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
摘要:結合目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主黨派人士前往延安接受干部培訓為契機,本文對1945年7月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一行人的延安之行,除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外,研究其余五位參政員的延安之行,以期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參政員訪問團“窯洞對”。
關鍵詞:“歷史周期律”;“窯洞對”;研究
1945年黃炎培與毛澤東的“窯洞對”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學術界對于“歷史周期律”的研究成果十分顯著。但值得注意的是,1945年7月的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訪問延安時一行共6人,除黃炎培外還有5位參政員在延安參加了一系列的會議與活動,他們5位在此期間的公開表態(tài)抑或觀點,同樣能夠更加豐富國共談判之前的歷史,值得現(xiàn)今學術界展開系統(tǒng)的研究。
一、研究現(xiàn)狀
黃炎培及其他五位參政員于1945年7月訪問延安形成的“窯洞對”,作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至今70年以來十分重要的一項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研究課題。與此同時,現(xiàn)目前,全國各地的民主黨派人士紛紛前來延安接受干部培訓,針對這一特點,可開設一門十分特色的專題課程。但目前學界針對民主黨派,尤其是民盟的研究甚少,其側重點就是著名的由黃炎培提出的“歷史周期律”。
(一)研究黃炎培“歷史周期律”研究成果
學術界目前為止關于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相關研究成果有黃炎培本人所寫的《延安歸來》一書,以及《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事記: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卷》《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物志》(第一卷)、《重慶談判紀實: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史》《中國國民黨全書》(上)、《民盟與延安》,共7本文獻及專著涉及了這一點。此外,共有77篇學術文章,其中會議文章1篇,報紙類共10篇,期刊類共66篇。其中,期刊類有:高茜雯:《從委托代理理論重看歷史周期律》、曹竣云:《中國歷史“窮奢極欲”一詞考——關于如何走出歷史周期律的考與思》、劉穎:《以人民為中心 超越歷史周期律》、郭華清:《防微杜漸:走出歷史周期律——章士釗在<柳文指要>中的廉政思想》、張哲:《毛澤東對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曲折探索》、袁久紅、陳碩:《“歷史周期律”難題的時代解答——論習近平的歷史觀》、蔣德海:《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并舉要超越歷史的周期律》、奉清清:《破解“歷史周期律”的勇敢擔當與堅定追求》、張志明:《全面從嚴治黨與跳出歷史周期律》、王星:《“歷史周期律”談話之“律”字考》、許志漢:《“四個全面”是走出歷史周期律的現(xiàn)實出路》、于江:《全面從嚴治黨是跳出“歷史周期律”的新路徑》《以“全面從嚴治黨”跳出“歷史周期律”》、任娟:《規(guī)避“歷史周期律”——堅持中國共產黨民主執(zhí)政之路》、張忠江:《論實現(xiàn)跳出歷史周期律的“中國夢”》、張龑:《純粹法治與歷史周期律的終結》《傳承》評論員:《戒貪斷欲跳出歷史周期律》、龐卓恒:《再論“歷史周期律”——毛澤東的群眾觀和民主觀》等文章,從不同學科角度出發(fā),研究了“歷史周期律”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與依法治國等問題的啟發(fā)意義。報紙類文章有:我國著名哲學家、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陳先達:《全面從嚴治黨防止“歷史周期律”重演》、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鍵:《跳出“國強必霸”的歷史周期律》等,側重點在研究“歷史周期律”對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以及大國關系的啟發(fā)意義。會議類的文章有賈必章:《論共產黨超越“歷史周期律”的新途徑》,文中給予了中國共產黨跳出這一“歷史周期律”的途徑,并分析了中共組織建構等的特點,為新途徑提供了支撐。
(二)對延安之行進行行程考證的研究成果
針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有《近三十年見聞雜記》《延安歸來》《傅斯年全集》(第1-7卷)、《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事記: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卷》《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物志》(第一卷)、《重慶談判紀實: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史》《中國國民黨全書》(上)、《民盟與延安》共9部文獻及專著涉及對這一問題的考證。此外,共8篇學術文章,七篇為期刊文章,分別是:朱相遠:《對黃炎培興亡周期律說的再認識》《對黃炎培周期率的再認識》、關天道:《談一談“劉項原來不讀書”》、于保政:《對人大和政協(xié)組織的思考》、王玉蘭:《對我國監(jiān)督體制的反思》、王得后:《<桃源鎮(zhèn)>隨感》、朱地:《1957年整風運動的歷史啟示》。一篇來自中國會議,為郭大方的《“民主之路”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亮點——兼論毛澤東執(zhí)政建設思想》。
(三)研究五位參政員延安之行的研究成果
《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事記: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卷》《重慶談判紀實: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近三十年見聞雜記》《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史》《中國國民黨全書》(上)、《民盟與延安》共六部文獻及著作涉及了對這一點的研究。此外,期刊類共11篇文章,分別是:一川:《褚輔成事略》、傅哲清、傅強:《傅斯年與毛澤東》、聞黎明:《六參政員訪問延安再研究》、馮鳴儀:《與時俱進的愛國民主人士冷遹》、張意愿:《章伯鈞與中共領導人交往的故事》、蘇健軒:《冷遹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寧舉行》、楊耀學:《傅斯年“窯洞喻”解讀》、孫國林:《1945年: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延安訪問記》、范泓:《晚年左舜生》、齊玉東:《左舜生的三張面孔》、王世鐸:《力促和談與追夢民主憲政的褚輔成》,這些期刊文章從五位參政員各自訪問延安的角度,分別研究了參政員們在延安的具體活動。
(四)離開延安后五人態(tài)度轉變的研究成果
《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事記: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卷》《重慶談判紀實: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近三十年見聞雜記》《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史》《中國國民黨全書》(上)、《民盟與延安》共六部文獻及著作涉及了對這一點的研究。此外,期刊類共11篇文章,分別是:一川:《褚輔成事略》、傅哲清、傅強:《傅斯年與毛澤東》、聞黎明:《六參政員訪問延安再研究》、馮鳴儀:《與時俱進的愛國民主人士冷遹》、張意愿:《章伯鈞與中共領導人交往的故事》、蘇健軒:《冷遹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寧舉行》、楊耀學:《傅斯年“窯洞喻”解讀》、孫國林:《1945年: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延安訪問記》、范泓:《晚年左舜生》、齊玉東:《左舜生的三張面孔》、王世鐸:《力促和談與追夢民主憲政的褚輔成》。這些文章在研究參政員們延安具體活動的基礎上,也涉及了離開延安之后,在召開憲政會議、國民大會等問題上是否與中共立場一致,同時聲援了中共。
二、研究特點與不足
目前學術界對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研究成果頗多,對褚輔成等人的研究甚少。主要問題在于史料較少,目前沒有形成類似于“歷史周期律”這般較為完整的成果。因此,可從宏觀歷史敘述的角度出發(fā),將研究視野與重點側重在對其余五位參政員的研究上,探究他們在延安是否也有類似于“歷史周期律”一般的思想或觀點。
三、結論
研究除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之外的其余五位參政員的“窯洞對”,其意義在于:
1.豐富1945年延安“窯洞對”史料。此研究構建出的“窯洞對”與黃炎培的“歷史周期律”相結合,可最終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參政員訪問團的“窯洞對”,能夠豐富學術界研究國共談判、中共與國民黨、民主黨派關系的史料。
2.有利于加強青年人愛國主義教育。今年恰逢五四運動100周年,研究1945年的這次延安之行,能夠使新時代的青年人深入了解革命年代前輩們?yōu)橹推浇▏男脑副甲吆籼柕囊庵荆@對新時代青年人繼承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意義非凡。
3.有利于加強各民主黨派人士的愛國主義教育。今年恰逢新中國建立70周年,深入研究1945年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的延安之行,將民盟與其他民主黨派為著和平建國的共同目標所做出的貢獻與犧牲講述給新時代的各民主黨派人士,有利于各民主黨派人士不忘初心,牢記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一元化領導下,弘揚與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因此,針對民盟及其他黨派的研究在今后的側重點可以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開辟出一條嶄新的研究路徑,更能豐富和完善1945年國共談判前后那一段珍貴的歷史。
【參考文獻】
[1]李勇等.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事記: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卷[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8.
[2]歐陽哲生.傅斯年全集(第1-7卷)[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3]《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物志》編寫組.統(tǒng)一戰(zhàn)線人物志(第一卷)[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7.
[4]中共重慶市黨史工作委員會.重慶談判紀實(一九四五年八月至十月)[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3.
[5]宋春.民主黨派與中共合作史[M].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91.
[6]余克禮,朱顯龍.中國國民黨全書(上)[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7]左舜生.近三十年見聞雜記[M].自由出版社,1952.
[8]黃炎培.八十年來(附:延安歸來)[M].中國文史出版社,1982.
[9]高長天等.民盟與延安[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1.
[10]一川.褚輔成事略[J].民主與科學,1995,7(4):33.
[11]傅哲清,傅強.傅斯年與毛澤東[J].炎黃春秋,1995,5(10):67-68.
[12]聞黎明.六參政員訪問延安再研究[J].抗日戰(zhàn)爭研究,1999,9(2):1-24.
[13]馮鳴儀.與時俱進的愛國民主人士冷遹[J].鐘山風雨,2001,2(5):40-45.
[14]張意愿.章伯鈞與中共領導人交往的故事[J].前進論壇,2011,18(12):41-42.
[15]蘇健軒.冷遹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寧舉行[J].江蘇政協(xié),2002,7(7):14.
[16]楊耀學.傅斯年"窯洞喻"解讀[J].社會科學論壇,2010,17(22):127-134.
[17]孫國林.1945年: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延安訪問記[J].黨史博采(紀實),2012,19(2):32-36.
[18]范泓.晚年左舜生[J].書屋,2013,19(4):44-49.
[19]齊玉東.左舜生的三張面孔[J].文史天地,2014,21(3):22-26.
[20]王世鐸.力促和談與追夢民主憲政的褚輔成[J].民主與科學,2015,27(8):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