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開設的重點課程,目的在于引導當代大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社會主流價值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依托黨建帶團建的新型模式可以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的先鋒作用,杜絕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中諸如形式主義等弊端,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效率的開展。基于此,本文將重點論證黨建帶團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利用黨建帶團建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黨建帶團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組織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帶團建的關系
黨建即為黨組織建設,團建即為共青團組織建設,眾所周知,共青團是我國黨組織的后備軍和重要支撐,高校的諸如思想建設、隊伍建設以及組織建設等都屬于黨組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黨組織重要后備軍的共青團必須向黨組織的大政方針看齊,聽從黨組織的指揮,實現(xiàn)二者的共同融合與進步。我國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較高,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能夠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卓越人才,高校必須響應黨的號召,緊跟黨的步伐,嚴格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灌輸先進的思想政治理念,使他們有理想,有目標,實現(xiàn)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進步。就此看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同黨建帶團建二者之間的關系在于,我國高校黨組織與團組織建設的質量決定了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質量,也影響著高校內部學生是否能夠嚴格聽從安排,以高昂的激情學習各種知識,更是直接關系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黨建帶團建是高質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和基礎,而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鞏固黨建帶團建的工作,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相互促進。
二、基于黨建帶團建加強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加強思想建設
眾所周知,思想是個體行動的先導,無論是黨建帶團建工作還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重視思想建設,利用黨建帶團建工作加強高校內部的思想建設,可以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樹立崇高的理想。一方面,高校內部需要密切黨組織同團組織的交流與聯(lián)系,經(jīng)常派一些黨員參加團組織生活,為大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引,在廣大的團員中展示黨的先鋒模范形象,增強團員學生與黨員的互動。另一方面,黨組織還需要重視團組織的思想建設,經(jīng)常組織團員學生集體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展豐富多彩的政治思想學習活動,諸如播放抗日戰(zhàn)爭紀錄片,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辯論賽等,活躍共青團員的思想,使他們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覺悟。
(二)加強作風建設
作風建設是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高校的作風建設可以糾正大學生的不良行為,使他們在行動上向黨組織看齊,維護高校的良好形象。為了加強作風建設,高校可以組織一批優(yōu)秀的黨員學生宣傳黨的優(yōu)良作風,鼓勵當代大學生養(yǎng)成公平公正的性格,在生活中注意節(jié)儉,能夠和室友以及身邊的同學和睦相處,杜絕自身的錯誤行為和錯誤思想。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開展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基本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傳播給每一個學生,使他們的內心得到凈化,能夠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去學習和生活。
(三)加強隊伍建設
高校建設一批高質量的學生隊伍有利于壯大團組織和黨組織的力量,先進的政治思想快速傳播給周邊同學,實現(xiàn)高校大學生政治思想水平的共同進步。加強隊伍建設離不開高校內黨員教師的幫助和支持,教師在為學生傳授基本文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高的優(yōu)秀大學生。除此之外,高校還需要做好團員與黨員的吸納工作,鼓勵團員提交入黨申請書,使廣大團員能夠樹立正確的入黨動機,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黨的認識和自身的思想覺悟。
(四)加強文化建設
文化可以對人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建帶團建工作中需要利用文化建設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無形中學習和了解到先進的政治思想。高校的黨團組織可以借助校內的宣傳欄和廣播媒體等介紹最新的政治時事,還可以舉辦有關政治思想的朗讀競賽,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身政治素養(yǎng)的文化舞臺,從而不斷吸引高校的大學生積極主動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yǎng)。
綜上,黨建帶團建是新時代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通過思想、作風、隊伍、文化建設的強化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政治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輝,潘思伊.加強高?;鶎訄F組織建設 提升大學生四種能力[J].延邊黨校學報,2009(3).
[2]高瑞春.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內容及方法[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04(4).