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蘭,李艷雙
科技期刊是傳播思想、學術交流、展示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平臺,在科技期刊出版的過程中,作者將多年的科研成果總結、提煉成稿件,編輯對稿件進行加工及潤色,一篇具有出版價值的高質量學術論文誕生。由此可見,科技期刊編輯與期刊作者的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且有效溝通的好與壞間接影響著收錄稿件的質量以及期刊各項指標的高低等,所以,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編校質量,編輯在與作者溝通交流的過程中,要注意溝通技巧和內容,在接受和傳遞相關信息時就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尤其是編輯持續(xù)溝通的能力。這樣,科技出版工作才能順利開展,期刊也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1]。
有效溝通與交流不僅利于彼此建立相互信任的機制,而且使得作者對稿件中存在的出版規(guī)范、學術等問題與編輯達成共識。再者,編輯在交流過程中了解了作者的學術研究動態(tài),掌握科研熱點,為鑒定優(yōu)質稿件提供了必要的及時支持和知識儲備,便于編輯有針對性的安排以后發(fā)稿工作。
編輯約稿方式很多,除了通過電子郵件、微信、電話等方式外,也可以面對面溝通進行約稿,如在學術會議上誠邀專家稿件,為了表述清楚,將事先已經準備好的專題文章方向、綜述撰寫等內容和專家面對面溝通,強調專家研究方向是本刊報道熱點,邀請專家撰寫稿件,面談時間不宜過長,將約稿事項簡明扼要闡述完整即可,面對面溝通固然重要,后期的電話或郵件跟蹤也必須落實好,持續(xù)和專家保持聯(lián)系,讓其感受到編輯約稿的決心和誠心。E-mail 或微信和作者約稿時,首要先指出作者在此研究領域取得的突破和成績,將所約的文章內容和收稿時間闡述明確。
幾乎每個編輯都有催稿的經歷,催稿過程中,要貫徹堅持到底的精神,催促作者交稿。對于約來的稿件,在收到初稿后,編輯要第一時間回復作者“已收到、并已交付外審”等字樣,并說些鼓勵與感謝的話,要讓作者感受到其勞動得到了充分重視,為接下來的修改編輯加工稿打好基礎。如果遇到拖延較嚴重的作者,除了寫郵件、打電話問候外,還應多詢問作者在寫作中遇到哪些困難,還可以聊生活或彼此感興趣的話題,讓作者覺得多次督促后沒有理由再拖稿,催稿的本領和功底是需要長期修煉的。
一般對稿件進行編輯加工后,文字上的修改可能會間接導致實驗方法、結論等的誤導,所以編輯加工稿要返回并讓作者知曉,而呈現(xiàn)在稿件的修改和潤色的語言,一定要簡潔明了,需要作者核實的、補充的、有疑問的內容,要嚴謹的表述清晰,請作者核對,是否接受修改。這階段的溝通是建立在平等的學術交流和探討的基礎之上。對于退掉不符合刊發(fā)要求的稿件,與作者的溝通也應建立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退稿理由應態(tài)度明確,言之鑿鑿,使其能夠了解不能刊用的真正原因,簡要說明稿件的不足之處,從關愛作者的角度出發(fā),綜合專家意見和編輯的判斷,將詳細的審稿意見反饋給作者,使作者從中得到啟發(fā)。而對于一些結構嚴謹、論據充分較為優(yōu)秀的稿件,再與其說明與本刊的辦刊宗旨及刊發(fā)范圍不符時,可以給作者提供可刊發(fā)同類稿件的期刊信息。文章何時見刊是作者較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如已排版等待刊發(fā),可以如實和作者溝通,而因版面、文章主題等問題要順期發(fā)表的,一定要和作者解釋清楚,得到諒解,并最終溝通達成一致。
傳統(tǒng)的電話、面對面的交流已逐漸被QQ、微信、電子郵件、網絡采編平臺等溝通軟件所取代。編輯與作者的溝通與交流變得自主和隨意,彼此可以針對文章內容進行直觀討論,拉近了距離,加強了關系緊密性。與中青年作者可以選用微信進行溝通,還可以把研究領域較為相近的作者建立作者群。在信息傳送方面,QQ 軟件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作者在電腦上使用QQ 的比例是很高的。電子郵件溝通,是編輯與作者比較穩(wěn)定的聯(lián)系方式,一些年長的專家作者更傾向于利用電子郵件進行溝通。網絡采編系統(tǒng)使得編輯可以將審稿情況迅速告知作者,快捷方便。通過以上交流平臺,作者隨時可以獲取文章的進度等情況,而科技期刊編輯首要的任務就是充分并熟練應用多媒體軟件,實現(xiàn)交流溝通的便利性和實效性[2]。
期刊編輯與作者的日常交流中,真誠主動、尊重作者是編輯應有的首要態(tài)度,作者的每次詢問都應予以回復,編輯應抱有平易近人的處事方式,換位思考作者科研論文撰寫的不易,充分理解作者等待稿件發(fā)表的焦急心理,這種尊重應貫穿于稿件審理的全過程中,產生良好互動,最終達成共識[3]。期刊編輯所面對的是稿件本身,是學術研究,是作者多年辛勤勞動的成果,因此與其說尊重作者,不如說尊重作者的勞動。
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知識結構,注重自身知識水平的提高,避免“閉門造車”??萍计诳庉嫅私庾约浩诳趯W科領域內的最新發(fā)展趨勢,才能更好的對作者的稿件進行科學的解讀和判斷[4],作者是因為信任所以才將稿件投至期刊,作為科技期刊的編輯,為了不辜負作者的信任,更應不斷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在熟悉出版法規(guī)政策的同時,加強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擴展專業(yè)知識學習,積極爭取參加編輯業(yè)務培訓、參加學科領域的學術年會,同時主動學習交叉學科的研究成果。
科技期刊作為科技傳播的平臺之一,有著較為嚴格的要素要求、標準和規(guī)范。作為稿件政治方向的把關人,科技期刊編輯要不斷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熟悉國家出版領域的政策法規(guī),時刻自覺遵守出版規(guī)律,《出版管理條例》《期刊出版管理規(guī)定》《著作權法》等要熟記于心,每個編輯部都應根據出版規(guī)范如《科技書刊標準化18 講》和出版物質量管理規(guī)定等,制訂編輯加工整理規(guī)范手冊,不斷提升自身業(yè)務水平。每個期刊刊發(fā)的文章都有一定的稿件要素,如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等,個別作者投稿文章缺少要素,有時出現(xiàn)參考文獻不全、缺少英文標題等現(xiàn)象,遇到首次溝通后仍有抵觸情緒的作者,就要耐心細致的講明期刊要素的重要性及出版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完整的要素也會給審稿專家良好的第一印象。
科技期刊編輯在與作者溝通時,忽略細節(jié)很有可能導致編輯與作者之間的誤解。首先,表述的語言一定要真摯,注重表達信息的明確性。讓作者在整個稿件出版過程中,一直有得到真誠對待的心里。其次,保持通訊設備的暢通,如作者通過電子郵箱、微信或QQ 進行溝通,所以養(yǎng)成按時查看電子郵箱、關注QQ 或微信等通訊設備,避免因回復不及時影響期刊編輯與作者間溝通的實效性和順暢性[5]。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期刊編輯與作者之間的溝通方式簡單便利,在稿件出版完成后,編輯應注重與作者的網絡溝通??梢栽诠?jié)日時,制作電子賀卡或微信送上誠摯的祝福語,讓作者感受到期刊編輯部的溫暖,同時也感受到編輯部的重視。也可通過參加學術交流會,或實驗室等方式加深與作者的感情交流。
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應建立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關系,這就要求編輯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不帶私心雜念處理稿件,力爭為科研人員提供發(fā)表學術成果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作為作者,也應理解編輯的工作是繁雜瑣碎的,需要面對的是很多作者??萍计诳陨硪圩髡呷后w,得到優(yōu)秀稿件,期刊水平才得以提升,也必將有利于學術成果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