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璇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類信息能夠通過互聯網環(huán)境進行廣泛的傳播,因此很多新媒體平臺也承載了海量的信息內容。而對于各個平面設計師來說,面對這種海量的信息應該做出設計理念上的變更,不僅要考量傳統(tǒng)色彩、畫面等設計要素,同時還要融入新媒體、互動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這樣以后,設計師才能夠通過自身的各類設計活動,來促使平面設計與新媒體實現較好的融合。而這里也主要從這個角度入手,結合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平面設計所出現的各類變化,明確其與新媒體的具體融合方向和實例。
相較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新媒體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同時也更容易通過交互活動來實現人性化設計,提高平面設計活動的最終效果。比如在2016年的時候,農夫山泉在網絡平臺廣告推廣當中,在視頻中也提供了關閉廣告的選項。這種交互設計能夠顯著改善信息受眾的心理感受,同時也較好的傳達了農夫山泉社會責任、寬容等各類文化內涵。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引入新媒體元素以后,平面設計的內容與實現方式將會變得更加靈活,同時也可以實現信息的雙向傳播與交互。特別是在以后的發(fā)展中,新媒體將會成為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當前的背景下,就有必要全方位思考平面設計與新媒體的具體融合。
就平面設計的整體形勢來說,大部分設計活動都會對人們的具體行為進行深入探索。因此大部分設計師在進行作品規(guī)劃之前,都會積極了解人類個體在社會環(huán)境中存在的各類聯系或沖突。而在新媒體信息傳播中,社會民眾也開始利用移動終端來主動接受各類信息。因此平面設計應該融入較為顯著的人性化氣息,能夠較好的掌握各個受眾的具體心理變化,在用戶接受設計信息的同時,也可以引發(fā)他們進行思考。比如健立白牙膏在日本東京就設計了個性化投影棚。棚外的微觀群眾能夠透過投影來看到棚內情侶的各類動作,引發(fā)路人紛紛駐足觀看。而在后續(xù)的時候,健立白也將這個畫面融入到自身的媒體廣告中,并借用了“用清新的呼吸親吻你的愛人”的宣傳語,引發(fā)了信息受眾的情感共鳴。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設計師在設計活動中應該把握信息流所引發(fā)的情感,立足于人性角度來實現現代信息流與平面設計的融合。
在當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各類信息呈現出一種爆發(fā)式的傳播,因此也就容易出現信息貶值的情況。即單個社會個體通過新媒體能夠接收到非常多的信息,最終導致社會民眾對于單個信息的關注度顯著下滑。在平時生活中,社會民眾面對新媒體傳播而來的大量信息,會表現出厭煩等情緒。而基于這種情況,平面設計與新媒體的融合也應該充分發(fā)揮新媒體所具有的互動性與參與性等各類特點。具體來講,就是將社會民眾引入到信息傳播體系中。這也要求平面設計所產生的信息不能無意識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而應該通過問卷調查、網頁小游戲、網民自主轉發(fā)等各類方式進行。對于部分平面設計作品,也可以考慮讓網民直接參與到設計活動中,從而促進設計活動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同時也能夠顯著提高社會民眾對于設計活動的關注度。
在新媒體信息傳播中,各個社會民眾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出現了較大的轉變,整體呈現出一種碎片化與爆炸式的格局。各個新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的同時,也已經成為了社會民眾進行相互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因此對于平面設計師來說,也可以將這些新媒體平臺當成收集社會民眾對于平面設計信息反饋的工具,能夠充分明確各個信息受眾對于平面設計作品的具體感官。而這也需要平面設計師能夠在平時的時候積極關注各個新媒體平臺中社會民眾的交流內容,并總結出設計作品的問題與不足,最終也就能夠利用新媒體的信息反饋來促進平面設計的提升。
在傳統(tǒng)信息傳播體系中,平面設計信息會被局限在某些地域或時間段進行傳播。但在新媒體格局下,平面設計信息傳播路徑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當前我國大部分社會民眾在平時生活與工作中,對于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依賴性逐步提高。在閑暇時間,多數社會民眾也會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計算機等各類設備接入到互聯網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各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平面設計也可以實現較好的覆蓋性傳播,傳播范圍與時間周期也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拓展。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平面設計在未來的發(fā)展中,也會將新媒體當成重要的傳播平臺,最終實現兩者的深度融合。
綜合來看,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平面設計與新媒體之間的融合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同時也能夠促進平面設計體系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因此對于各個平面設計師來說,在后續(xù)發(fā)展中應該加強對于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了解,同時還要在平時的時候多搜集一些雙方融合的實例,不斷累積設計經驗。在具體設計工作中,設計師也應該注意發(fā)揮新媒體的互動性與反饋性,能夠將信息受眾引入到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形成交互性的新型設計格局。這樣以后,平面設計就能夠在當今時代環(huán)境中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并較好的適應大數據與新媒體所帶來的巨大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