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 茜 龍艷蓮 劉春蓮 簡晨柱 林玉志 陳桂誼
(廣東吳川市人民醫(yī)院 , 廣東 吳川 524500 )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發(fā)生于髖關節(jié)囊以外至小轉子下方區(qū)域內的骨折[1],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約占全身骨折的1.4%,臨床首選PFNA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2]。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快速康復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不影響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并減少再次住院率,降低醫(yī)療成本的多學科合作模式[3]。手術室FTS護理主要是術前、術中、術后對患者進行干預,是實現FTS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4]。我院手術室對行閉合復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FNA)治療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運用快速康復外科(FTS)護理干預,臨床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擇期在我院骨科行PFNA手術治療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除外有手術禁忌證、嚴重營養(yǎng)不良、嚴重肝腎心功能不全等重要臟器疾患者。入選50例,全部患者簽署有關知情權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審核批準。50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男9例,女16例;年齡61-75歲,平均( 65.9±8.2)歲;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0例,高中5例,大專及以上6例;致傷原因:跌傷20 例,道路交通傷 5 例;骨折按 Evans 分型: 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5例;合并高血壓12例、冠 心 病6例,糖尿病12 例。對照組男11例,女14例;年齡60-77歲,平均(66.4±9.8 )歲;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11例,高中6例,大專及以上4例;致傷原因:跌傷21例,道路交通傷4例;骨折按 Evans 分型: Ⅱ型3例,Ⅲ型18例,Ⅳ型 4例;合并高血壓1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2 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骨折類型與基礎疾病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PFNA手術屬骨科微創(chuàng)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輸液控制在1.5 L之內;術中嚴格執(zhí)行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并限制參觀手術人員的人數;術中嚴格無菌操作,給C 臂機套上無菌套后,拍攝手術部位的正位片和側位片,防止反復調整污染手術野。2組患者麻醉方式、手術方式、手術體位均相同,均由同一組外科醫(yī)師和麻醉科醫(yī)師協同開展手術治療。
2.1 對照組護理措施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不規(guī)定擔任該手術的巡回護士進行訪視,訪視時告知手術常規(guī)知識,按常規(guī)術前夜間22:00之后禁食禁水,術日不固定骨科專科護士擔任洗手與巡回工作。
2.2 觀察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給予手術室以FST理念為指導的護理措施。(1)術前FST護理主要措施:重視術前訪視,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手術治療作為強烈的應激源及缺乏疾病相關知識,致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緊張等負面心理,嚴重者會影響手術的如期進行。因此,手術室護士術前訪視時要詳細查閱病歷,制定個體化的術前宣教。于術前1天由配合該手術的??谱o士進行訪視。①采用宣傳冊、手術視頻配合講解的形式,讓患者充分了解手術室環(huán)境、手術流程及術后康復的相關知識[5]。②告知術前禁食禁水等營養(yǎng)支持的重要性,根據該手術在手術室的安排次序,與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生及病房主管護士做好溝通,為患者制定最佳的禁食禁水時間(術前6小時禁食與術前2小時禁水),預防患者術前發(fā)生低血糖。此外,還盡可能為患者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多方面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手術治療。(2)術中FST護理主要措施:①手術室環(huán)境的干預。術晨提前30分鐘將手術間溫度調至22-24℃,濕度50%-60%,在麻醉操作及皮膚消毒時再將室溫調高至26℃。②術程心理干預。患者進入手術間至麻醉開始前是心理護理的黃金時間[6],隨時做好心理安撫。由訪視的巡回護士在手術室等候區(qū)熱情迎接手術患者,主動與患者打招呼并詢問術前禁食禁水情況,陪伴患者進入手術間,進行靜脈穿刺、麻醉、導尿等各項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術中,麻醉師與巡回護士適時使用正性暗示語言,緩解患者緊張心理,避免患者因緊張而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③防范血栓、低體溫的干預。為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手術開始前給患者雙下肢穿上彈力襪。利用液體加溫柜將靜脈輸液液體、切口沖洗液加溫至37℃左右。手術全程使用充氣式保溫毯對患者進行保溫,各項操作盡可能減少皮膚暴露,防止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fā)生。④手術體位干預。PFNA手術屬骨科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切口小,在C 臂機輔助下完成,但對手術擺放體位要求較高,需要使用骨科牽引床。因此體位擺放時,需手術醫(yī)生、麻醉師和巡回護士一起協作共同完成,注意患者全身皮膚、骨突處及會陰部位的保護,在骶尾、肌肉脂肪薄弱處貼上防壓貼,并墊上軟墊[7]。(3)術后FST護理主要措施:術畢繼續(xù)做好患者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及保溫措施,護理人員輕聲安撫患者,防止墜床等發(fā)生。待病情穩(wěn)定后,巡回護士護送患者回病房,與主管護士進行無縫隙交接班,做好術后疼痛的早干預,指導患者及家屬正確使用鎮(zhèn)痛泵,保證鎮(zhèn)痛效果[8]。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觀察及對比2組的手術、術后下床及術后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中寒顫、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與手術室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主刀醫(yī)師、麻醉師、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手術室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含護理態(tài)度、護理知識、溝通技能、技術操作與責任感這5項內容,每項20分,總分為100分,分數在 90分以上代表滿意。
4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選用卡方(x2)檢驗、校正卡方(x2)檢驗、秩和檢驗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結果
5.1 2組手術、術后下床、術后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對比:觀察組的手術、術后下床、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的短,住院費用亦少于對照組(均P<0.01),見表1。
表1 2組手術、術后下床、術后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的比較
5.2 2組術中寒顫、下肢深靜脈血栓對比:觀察組術中寒顫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的低(P<0.01),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的低,但差異未達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2組術中寒顫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情況對比(n,%,n=25)
5.3 2組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主刀醫(yī)師、麻醉師、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均P<0.01),詳見表3。
表3 2組主刀醫(yī)師、麻醉師、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對比(n,%,n=25)
手術室傳統的護理模式是單純的配合手術醫(yī)生、麻醉師完成手術,缺乏參與患者圍術期的護理,使患者對手術室充滿神秘感和恐懼感,不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康復,而FTS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加速患者康復為目標的新型護理模式[9]。FTS理念亦改變了護理人員的思維模式,改變了傳統的被動工作狀況,增強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服務意識[10]。股骨粗隆間骨折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其基礎疾病多,手術耐受性差,是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難點[11]。手術室以FST理念為指導的護理措施,注重術前訪視患者與心理護理,通過干預使患者心理應激反應降到最低,提高手術耐受力。運用有效的干預措施防止術中低體溫發(fā)生,防止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及壓瘡形成等術中并發(fā)癥,手術??谱o士默契配合,亦縮短了手術時間。表1、2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手術、術后下床、術后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的短,住院費用亦少于對照組(均P<0.01);術中寒顫的發(fā)生率較對照組的低(P<0.01)。說明觀察組圍術期一系列的護理干預措施,相互作用,發(fā)揮協同性治療作用,有效減少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表3結果也顯示主刀醫(yī)師、麻醉師、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均P<0.01)。說明觀察組在手術室FTS護理執(zhí)行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有效充分溝通,及時、多方面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需求和疾病相關知識;在手術室與麻醉師及主刀醫(yī)師的密切配合,搭建了積極有效的醫(yī)患溝通橋梁,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與認可,故贏得了較高手術室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行PFNA治療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FTS護理干預,不僅減輕患者的手術應激反應,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促進了患者術后康復[12],還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