 劉蕊, 王茜茜. 小兒消化不良患兒應用整體護理的措施和效果觀察.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6, 21(2):360-362.
[5] 張善梅. 小兒消化不良患兒應用整體護理的措施和效果觀察.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21):114.
[6] 李淑英. 整體護理在小兒消化不良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7(5):960.
[7] 尤芳. 整體護理在小兒消化不良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7(21):2765-2766.
[8] 杜俊芳. 消化不良患兒應用整體護理的方法與效果.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3):14-15.
[收稿日期:201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