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國
摘 要:線是造型設計、繪畫表現的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元素,也是畫家創(chuàng)造形象和表達思想情感的藝術語言,具有奇異的美學價值。線是凡高繪畫藝術中基本的造型手段,無論在平面立面、寫實裝飾,還是抽象具象中都明顯地表現出來。他的線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的感染力,他以撲朔迷離、豪放自如、讓人目不暇接又頭昏眼花的筆調線、濃重線、色彩線充滿著整個畫面,以熱烈的情感力作去表現內心深處的不安情緒。他在名作《星月夜》中,以旋轉運動和彎曲多變的筆觸線變化使線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大大增強,使其宛如波浪般將自己對生命的追求物態(tài)化,又通過筆觸線之間的銜接與疊加創(chuàng)造畫面質量感的律動韻味。他的筆觸相互扭動,使畫面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產生出浮雕感,不論是表現技法還是意象內容上,都給我們無限的震動。顏料在他筆觸的凝動力下,通過厚重感更有力地詮釋作品本身。凡高作品中的線條顯露出強大的生命力與視覺張力,其獨創(chuàng)性在于線的自由運用和一種把大量搏動與震撼融匯于形象之中的技巧,使形象近乎粗野狂妄,又彰顯出情趣和賦性,反映了他的藝術氣派與個性特征,同時也造就了線的精神意義。
關鍵詞:凡高;線;色彩;繪畫
人類自產生繪畫藝術以來,都是用線的形式去描繪客觀物象的輪廓,去表現人類對客觀物象的觀察和認識,從人類最早的巖洞壁畫——西班牙坎塔布利亞自治區(qū)的阿爾塔米拉山洞“受傷的野牛”中對線的嫻熟表現,到近代繪畫大師凡高的線,無不如此。線是凡高繪畫藝術中基本的造型手段,無論在平面立面、寫實裝飾,還是抽象具象中都明顯表現出來。他的線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的感染力,他以撲朔迷離、豪放自如、讓人目不暇接且頭昏眼花的筆調線、濃重線、色彩線充滿整個畫面,以熱烈的情感力作去表現內心深處的不安情緒。他在名作《星月夜》中以旋轉運動和彎曲多變的筆觸線變化使線自身的藝術表現力大大增強,使其宛如波浪般將自己對生命的追求物態(tài)化,又通過筆觸線之間的銜接與疊加創(chuàng)造畫面質量感的律動韻味。他的筆觸相互扭動,使畫面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產生出浮雕感,不論是表現技法還是意象內容上,都給我們無限的震動。顏料在他的筆觸的凝動力下,以厚重感更有力地詮釋作品本身。凡高作品中的線條顯露出強大的生命力與視覺張力,其獨創(chuàng)性在于線的自由運用和一種把大量搏動與震撼融匯于形象之中的技巧,使形象近乎于粗野狂妄,又彰顯出情趣和賦性,反映了他的藝術氣派與個性特征,同時也造就了線的精神意義,其中他的線的感覺是關鍵。
凡高的線有一種節(jié)奏感。他在部分繪畫作品中運用了狂放豪邁的線條,而這種奔放的線條又恰恰與他追求的激情和生命力旺盛的畫風題材相一致,有動感和向上延伸中的快慢節(jié)奏,如《星月夜》中云朵、蘆葦由大變小,節(jié)節(jié)高升。熱情奔放、大而有力量的線條是他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線以客觀形象、感官形象和藝術形象中合理規(guī)律的組構性及周期性變化的運動形式營造出節(jié)奏感。觀看他的作品中的線時會,人們感到凡高有自己的節(jié)奏和特殊和諧的天賦,他的節(jié)奏感可能來自以人類長時期進化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物,被他觀察、捕捉、發(fā)現、總結、歸納提煉出來,同時又建立在人類的生理、心理和視覺基礎上。如繪畫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疊韻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復調和,像是音樂節(jié)拍調子的力量高低程度等輪流出現,舞蹈肢體語言中動作的反復變化,園林建筑附著物上的門窗、走道、山石、石柱排列和園中景點花草樹木之間規(guī)律的隔栽,或是鄉(xiāng)村田野中房屋道路之間曲徑通幽與抒情場面的安置交替,給人們以節(jié)奏明快之感。
凡高的線有一種空間感,他以極高膽大自由奔放以及天馬行空的無限想象力的線條,滿足他揮灑創(chuàng)意、自由自在的描繪空間的渴望。他通過線條走向處理,使人感受到空間的整體性、透視性、立體性。同時作為一個美化空間及自然空間的代言人,他以千種筆法透視線,去尋找適合委托物要求的筆法,用各式各樣截然不同的線在自然格局中,繪畫出心目中完美的自然空間環(huán)境。他的線通過一定手法營造一種類似現實空間的審美感受,包括作品直接表現的空間和作品具體形象之外的使人想象到的空間,用折線重復方向、變化色彩,形成空間感。他的線作為審美意識的物化形態(tài),存在于一定空間之中,線形象的有限性與表現對象、現實世界的無限性的矛盾,使線空間感在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欣賞中具有美學意義。他把這種抽象形式凝聚在具體作品里,并使人通過聯想、想象,產生超乎物象的空間感受。他的藝術線條形象在三維立體空間中存在,通過特定的瞬間造型和空間深度的追求使人聯想到其活動和生活的環(huán)境空間。
凡高的線有一種膨脹感,在審視他用大面積黃色繪畫出的作品的時候,時間久了人們會產生頭暈目眩之感,物體變得蒙眬、含糊不清,似有擴張中的運動感。他將黃色和紅色對照,畫出系列色彩之間強烈的對比,其中面積之間的對比情況就會更加明顯地表現出色彩之間熱情膨脹的尺度。他所畫的光亮的物體,在人的眼睛中所成的影像輪廓外,似乎有一道道、一圈圈的光圈圍繞著轉,使物體在人眼睛里的影像輪廓擴大又擴大,看起來比實物大一些,他的兩條同樣面積的線,在白色背景上的黃色線比白色背景上的藍色線要大一些。凡高喜歡駕馭紅黃等系列的暖色調的色彩去搭配和表現物體,因為這樣可以使繪畫中的物體比實際上看起來大很多,而冷色系的色彩,則可以使物象看起來比實際的物體看起來小很多。這些不僅與色相有關,也與明度有關。他的線的色彩鮮艷明亮,多是膨脹系列色,帶來的就是一系列的膨脹之感。
凡高的線有一種曲折感,在他的名作《星月夜》繪畫作品中,他的筆觸的運動,受到了畫意來潮時創(chuàng)作沖動中的心境和情感律動的驅動,產生出來的筆勢具備動態(tài)的情感,千筆萬筆曲線、折線、波線、紋線充滿整幅畫面,,變化更為豐富,更讓人感到賞心悅目。線條之間搭配組合,以不同的方式起伏迂回,令人感覺歡欣愉快,這種曲折的方式跟隨著人的注意力變化而變化、而移動,所以被觀賞者稱為“優(yōu)雅的線條”“優(yōu)雅的曲線美”。他的曲直濃淡多變的線是造型藝術強有力的表現手段,它是形象和畫面空間中最具表情和活力的構成要素,如他的波浪線或波紋線,在平面中因達到一定條件而變動方向,形成曲折的軌跡。
凡高的線有一種平行感,他的線是點活力運動的軌跡,又是單一面上行走和運動的起點,但他的線在平面上或空間上沿一定方向運動,所形成的軌跡是平行畫面的直線。他的名作《向日葵》中,為了保持重心與畫面的均衡與安定、平行與自然,在花瓶后面加了一條線,這條線或許是地平線,或許是畫臺。他這樣處理,使得畫面在平行的自然空間中左右方向流動。這條線不高也不低,很有藝術感地與畫框上下線處在同一平面內,三條直線不相交形成一上一下的平行,產生出視覺上的平行感。
凡高的線有一種審美感,欣賞者必須站在一定的距離,才能捕獲到他的線營造出的特殊情感,如精彩歌頌和內心痛苦的悲唱,才能了解凡高繪畫中線的形態(tài)所表達的情感因素以及線的審美趣味性。他的筆觸在美術作品中可以產生特殊的表現力,它以藝術家飽滿情感的美學流露,以其直觀形式刺激著人們的視覺,增加了藝術作品的美感和內涵。他的筆觸像溪流行走,達到了心與物游的境界,構成了他藝術作品的重要美學成分,后來他又舍棄了印象派的作畫方法,利用抽象的線條、強烈的色彩、厚重的筆觸來表現自己的主觀感情和情緒,為新印象派、表現主義畫派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他的繪畫藝術高懸于當時的世界藝術頂峰,為后來的藝術家照亮了道路,并影響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他的線有著不同的感情性格,輕重緩急,有很強的心理暗示作用,善于表現動與靜。他是繼倫勃朗之后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凡高的繪畫有著內在的連貫邏輯性,他的每一筆觸、每一色彩都是心靈美學的寫照,構圖完全服從心靈表現的需要。他的作品極富詩意審美,那狂熱的色彩、扭曲的形象無不指向畫家躁動不安的內心。凡高最初的作品的情調是較為低沉的,可是后來,他大量的作品變低沉為昂揚的明朗之美,好像要用歡快的歌聲來慰藉人世的苦難,以表達他堅定的理想和對世界美好的希望。
通過認真學習研究凡高繪畫作品中線的感覺可以發(fā)現:要在造型有所作為,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僅是決定物象的形態(tài)輪廓線,而且還可以刻畫和表現物體的內部結構。我們要在觀念及理念中認識到線的靈活性,要在心靈深處去接受線的魔力和魅力,要在長期繪畫中磨練鍛造出自己的個性和品質,進一步加深對線的概括的理解并在實踐中藝術化地去運用。線在人類繪畫的歷程中逐漸發(fā)展成熟,經歷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已成為當今及未來世界畫家創(chuàng)造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藝術語言。
參考文獻:
[1]薄芙麗,商杰.動畫速寫[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8.
[2]王詩彥,曹軍.平面形態(tài)構成[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0.
[3]趙錦杰.凡高作品集[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8.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