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
濟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濟南 250000
近些年來,T 形梁張拉工藝的得到了顯著的提升,然而在施工過程之中依舊會出現側彎的情況,但是在時間不斷推移與應力的雙重作用之下,T 形梁出現側彎的問題也慢慢出現惡化的情況,該匯總情況很有可能會導致預埋支護發(fā)生偏移,從而威脅到橋面施工[1]。一方面,側彎會加大鋼筋、混凝土的使用量,T 形梁結構成本優(yōu)勢不復存在;另外也會改變鐵路梁肋之間的間距,導致承載力下降。相應的,集中分析T 形梁側彎的因素,從而制定出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
目前,諸多橋梁在建設的時候運用支箱形截面梁板形式,然而和預應力T 梁相比之下,并不具備優(yōu)勢,但是預應力T 梁具備著十分優(yōu)越的力學特性,其在抗扭性與剛度較為優(yōu)越,結構也十分簡化,受力更為精準化、安裝方便,從而可以直接性的縮減材料的使用量,另外橋下視覺效果較好、良好的跨越能力等等,相應在后期運營過程之中,鮮有發(fā)生質量缺陷,以此來為養(yǎng)護工作提供諸多便利。
在預應力管道部位定位不精準、因為腹板鋼筋在臺座制作吊裝引發(fā)鋼筋骨架有位移直接性的影響到預應力管道定位的精準性、鋼筋施工傾倒而使得孔道部位發(fā)生偏差、混凝土振搗使得孔道部位發(fā)生偏差、施工過程之中的人為因素而引發(fā)主梁之中內置波紋管出現和設計部位發(fā)生偏離等,從而引發(fā)很大的位移,這是出現主梁側彎的關鍵因素,在張拉的階段之中,錨墊板、張拉設備的安裝定位和工作對于張拉涉筆操作熟練性,會直接性的威脅到主梁出現側彎的關鍵原因。在進行梁片張拉之前,可以運用相同條件之下養(yǎng)護的混凝土試塊構建抗壓性來當作梁篇能夠和張拉強度指標一致,但是梁體厚薄不均,相應的強度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混凝土不均勻變形,在張拉之后也有出現主梁側彎的可能性。
主梁臺座和主梁間的摩擦阻力較大,那么梁底和混凝土臺座上鋪的鋼板是直接性接觸的,因為梁體和臺座鋼板之間會出現摩擦阻力,在臺座鋼板并未清理干凈或是脫模劑均勻化涂抹,張拉的過程之中,導致梁體和臺座鋼板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摩擦力,張拉力無法傳輸到主梁的梁體,也就是說得在克服摩阻力之后才可以傳輸到梁體,使得張拉力在梁端部位聚集時間過大,勢必會沖擊到梁體,這也是引發(fā)主梁出現側彎的關鍵因素[2]。
依據設計文件主梁預應力鋼束張拉務必要通過相應的措施來預防梁體出現側彎, 此時張拉的順序應為:50%N2、N3 →100%N1 →100%N2、N3 →100%N4。全線T 梁預應力鋼束不會發(fā)生平彎的情況,只會出現豎向彎曲,針對中梁分析腹板與翼板兩邊都是對稱結構,張拉兩束N1 的時候,并不會發(fā)生大小、先后的情況,然而就邊梁來分析,橫斷面左右則是是非對稱結構,那么橫隔板對于梁體側彎并不會起到支撐功能,相應的就會出現邊梁側彎方向均是橫隔板側。
上述三點均是導致T 梁出現側彎的因素,這些方式均可以運用行之有效控制方式,都可以避免T 梁側彎的出現。
(1)強化施工管理意識,明確職責。深入到每一項施工工序,嚴格把控質量關切,在檢驗合格之后才可以實施下一道施工工序。要針對施工作業(yè)人員實施技術交底,還得要定期性的實施作業(yè)培訓工作,加強施工責任意識[3]。
(2)強化波紋管定位力度,確保曲線段圓滑,直線段順直,以此來加大鋼絞線定位準確性。影響波紋管定位出現偏差的主要因素有:①焊接過程之中發(fā)生偏差。在焊接階段之中,其中任一方向在焊接之中設計值發(fā)生偏離,均會威脅到定位的精準性。所以得要運用到水平儀來在鋼筋之上標出來,來檢驗并校準波紋管定位的精準性;②定位不牢。假使鋼筋剛度不達標,波紋管的定位鋼筋數量不夠,易于發(fā)生定位不牢固的現象。相應的使得在澆筑邊梁混凝土過程中,跌落下來的混凝土就影響到波紋管,導致波紋管部位出現偏離,相應的就會威脅到鋼絞線的定位精準性。對于該問題,可以運用加大定位鋼筋的數量,來實現點焊固定,其之間的距離不會大于0.8m;以此來更好的確保鋼筋骨降低架和定位鋼筋的焊接的質量邊梁出現側彎的幾率[4]。
(3)不僅僅是運用性能更為優(yōu)越的張拉設備之外,還得要制定更為嚴格化的張拉工藝。嚴格依照設計標準來實施對稱化的分 次 張 拉( 張 拉 順 序:N1 →N2 →N3 →N4 左50% →N4 右50% →N4 左100% →N4 右100%),并針對千斤頂實施標號來存儲,避免出現混淆,且在施工之前針對千斤頂的油表實施重新化的標定,在最大限度之上來保障其自身的精準性。千斤頂的運用大于200 次或是運用3 個月之后來重新化的實施標定;②千斤頂出現漏油的情況居多;③油壓表指針出現無法正常化的歸零。除此之外,張拉操作人員務必要的經過系統(tǒng)化的培訓之后才可以上崗。在張拉的過程之中,一邊張拉一邊來針對伸長值測量。
④降低T 量和臺座之間的摩擦力。在預制T 梁的階段之中,要進一步的加速鋼筋的捆扎與澆筑混凝土,預防臺座之上的脫模劑會出現被風干,相應的就會加大混凝土與臺座間摩阻力,假使脫模劑出現風干,要通過灑水濕潤之后來再實施澆筑施工。
總之,在完成以上T 梁預制之后,混凝土的強度高達80% 之后來實施預應力張拉,雖然已經從張拉工藝層面分析并預防出現T梁側彎,但是在完成張拉施工之后,依舊會出現T 梁側彎的情況,特別是邊梁側彎十分明顯。由此可見,本文的研究也就顯得十分的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